新华社合肥3月16日消息 , 纠缠是量子的重要特性 , 也是实现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的基础 。 但近期却有商家搞起了“理论创新” , 歪曲原理、生搬硬套 , 把量子理论与传统商品“纠缠”起来 , 蹭热点、造卖点 , 欺诈消费者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 这种“伪创新”危害很大!
量子水、量子袜、量子项链、量子眼镜、量子手机膜……电商网站上所谓“量子商品”林林总总 。 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各种理论欺骗新花样 , “量子能量波能深层滋养肌肤”“量子纠缠让害虫不能产卵”“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能科学解释阴阳风水”……种种曲解滥用动不动就称“量子商品” , 无下限虚夸所谓“量子商品”性能 , 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 , 量子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 一些假量子真骗子也借势跟风 ,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
有人说 , 新事物的出现本身就具备两面性 , “产业泡沫”可以扩大量子产业的知名度 , 不必太在意 。 这种观点实则模糊营销与欺诈的界线 , 低估造假危害 , 大错特错 。 滥用量子概念将给市场和产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当一个行业虚假横行 , 消费者会把“李逵”也当成“李鬼”;假量子产业炒概念、挣快钱 , 还会挤占市场和资源 , 逆向淘汰正潜心攻关、艰难爬坡的真量子产业 。
【时评|新华时评:骗子不要纠缠量子,对欺诈行为要严肃查处】新产业发展迅速 , 监管需要同步跟上 。 杜绝骗子纠缠量子 , 相关部门首先要超前谋划、正本清源 , 根据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 , 明确量子商品的冠名标准和宣传界线 , 对明显夸大、虚造、有违科学常识的设置红线、及时制止 。 对欺诈行为要严肃查处 , 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 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
同时 , 要加大对量子科技的科普力度 , 提高公众辨别力 , 大家知道什么是真的 , 假的自然就没有生存空间 。
(原题为《(新华时评)骗子不要纠缠量子》)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 抗体|六大科学突破闪亮二〇二一
- 滑冰|新华全媒+|“超级大脑”亮相 “冰丝带”建成智慧场馆
- 空间|韦布空间望远镜小知识之三——“高科技折纸”
- 长江|新华全媒+丨“长江明白” 乘风破浪的追“星”族
- Cas|特稿:六大科学突破闪亮2021
- 监测|我国再添一枚资源监测利器
- 新华社|搭载华为鸿蒙OS设备数量超2.2亿
- 甜瓜|两千年前,南方先民种啥食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