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3·15”晚会 , 再次聚焦人脸识别的安全问题 。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脸识别非接触采集的“无感特性” , 在不提前告知的情况下 , 自动抓拍到店顾客的人脸信息 , 并将相关信息用以精准营销等牟利行为 。 真相甫一曝光 , 引发网民热议 。
【无感|该让“偷脸”的企业“丢丢脸”了】从利用换脸软件侵害他人名誉权 , 到小学生使用照片骗过快递柜的人脸识别系统 , 再到不法商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一系列技术滥用的实例不断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 , 也让人脸识别这项技术逐渐与“黑灰产”关联挂钩 。
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 人脸识别在发展之初就是为了在提升安全验证便利性的同时 , 尽可能保证验证手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这也是公众在最初愿意接受这项技术的初始动力 。 然而 , 公众发现因为自己的面部信息被人非法获取 , 甚至导致合法权益受损 , 才回过神来认识到“丢脸”的危害 。 其中折损的 , 不仅是公众作为消费者个体的正当权益 , 还有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行业整体的公共信誉 。
一颗老鼠屎 , 坏了一锅粥 。 当人们憧憬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带来新的产业革命 , 在服务企业和造福大众上获得“双赢”效果的时候 , 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真经——“我们的人脸信息都是无感采集的 , 所以不需要提前告知” , 如此“振振有词”的回应却让围观者心惊肉跳 。 在人脸识别技术愈发普及的当下 , 部分企业追求着“目光短浅”的短期收益 , 却让全行业为其错误行为买单 。
在媒体曝光违法采集人脸特征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案例后 , 相关主体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 甚至还成为它们鼓吹技术能力的“佐证” , 某些企业甚至还获得了高额的资本注入 , 这些异常情况都值得监管部门关注并做出必要反应 。
“菜刀在厨师手里是用来切菜的 , 在坏人手里就是夺命武器 。 ”放在大背景下看 , 科技创新能力 ,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 也是这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 。 因此 , 技术的发展需要行业自律 , 也更需要公权力机关及时出手、正本清源 , 让滥用技术侵害公众利益者得到正义的审判 , 也是让善用技术提升行业创新活力者得到清朗的市场环境 。
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民法典 , 将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畴 , 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主体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 再往前推 , 在2017年就付诸实施的网络安全法 , 也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存储的合法界限做出了规定 。
对人脸识别的技术滥用 , 是时候“动真格”了 。 对技术滥用并构成违法犯罪者 , 监管部门有必要拿出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的决心 。(颜之宏)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