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1/7

作者:Decode
2013年3月 , Google花费4400万美元收购了多伦多大学的一家初创公司DNNResearch 。
这家公司在当时不仅没有任何产品 , 也压根没有生产产品的计划 。 它只有三位员工:当时已经六十余岁的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GeoffreyHinton , 和他的两个学生AlexKrizhevsky和IIyaSutskever 。 有人调侃 , Google花费数千万美元 , 只是买到了几篇论文 。
但之后科技行业的发展证明了Google的眼光 。 深度学习从边缘学科一跃成为显学 , 而这一学派的开山祖师正是GeoffreyHinton 。 因为在深度学习上的突出贡献 , 他在2018年获得了图灵奖 。 Hinton成了AI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 中国互联网也习惯于为他“封神” , 称呼他为“AI教父”、“深度学习之父”等 。 而Google因为有了Hinton , 成为AI技术最出色的公司之一 。
但这场收购的细节鲜少被外界了解 。 事实上 , Google并不是最初“发现”Hinton的公司 , 最早意识到Hinton和他在深度学习上的研究价值的 , 其实是一家中国公司——百度 。
在3月16日发布的一本新书《GeniusMakers:TheMavericksWhoBroughtAItoGoogle,Facebook,andtheWorld》(天才制造者:那些将AI带到Google、Facebook和全世界的特立独行者 , 下称《天才制造者》)中 , 《连线》杂志资深撰稿人CadeMetz揭开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 这本书记录了Google、Facebook和百度等公司在AI上的你争我夺 , 并试图解释为何AI注定会变成一个中美之间的新军备竞赛 。 而全书的开篇 , 就从这场被形容为“今天所有AI领域故事的开端”的竞拍开始 。
百度与Hinton曾接近达成协议
CadeMetz通过大量采访 , 还原了2012年Hinton主导的一场拍卖 。 当年12月 , 在美国内华达州边界的太浩湖旁 , 举办了每年一届的NIPS 。 NIPS全称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 , 是AI领域的顶级会议 。
2012年那一届NIPS , 对多伦多大学教授Hinton和他两个学生来说 , 意义尤为不同 。 他们在会议酒店的房间里 , 举办了一次线上拍卖会 。 美国科技巨头Google和微软 , 中国科技巨头百度以及英国的AI初创公司DeepMind , 用竞拍的方式争夺Hinton刚刚成立的、没有任何产品的小公司DNNResearch 。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2/7
(GeoffreyHinton和他的学生AlexKrizhevsky及IIyaSutskever)
这些公司中 , 百度其实是最早接触Hinton的公司 。
2012年秋天 , Hinton和学生们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论文《ImageNetClassificationwithDeep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 。 这篇论文提到的Alexnet引入了全新的深层结构和dropout方法 , 在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中 , 将错误率从25%以上提升到了15% , 获得了第一名 。
那一年的ImageNet比赛 , Google也在数据集上做了内部测试 , 也用了深度学习方法 , 但识别精度比Hinton团队差了很多 。 Google拥有大多数团队无法企及的硬件和数据资源 , 但却输给了一个学界的团队 。 这让工业界感到吃惊 , 大大促进了深度学习的传播 。
这个事情在今天来看 , 也是一个AI技术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刻 。 但当时还只有很少人意识到它的意义 。 而就在论文发出没几天 , Hinton收到了一封来自一名中国AI研究者的电子邮件 。
这封邮件的署名为余凯 。 余凯2015年离开百度创办了AI芯片公司地平线 , 现为地平线CEO 。
余凯比Hinton小30岁 , 两人最早在加拿大一个学术研讨会上认识 。 2012年4月 , 余凯离开美国NEC研究院 , 回到中国加入百度 , 领导新成立的百度多媒体部 。 这一年 , 百度开始大规模采购和建立GPU运算集群 , 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GPU&CPU的并行深度学习平台 。
同年9月 , 百度当时的首席科学家威廉·张离职 , 这家搜索巨头开始寻找更能面向未来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 10月 , 余凯向李彦宏介绍深度学习方面的进展 , 并且推荐了Hinton 。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3/7
(余凯)
当时Hinton远没有今天知名 , 但百度决策很快 , 李彦宏安排当时负责百度战略投资的副总裁汤和松与Hinton取得联系 , 并直接提出邀约 。 百度提出的方案是 , 出价1200万美元聘请Hinton及其学生 , 合约期三年 。 双方进展很快 。
但在眼看要达成协议前 , Hinton的那两名学生“拦住”了Hinton , 在他们的建议下 , Hinton意识到 , 与招聘“三个新员工”相比 , 百度和其他公司显然更可能为收购一家公司付出更可观的资金 。
Hinton问百度 , 自己可否评估一下其他邀约 。 而原本已经接近谈成的百度 , 同意了 。
“当百度同意后 , Hinton彻底颠覆了局面 。 ”《天才制造者》的书中写到 。 Hinton立刻创建了只有他和那两名学生的初创公司——DNNresearch 。
据《天才制造者》的记录 , Hinton当时特意询问了一位多伦多的律师 , 如何能让一家只有三名员工、没有产品、几乎没有历史的初创公司的价值最大化 。 律师给了他两个选择:聘请专业谈判代表 , 但会有激怒买家的风险 。 或者 , 进行一次拍卖 。
Hinton选择了后者 , 于是 , 共有四家公司加入了竞拍:最先找到Hinton且本已接近拿下的百度 , 以及在百度之后也开始给Hinton家频繁打电话的Google和微软 , 以及一家当时刚刚成立两年的伦敦初创公司——DeepMind 。 这家公司后来被Google所收购 , 研发出大名鼎鼎的AlphaGo 。
作为最早接触Hinton , 以及百度在那次投标中的代表人 , 余凯看到事情变成百度和多家美国公司的竞争后 , 已经预感到了最终结局 。
出价最高的百度没有赢得竞拍
Hinton和学生们在酒店房间里“举办”了拍卖会——它通过Gmail进行 , 四家公司的高管远程出价 , 从加利福尼到伦敦再到北京 。 Hinton将每个竞拍者的身份隐藏了起来 , 他们相互不知道对方是谁 。
微软首先对这种竞拍方式提出疑问 , 他们不喜欢用Gmail来竞拍 , 认为Google可能会偷偷读取邮件 。 Hinton和学生们商量过后 , 依然采用这种方式 , 他们“相当确信Google不会读取Gmail” 。
Hinton对Google的好感已经很明显 。
Google对深度学习的兴趣 , 很大程度也受到Hinton的影响 。 2006年Hinton发表了论文《Afastlearningalgorithmfordeepbeliefnets》(深度信念网络的一种快速学习算法) 。 这篇论文发表之前 , 没有人知道怎么训练深度神经网络 , 因此这个领域鲜有人问津 。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训练深度网络的方法 , 对每一层网络先进行预训练 , 然后再微调 , 网络的学习速度大幅提高 。
这篇论文成为开启深度学习热潮的一个因素 , Google等公司开始注意到深度学习 。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算力 。 2009年 , 计算机的算力发展到足以挖掘庞大的数据库 , 神经网络在语言和图像识别方面 , 开始胜过基于逻辑的传统计算机 。
Google也在那时开始投资AI 。 2010年 , 当时还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吴恩达与Google里颇具声望的高级研究员JeffDean一起 , 建立一个名为ProjectMarvin(以著名的AI先驱马文?明斯基命名)的项目 , 以研究神经网络 。 后来 , 一些Google工程师开始用GoogleBrain称呼ProjectMarvin 。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4/7

这个项目成果之一 , 是大型深度学习软件平台DistBelief 。 包括Google搜索、Google地图和YouTube在内的50多个团队 , 利用DistBelief来改进产品 。
2012年 , GoogleX宣布建立了一个包含16000个计算机处理器的神经网络 , 并在YouTube上部署 。 这个神经网络通过学习YouTube上大量包含猫的、未标记的视频 , 识别出了“猫”这种生物 。
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突破 。 “在训练中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神经网络 , 这是一只猫 。 ”JeffDean说 , “它基本上发明了猫的概念 。 ”
Google在这次拍卖中也势在必得 。 Hinton设计的拍卖规则很简单 。 每次竞价后 , 四家公司有一个小时将购买价格提高至少100万美元 。 这一个小时从最新竞价的邮件上的时间戳开始 。 一个小时结束后 , 如果没有人提出新的竞价 , 拍卖就结束了 。
Hinton每天会为下一轮竞价设定一个时间 , 到了指定的时间 , 他和学生聚集在他的房间里 , 看着笔记本电脑上出现的竞价 。 数字开始飞快攀升 。
DeepMind用公司股票而非现金竞拍 , 因此很快就退出了 。 这似乎也预示了它在之后被Google收购的结局 。 而在价格飙到2000万美元时 , 微软也退出了 。 但它随后又回来了一次 , 然后再次退出 。
事实上 , 微软在此之前已经邀请Hinton担任过顾问 。
微软对深度学习的研究 , 依托雷德蒙德研究院展开 。 2009年11月至12月期间 , 当时在研究院里关注深度学习的华裔科学家邓力 , 邀请Hinton为雷德蒙德研究院进行咨询 , 研究如何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语音特征编码和语音识别问题 。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5/7
(邓力)
此前的语音识别模型一直处于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部最优”状态 , 准确率很难大幅提升 。 在读过Hinton2006年发表的两篇开创性的论文后 , 邓力产生了将深度学习引入语音识别的想法 。
在Hinton为微软咨询期间 , 他和邓力一同开发了深层信念网络的方法“食谱”及在语音特征提取上的应用 。 这种方法使得大规模语音识别系统的错误率大幅减少 , 2011年微软公布这一成果时 , 业界大为惊叹 。
而邓力就是代表微软在那次拍卖中出价的那个人 。
也就是说 , 在这个决定后来AI领域很多事情走向的历史性时刻 , 三个主要的直接竞价操作者中有两人是华人 。
看着飞升的金额 , Hinton和他的学生们不停争论他们更愿意加入哪家公司 。
《天才制造者》中甚至记录了一段“迷信”的对话 。 一天午后 , 当他们望向窗外时 , 两架飞机从相反方向飞过 , 在天空中留下的烟道 , 就像一个巨大的X , 正好在一组山峰之上 。 他们思索着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 然后才想起Google的总部就在一个叫山景城的地方 。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入Google?”Hinton问道 , “还是说我们不应该?”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6/7

在2200万美元左右时 , Hinton暂时中止了拍卖 , 与其中一个竞拍者进行讨论 , 半小时后 , 微软又退出了 。
最后剩下百度和Google 。
随着时间推移 , 两家公司依然在抬高价格 。 余凯处理了百度最初的竞拍 , 但当价格达到2400万美元时 , 百度的一位高管从北京接手 , 并且愿意给出更高的价格:2500万美元、3000万美元、3500万美元 。
Hinton将竞价窗口从一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 。 竞价迅速攀升到4000万美元、4100万美元、4200万美元、4300万美元 。 “这感觉就像我们在拍电影一样 。 ”他说 。 一天晚上 , 接近午夜时分 , 当价格达到4400万美元时 , 他又暂停了竞价 。 《天才制造者》中这样记载 。
第二天 , 在竞标恢复前约30分钟 , Hinton发了一封邮件 , 说开始时间会推迟 。 大约一个小时后 , 他又发了一封:
拍卖结束了 。
事实上 , 在前一天晚上的某个时刻 , Hinton已经决定将他的公司卖给Google 。 他给百度的邮件中说 , 公司发送的任何其他信息都会转发给他的新雇主 , 不过他没有说那是谁 。
《天才制造者》中写到 , Hinton后来承认 , 这是他一直想要的 。 因为对他来说 , 为他的研究找到合适的归宿 , 比获得最高竞标价格更重要 。
《天才制造者》也写到 , 余凯猜到Hinton最终会在Google , 或者至少是另一家美国公司工作 。 毕竟他的背部不好 , 无法前往中国 。 他在十几岁时受了背伤 , 到五十多岁时 , 已经无法坐下 , 否则会有椎间盘滑落风险 。 他不得不一直站着办公 , 出远门也不坐飞机 , 因为飞机起飞降落时不允许站起来 。
尽管如此 , 余凯还是很满意百度在竞标者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 书中写道 , 他相信 , 这段经历帮助他的上级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 。 通过把美国竞争对手逼到极限 , 百度高层已经意识到深度学习在未来几年的重要性 。
Hinton的拍卖和NIPS会议结束后 , 余凯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 。 在那里 , 他遇到了邓力 。
他们在飞机上挑选了相邻的座位 。 由于竞拍者一直保持匿名 , 两人都不太清楚谁参与了拍卖 。 因为受到雇主的约束 , 所以都不能透露自己参与拍卖的情况 。 他们试图在不泄露自己秘密的情况下 , 了解对方所知道的事情 。
“拍卖就像一把起跑枪” 。 《天才制造者》的书中这样写到 , 它把这次拍卖定义为“一场全球新的军备竞赛的开始” 。 在那次竞拍结束后的返程飞机上 , 余凯和邓力两人都知道 , 新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 他们的公司将不得不回应Google的大动作 。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
文章图片
图7/7

【品玩|这段涉及百度的AI秘史,说明AI注定是一场中美的"新军备竞赛"】《天才制造者》的书中还记录了大量Google , Facebook和百度之间在AI技术研发上的你争我赶 , 这本书的电子版目前在亚马逊kindle以及苹果的图书商店可以购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