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1/9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2/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许怡雯
来源:锌财经(ID:xincaijing)
资本的春风重新吹进了共享经济的这潭水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3月12日 , 有知情人士爆料哈啰出行将于今年二季度初赴美上市 , 募资额在20亿美金左右 。
时间回到7年前 , 同样是3月 , 26岁的戴威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 ,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想法 。 一年后 , 首批完全定制化、标准化的ofo共享单车正式在北京大学校园投入使用 。 从此这个行业乘上了共享经济的东风 , 在短短六年间经历了野蛮生长、巨头暗战、连连暴雷 。
七年后 , “红黄之争”随着ofo暴雷、摩拜卖身而告终 , “彩虹乱战”在经过一轮轮洗牌之后只剩下哈啰出行一个品牌从初始阶段走到了现在 。 如今哈啰出行赴美IPO , 成为了共享经济第一股 , 也让主流视野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初心和野心 。
精细化运营 , 共享单车新赛点
地铁口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共享单车 , 远远看去像是春天里肆意生长的野花 。 然而 , 这些“钢铁巨花”已经挡住了人行通道 , 甚至“流淌”到了非机动车道上 。 路过的行人寸步难移 , 经过的非机动车为了避障只能从机动车道上绕行 , 汽车一辆辆从身边呼啸而过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3/9

这样的场景曾经在很多城市里重复上演 。 随着共享单车成为日益普遍的日常出行方式 ,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 , 占据消防通道、非机动车道等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日益增长 。
不过 , 如今的情况有所变化 。
这两天 , 沈阳的刘先生发现 , 只要骑到小区楼下 , 哈啰单车就锁不上了 。 原来 , 这是因为哈啰单车在3月份于沈阳上线了定点还车的模式 。 如果用户没有把车停在规定停车点 , APP系统可以通过车辆GPS位置及用户手机GPS位置与“P”点还车技术精准结合得知 , 从而判定为不规范停车 , 导致车锁无法关闭 。 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规范用户的停车行为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4/9

这一功能此前已经在深圳、昆明等城市上线 , 实测效果显著 。 目前 , 哈啰大数据中心每天会从路面上的单车收到数亿次定位信息 , 并形成大数据 。 哈啰掌握的蓝牙信标电子围栏精准定位技术 , 可以将定位精准度在亚米级别的测试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 哈啰也是业内首家获精准定位算法类专利授权的企业 。
除了靠P点停车等技术推动外 , 哈啰单车还依靠哈啰大脑对上千万共享车辆进行智能调度 , 结合城市骑行热力分配 , 能够提前预故骑行高峰点 , 并给线下运维人员智能派单 , 从而满足用户骑行需求 。 针对故障车 , 还能够结合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分 , 去指导运维人员对于故障车辆的线下分级维修和保养 。
如此精细和效率 , 不得不让人感慨 ,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
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多年发展之后 , 共享单车通过信用免押跨过了依靠资金池变现这样畸形的1.0模式 , 通过技术驱动、网格运维跨过了粗放投量的2.0模式 , 如今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进入生态友好的3.0时代 。
3.0时代指的是共享单车已经有机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生态 , 成为公共交通服务的一部分 。 为了实现企业与政府逐步进入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推动城市美好出行的时代 , 共享单车的运维成了关键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5/9

哈啰出行的执行总裁李开逐曾说过:“共享单车看似毫无门槛 , 但实际长期来看门槛很高 。 ”门槛来自整体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运营质量把控水平 。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 , 精细化的运维能力才是决定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 也是现阶段两轮战事的新赛点 。
目前来看 , 哈啰出行之所以能够在共享单车领域常年占据市场第一 , 离不开它强大的运营能力和组织能力 , 这也为哈啰后续开拓业务边界奠定了基础 。
从两轮到四轮 , 哈啰深耕出行服务领域
精细化运营不仅仅在于单个场景下的运营能力 , 也是一种针对人群、场景、流程做差异化细分运营的运营策略 。 从哈啰单车到哈啰出行 , 哈啰的出行服务从两轮成功向四轮领域延伸 。
2020年年末 , 哈啰出行顺利拿到了网约车牌照 , 在顺风车业务之后 , 进一步深入四轮车业务 。 与此同时 , 下沉市场的电单车竞争也在持续 。 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6/9

哈啰出行副总裁、普惠用车事业部总经理江涛曾经公开表示 , 哈啰进军网约车不是为了跟友商抢夺地盘 , 而是满足现在行业仍未被满足的人群 。
在哈啰看来 , 目前互联网出行尽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巨头企业 , 但是市场渗透率并不高 , 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互联网出行带来的便利 。 大量来自工薪阶层、学生、老人等群体的消费者 , 没有很好地享受到互联网技术服务的红利——原因就是贵 。
哈啰出行将网约车业务命名为“普惠出行” , 江涛解释这里的普惠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希望服务更多人群 , 让至少六亿人能够使用哈啰提供的出行服务;另外一方面 , 希望以非常亲民的价格 , 让更多人在更多场景能够消费得起 。
普惠的服务理念同样贯穿助力车的发展历程 。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国内有70.8%的共享电单车用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7/9

一方面 , 三四线城市的城市规模通常不大但人口密集 , 电动车可供出行的距离恰好可以满足需求 , 弥补下沉市场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落后造成的不便 。
另一方面 , 下沉市场消费者相对来说更难以承担四轮出行的成本 , 共享电单车客单价比共享单车略高 , 比起网约车、出租车却要低不少 , 骑行便利度高 , 因此很好地满足了这部分人群 。
通过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布局 , 我们可以发现 , “如何更好的通过科技去驱动普惠出行方式的落地”贯穿哈啰出行的所有业务 。 对于一家现代企业来说 , 责任心是其立身之本 , 也是获得用户青睐的重要因素 。
叫板美团 , 进击本地生活
基于扎实的业务底盘和4亿用户体量 , 哈啰从两轮到四轮不断迭代 , 并在电动车、换电、以及更广阔生活服务类业务持续探索 。
数据显示 , 社会服务业市场规模高达几十万亿规模 , 但线上化率不足1% , 行业改造空间和想象空间不可估量 , 市场需求也远未得到满足 。 对于哈啰来说 , 高频庞大的流量入口 , 让其拥有做平台业务的先天优势 。 实际上 , 绝大多数哈啰用户都使用过哈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服务 , 从哈啰单车到助力车 , 再到哈啰四轮业务的快速崛起 , 都印证了各项业务的相互协同和渗透 。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从去年开始哈啰出行开始向本地生活领域探索 , 哈啰出行上线了“同城物流”、“到店团购”、“酒店预定”等业务 。 有消息称 , 2020年哈啰出行已经将战略调整成为基于出行的生活普惠平台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8/9

依据哈啰出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 哈啰共享单车业务覆盖超460城 。 如前文所述 , 哈啰出行的另一优势就是三四线城市的耕耘积累 , 这一优势为哈啰开拓本地生活业务提供了更大可能 。 依托共享单车这个刚需、高频的入口 , 哈啰可以进一步激活存量用户 , 提高用户净值 。
这些流量就是哈啰最宝贵的财富 , 也是滴滴和美团奋力参与市场角逐的原因之一 。 以美团为例 , 作为本地生活领域的龙头企业 , 它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 但是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力并不一定比哈啰强 。
巨头入局 , 看中的是流量 , 是入口 。 共享单车、社区团购都是这个道理 。
手握4亿用户的哈啰进军本地生活可以说是一步非常有想象力且符合商业逻辑的棋 。 更何况 , 哈啰出行目前背靠阿里系 , 和蚂蚁科技有着密切联系 , 后者也多次出现在哈啰的投资者名单中 。 阿里巴巴本就在本地生活领域深耕多年 , 可以和哈啰出行形成很好的呼应 。
随着共享单车行业进入成熟期 , 无论是综合性的出行平台还是普惠的生活服务平台 , 哈啰的多元化尝试都有助于其未来的发展 。 资本层面来说 ,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企业 , 才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 。
不忘初心 , 又怀揣野心 , 这样的哈啰怎么会仅仅止步IPO 。 只能说 , 哈啰的未来可能会超乎想象 , IPO不过是踩出去的一小步而已 。 把IPO来当成哈啰作为共享经济集大成者的高光 , 格局小了 。

|哈啰出行的初心和野心
文章图片
图9/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