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 承诺个人名下的拼多多股票3年内不出售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秦胜南)3月17日 , 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 , 宣布辞任董事长 。 黄峥称辞任后其1:10的超级投票权将失效 , 他同时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
黄峥在致股东信中称 , 在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 , 自己1:10的超级投票权将失效 。 个人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 他承诺 , 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 , 不出售 。
黄峥还分享了自己对拼多多现状和未来的判断 , 称拼多多会努力成为一家成熟的、国际化的公众机构 。 黄峥辞职董事长后 , 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 。
以下为黄峥2021年致股东信原文:
今年的股东信提前了一点 , 是为了及时和大家同步一个消息 。 刚刚开完的董事会上 , 董事们批准了我辞去拼多多董事长职位的请求 , 陈磊将从即日起接任董事长 , 并继续担任CEO一职 。 在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后 , 我的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 。 我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 同时我个人承诺个人名下的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 , 不出售 。
去年7月1日我卸任了CEO , 原本计划在一年整的时候和陈磊完成董事长职位的交接 。 两个原因让我们决定将这个计划中的交接进一步提前了一些 。
一是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 。 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 , 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 虽然拼多多自身还很年轻 , 还有很厚、很长的雪坡 , 还有比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空间 , 但如果要确保它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 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 。 我作为创始人 , 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 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 如果还能结合我自身的兴趣 , 那就再好不过了 。
二是因为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 也加速了拼多多内部业务和管理的迭代 。 拼多多从一个纯轻资产的第三方平台 , 开始转重 , 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投入 , 新的业务开始在拼多多内萌芽并迅速成长 。 这既改变了拼多多 , 更催生了、锻炼了新一代的领导者、管理者 , 也是时候逐步让更多的后浪起来塑造属于他们的拼多多了 。
那么 , 后面的拼多多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未必能决定 , 但却可以快乐地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想象 。
首先 , 拼多多会是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社会的企业 。 我们践行的“普惠、人为先、更开放”的新电商理念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更鲜明地为行业和公众知晓 。 它面向最广大的人群 , 一点一滴的作出改进 , 努力为消费者 , 为社会创造价值 , 不论它是显著的还是不容易被看见的 。 也因为此 , 它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 它所面临的各种藩篱也会慢慢被打破 , 即使有时候会需要一点时间 , 甚至可能会有波折 。 但是“普惠 , 人为先 , 更开放” 应该是个方向 , 它将在这个新时代绽放出不一样的活力 。
其次 , 拼多多会是一家富予想象 , 不断迭代创新的企业 。 Costco+Disney 的愿景将会更具象、更生动地展现在面前 。 虽然当前还只是多实惠、多乐趣的初级阶段 , 但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多实惠叠加上多乐趣后带来的性质性的微妙的不同 , 感受到这背后的化学反应产生的 1+1>2 的巨大力量 。 过去几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相信 , 这个愿景是丰富、有趣、值得憧憬、可以追求的 。
第三 , 拼多多会努力成为一家成熟的、国际化的公众机构 。 18年上市时的股东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希望拼多多是一个公众机构 , 它为最广大的用户创造价值而存在 。 它不应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 , 也不应该有过多的个人色彩 。 与此同时 , 它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众机构 , 展示它作为一个机构独特的社会价值、组织结构和文化 , 并且因循着它自身独特的命运生生不息 , 不断演化 。 ”那个时候拼多多还像一个刚上小学的小孩 , 而今虽然只过了3年 , 拼多多却已像是正进入青春期的少年 , 看着他的快速变化和成长 , 一旁的我既欣喜又焦虑 。 但无论是紧张兴奋 , 还是惶恐 , 它总会有他自己成长的道路 , 希望今天我退董事长会有助于这位少年独立成人 。
退了后我做什么呢?我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 拼多多是农产品起家的 , 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 。 通过提升流通领域效率 , 去中间补两头来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 。 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 也不能性质性的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 那一步步往纵深走 ,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比方说 , 通过对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的控制 , 我们是否有可能对马铃薯、番薯、西红柿等的潜在有害重金属含量进行可靠有效的控制 , 同时对其可能有的、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可标准化的提升?如果以后有一种西红柿 , 每一颗都含有最适合我们身体的VC等微量元素 , 那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否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比如 , 如果我们能够比较透彻的了解不同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摄入人体后的变化和作用 , 进而通过植物蛋白来合成生产出肉的替代品 , 那这种新的素鸡2.0是否有可能成为更健康、更绿色的稳定供给?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 , 深入到蛋白质结构及在人体内的性状的研究 , 我们是否有可能沿着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分子机器的道路 , 进一步研究出蛋白质机器人 , 可以进入到人的脑部血管进行疏通 , 避免中风?
【新京报|黄峥辞任拼多多董事长 承诺个人名下的拼多多股票3年内不出售】小时候 , 老师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 , 我和很多人一样说想成为科学家 。 而今一晃已过不惑之年了 , 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也许已经不太可能了 , 但如果我努力 , 把中学里最喜欢的化学、大学里学的计算机、工作中学习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 我天真的想 , 说不定也能再做出点有意思的事儿 。 成不了科学家 , 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 , 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
推荐阅读
- 评选|新增“银发经济”等维度,新京报2021“智慧生活”榜单启动
- 中国|游戏科技共生发展?专家:游戏推动科技创新上行
- 地面|期待“天宫课堂”成为常设课程 | 新京报快评
- 天宫|期待“天宫课堂”成为常设课程 | 新京报快评
- 新京报网|沃尔玛首推自动送货 巨头抢滩的自动驾驶卡车领域仍面临造血难题
- 专栏|科技强国,离不开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 新京报专栏
- 新京报网|海底捞回应关停约300门店: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
- 新京报网|蔚来秦力洪:十月工厂改建影响交付,目前已恢复生产最多六周交车
- 新京报|脸书“变脸”改名“元”,前瞻还是炒作?
- 新京报|评论:花了钱还得看广告,岂能成平台“通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