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施一公:创新 , 永远向顶尖发力!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芳、温竞华
首次发现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2021年他带领团队再获剪接体结构的重大突破;
在《自然》杂志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年轻大学自然指数中 , 他带领的西湖大学是上升最快的25所年轻大学中最年轻的;
出顶尖成果 , 带拔尖人才 , 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54岁的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 , 一次次挑战极限 。
“心有大我 , 科学报国”——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 闪耀着以施一公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奋力前行的光芒 。
痴心追梦
40岁 , 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科学家创新能力的巅峰时期 。
2008年2月 , 40岁的施一公回到祖国 , 全职进入母校清华大学任教 。 他的离开 , 让美国生物学界颇为讶异不解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文章图片

彼时的施一公 , 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讲席教授 , 拥有一整层楼的实验室、充裕的科研经费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
为什么回国?这源于他从未动摇过的想法——
“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有一帮人在拼命 。 我不想做祖国发展的看客、坐享其成的乘客 。 ”
因为“分量重” , 施一公的回归被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中国的一个“风向标” 。 在他的带动下 , 越来越多科技人才回到祖国 。
从白手起家建设实验室 , 带领团队攻坚结构生物学剪接体研究 , 到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 影响一代年轻人 , 再到为改革而探索创办西湖大学……回国10余年 , 他像个不停转的陀螺 , 坚持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
文章图片

2021年10月22日 , 施一公参加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首场校园马拉松 。
3小时34分56秒、42公里——2020年施一公跑了人生第一个全马 。
就像他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刷新马拉松比赛成绩 , 他也总是拼尽全力 , 求得一次又一次科研突破 。
为科技体制改革建言 , 他向来直言不讳 。 他总是相信:对国家创新而言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做研究、带学生、办学校都不能耽误 , 然而和家人却只能聚少离多 。 自言“把时间都用在追梦上”的施一公 , 能回忆起的最近一次度假还是2018年夏天回了趟云南老家 。
探索前沿
“世界级成果” , 在中国实验室产生!
2015年 , 施一公团队在世界上率先解析出RNA剪接体的空间三维结构 , 一时间惊叹世界结构生物学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