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 , 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
目前 , 我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水平已经普及 , 给大众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 , 也给老年人群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 形成了老年人群体的“数字鸿沟” 。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必须“以人为本“ , 尤其是要顾及到弱势群体的需求 。 全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是以文明为核心的 , 如果智慧不能赋能于城市文明 , 这个“智慧”就是一个伪智慧 。 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 , 其最终目标是给市民带来效率、便利和安全 。
如何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 2020年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出行遇到的七大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 , 并提出了二十条具体举措和要求 , 包括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等 。
实现《方案》中的举措和要求 ,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 一是建立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组织保障 , 在建立有关部门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 , 再设立专门的机构确保老年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下各种权益的实现 , 努力消除和弥补老年人面临的“社会数字鸿沟”;二是在完善相关现金支付、无障碍改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 要重点完善和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依法保障老年人在数字和智能环境下的各项权益 , 尤其是构建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社会新风尚;三是构建完备的社会评价和监督机制 , 建立一种兼顾老年人特殊困难的双轨制智能化应用场景 , 并纳入新基建的范畴 , 制定社保、政务、医疗、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公共服务适老化程度的国家强制性统一标准 , 并在全国推广实施 。
如何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
首先 , 应呼吁社会通力合作 , 所有服务机构都有义务帮助老年人跨过“社会数字鸿沟” 。 不会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老人 , 在购物、乘坐公交、预约挂号、扫“健康码“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 上述服务机构的人员有义务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 而且要在社会达成普遍的共识 。
【鸿沟|人民财评: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其次 , 要鼓励企业为老年人群体开发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终端 , 这类智能终端只要说话就可以打开应用 , 省去老年人按键操作所带来的不便 。
最后 , 可以构建专门为老年群体提供生活服务的全国老年人智慧服务平台 , 为老年群体联系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最直接、最便利、最畅通的服务 。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南安市司法局凝初心践使命 以民为本做实人民调解
- 电子商务|无需扫码、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充电桩项目启动!
- 钱包|“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充电桩”项目来了,手机碰一碰完成支付
- 项目|长虹网络科技与中国银行等启动广东省首个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充电桩项目
- 中移|中移金科推出SIM PAY:支持离线、“碰一碰”支付,助力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 人物|人民日报刊发比尔·盖茨文章:以创新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挑战
- 电子商务|长沙成为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全流程纳税缴费城市
- 最新消息|残损人民币可发电 30吨人民币够一个家庭用25年
- 数字鸿沟|八成老人每天“玩”手机超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