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 , 杨过和小龙女重会 , 见到小龙女做的衣服 , “是用树皮的经络织成 , 甚为粗糙” 。 金庸迷感觉不可思议 , 认为树皮衣和武侠小说里的其他设定一样 , 是想当然耳 。
但其实在古籍中 , “织绩木皮”的记载并不少见 , 比如《太平御览》中就对广州一带的风俗转引过这样的描述:“里人斫其大树半断 , 新条更生 。 取其皮 , 绩以为布 , 软滑甚好 。 ”古代关于中国台湾原住民的记载里 , 特殊的树皮服饰也令中原人士感到新奇:“番毯 , 缉树皮杂犬毛为之”“多揉树皮为裙 , 白如苎(zhù)” 。 这么看 , 小龙女以白(树皮)衣飘飘的造型再度出场 , 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巴布亚新几内亚树皮布 | Wikimedia Commons
在环太平洋地区生活的许多民族都有过以树皮制布、做衣服、被子和帘幕的传统习惯 , 有的一直延续到现在 。 尽管材质不尽相同 , 但制作工艺较为接近 。 英语里这种布叫做“tapa” , 其名来自于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 , 他是首个将树皮布带到欧洲的西方人 , 并用塔希提岛和库克群岛的原住民语言为之命名 。 有趣的是 , 中国古代依据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将之命名为“榻布”、“答布” , 有着相近的发音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印尼加里曼丹岛树皮布 | Wikimedia Commons
做树皮布 , 需要强劲的膂力
树皮布不需要经纬织造 , 它的原理是将润湿的树皮持久敲打 , 破坏内在纤维 , 使得韧皮纤维在外力的作用下交织在一起 , 变成一大块有韧性的“薄片” , 和现代工业制造的“无纺布”也有相似之处 。 因此 , 选材至关重要 , 纤维丰富且韧性强大的桑科植物是制作树皮布的首选 。 我在一本富于时代特色的小说里读到 , 男主角上工忘了带麻绳 , 随手用锄头刨了一棵小桑树 , 拿桑树根替代绳子 , 其韧性可见一斑 。
制作“tapa”树皮布的主要桑科植物包括:分布广泛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 别名楮树 , 有的地方直接叫它“树皮布树”)、既能结果又能贡献树皮的面包果树(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斜叶榕树(Ficus tinctoria subsp. gibbosa) , 还有树汁中含有剧毒 , 进入动物伤口足以致命的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 。 剧毒的箭毒木居然能做树皮布?其实越南北部少数民族对此见怪不怪 , 这种树皮布做的衣服穿上自带防虫效果 , 只要处理得好 , 是不会中毒的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箭毒木有“七上八下九平路”之称 , 指的是中毒者上坡最多走7步 , 下坡最多走8步 , 平路最多走9步就会丧生(当然停住不动也不会有解毒效果的) | Wikimedia Commons
在金庸先生长期生活的香港 , 万角咀、涌浪、赤立角等地 , 上世纪90年代曾出土了多件制作于6000~7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拍” , 外形有点像西餐里烹饪牛扒前处理食材的敲肉锤 , 在石头上雕琢出扁平的拍打面 , 有的还刻有沟槽 , 它们是环珠江口一带先民制造树皮布必不可少的工具 。 除中国外 , 越南、马来、菲律宾、太平洋群岛、大洋洲和美洲中部也都曾出土距今2500~5000年不等的石拍 。 几千年来 , 这种拍打工具的形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 只是材质改成了硬质木料 。
将制造树皮布的原材料整块剥下后 , 刮去外皮 , 将内皮用水浸泡脱胶 , 就进入了漫长的拍打环节 。 制作者将树皮铺在原木砧上 , 先用拍打工具有沟槽的一面拍击 , 待树皮逐渐变薄、延展开来后 , 再用平滑一面拍击 , 进行最后的加工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石拍 | 谢莉, 李大伟, 谢光茂 / 文博学刊 (2020)
这项工作虽然有其枯燥之处 , 但制作者(一般是妇女集体制作)也有办法调节气氛:或是一起演奏“打击乐” , 比赛谁敲的节奏最张弛有度;或是用敲击声的快慢做“暗号”传递信息 , 比如夏威夷主教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就曾经写过 , 当他去瓦胡岛时 , 各村之间通过敲打树皮布的声调传递了“异乡人即将到来”的消息 , 效果不亚于《地道战》里敲钟放信号 。
如果单层树皮太薄 , 制作者会用有粘性的木薯淀粉均匀地抹在树皮上 , 将几张粘合在一起 , 也用同样的办法将窄条拼成整块 。 布料成型后 , 加以修整 , 以其他植物汁液为染料 , 用事先刻好的模板印上规则的图案 , 得到的成品堪称精美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汤加人剥树皮制布 |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种制作法:抽丝纺织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除了这种“无纺”树皮布做法外 , 还有一种从树皮中提取纤维织布的方法 , 更符合古代“绩木以为布”的记载 , 就是将树皮用草木灰水浸泡脱胶 , 抽出纤维 , 合线织布 。 已故作家王小波曾经写到自己姥姥的一个创意 , 在买了一捆立起来比他还高的菠菜之后 , 由于菠菜太老 , 足以把鸡噎死 , 老太太动了从菠菜中提取纤维纳鞋底子的念头 , 原理应该与此相似 。
现在构树皮一般作为造纸原料 , 日本的钞票用纸材料里就有构树皮 , 但在古代也有过从构树提取纤维 , 用以织布的记载 。 《后汉书》中记述不肯为官的“逸民”周党时写道:“乃著短布单衣 , 榖皮绡头 , 待见尚书” , “榖(gǔ)皮绡头”就是用构树皮布做的束发头巾 , 看来构树皮制的布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廉价的平民布料 。 只是 , 构树皮布到唐代就已经不多见了 , 树皮造纸的功能替代了其它功能 , 《酉阳杂俎》里总结:“今楮纸用之最博 , 楮布不见有之”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构树皮造纸 | Wikimedia Commons
岭南地区的另一种“树皮布”制作一直延续到清代 , 严格来说 , 它的原材料不算树皮 , 是芭蕉科植物的茎皮 , 来自草本植物 。 “蕉”字原本的含义是“生枲(xǐ)也” , 枲是麻的一种(或说是大麻的雄性植株) , 说明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植物能够做纺织原料 , 后来还概括出“衣蕉宜瘠 , 食蕉宜肥”的经验 , 就是用来抽丝织布的蕉类植物不需要土壤肥沃 , 要种在贫瘠的山间 , 蕉丝纤维才更结实 。 蕉类植物纤维织出的布叫“蕉布” , 也叫“蕉纱” , 历代都是岭南地区向朝廷进贡的重要物品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芭蕉 | Wikimedia Commons
清代人的诗里写道:“芭蕉有丝犹可绩 , 绩成似葛分絺(chī)绤(xì)……花针挑出似游丝 , 八熟珍蚕织每迟” , 赞美蕉丝纤细胜过蚕丝 。 虽然蕉布有“莹洁”之誉 , 但由于材质易断 , 比织棉布、丝织品要费力得多 , 并且蕉布成品不耐日晒 , 容易变脆 , 现在这种工艺已经极其少见了 。
在气候较冷的地区 , 也有一些可以提取纤维纺织的树 。 比如挪威南部用阔叶椴(Tilia platyphyllos)树皮纤维织传统地毯 , 在比如日本北海道地区居住的阿伊努人 , 用裂叶榆(Ulmus laciniata)树皮纤维和椴树皮纤维织成布料“Nibutani attus” , 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 可以做成捕捞鲱鱼时穿的工作服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椴树皮编制的地毯 | Wikimedia Commons
由于绝情谷地处襄阳之北 , 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芭蕉、斜叶榕、面包果树一类热带、亚热带植物难以生存 , 小龙女制作“tapa”树皮布或是蕉布的可能性非常小 , 只能尽量寻找构树、椴树、榆树等树木 , 从树皮中提取纤维纺织成布 。 你别看小龙女懵懵懂懂的 , 说不定还是一个潜在的野外生存大师呢 。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除了棉花 , 织布的还有它们
苘麻
亚麻
大麻

小龙女|小龙女穿的树皮衣,真的能做出来!
本文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 , 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