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三问“深度伪造”技术 11家涉语音软件和深度伪造技术企业被约谈

通过编辑照片中的人脸制作消遣娱乐短视频 , 类似的应用您使用过吗?好玩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安全风险 。 近期 , 针对部分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未履行安全评估程序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指导各地网信部门、公安机关依法约谈了11家企业 。
被约谈的11家企业为映客、小米、快手、字节跳动、鲸准数服、云账户、喜马拉雅、阿里巴巴、网易云音乐、腾讯、去演等 , 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督促其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认真开展安全评估 ,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 , 并对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整改 , 切实履行企业信息内容安全主体责任 。

技术|三问“深度伪造”技术 11家涉语音软件和深度伪造技术企业被约谈
文章图片

被约谈企业部分涉及“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 , 什么是深度伪造技术呢?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 石霖:深度伪造技术以编辑或者替换视频、图像中人脸为目的 , 用于消遣娱乐的一类软件 。 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国外的一些软件 , 像蚂蚁呀嘿(搞笑短视频)就是其中一种 。

技术|三问“深度伪造”技术 11家涉语音软件和深度伪造技术企业被约谈
文章图片

“深度伪造”技术能仿人脸 , 能模仿声音吗?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 石霖:除了视觉的模仿外 , 确实可以用于语音和听觉的模仿 , 但是这些技术不能被称作“深度伪造” , 可以称作“合成” , 也有很多正向积极的应用 ,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语音导航、新闻播报等 。

技术|三问“深度伪造”技术 11家涉语音软件和深度伪造技术企业被约谈
文章图片

【技术|三问“深度伪造”技术 11家涉语音软件和深度伪造技术企业被约谈】相关软件安全评估不完善 可能有怎样的危害?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 石霖:一方面这些软件是使用的我们个人的人脸、声音等个人信息 , 如果保存不当 , 会造成我们个人隐私数据泄露;另一方面这些软件可以被用于“恶搞”他人 , 造成他人名誉和心理上的损伤 。 对此 , 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 要求禁止用于虚假新闻信息传播和制作 , 同时对非真类音视频要求进行明确标识 , 要求相应平台进行开展安全评估 , 部署相应检测和鉴别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