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科技领域有个有趣的常识:我们总是高估一年的变化 , 同时低估五年的变化 。
你是不是每次手机发布会都在等待一个大招 , 结果却总有点小失望?这可能叫做“高估短期变化” 。 你再想想五年前购买PC产品的时候 , 关注的是不是CPU和显卡的型号?但在今天 , 你却注意笔记本的颜值、设计感和办公体验?当然不是说显卡不重要 , 但你肯定再也没有买到笔记本后马上拆换显卡、多插几个内存条的“神秘习惯”了 。 今昔相照 , 有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这就叫做“低估长期变化” 。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五年前 , 很少有主流PC厂商召开发布会 , 无数机型改个涂装换个显卡型号就上市;五年前 , 我们认为笔记本电脑就是学生本轻薄、游戏本厚重、开机要等几十秒 , 这些东西似乎永恒不变;五年前 , 我们不会在意PC是不是全面屏、机身流线是不是凌厉又舒服 , 甚至因为资料和联系人都在手机上 , 打开PC就头疼;五年前 , 我们得知华为要做PC了 , 觉得无非做出来手机的附属品 , 圈一波品牌拥趸的流量 。
为什么说“华为如水”?
无论你正在用哪个品牌的PC产品 , 我想或许我们都可以达成一个共识:自2016年华为加入PC市场以来 , 这个产业确实发生了众多肉眼可见的改变 。 而在这个节点上 , 我们似乎可以向华为PC追问一句:这五年 , 究竟了改变了什么;这些变量又将如何影响华为PC以及PC产业的未来?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如今 , 华为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受欢迎的PC品牌 , 实现中国笔记本市场份额第二 , 2021年中国顾客推荐指数笔记本行业第一 。 存在了数十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 , 从PC产业的新手到行业顶尖 , 华为就像江水突然涌入了谷地 , 快速刻下了自己的河床 。
华为的PC之路更接近水 , 把应然的、变化的、破除界限的能量带到这个行业 。 想要读懂华为PC与PC产业的五年之变 , 我们要先回到那个水势涌入的前夜 。
用手机思维做PC , 造就华为PC的“滚雪球式”增长
回想起当年的PC产业就像台式机今天依旧流行DIY一样 , 当年DIY笔记本也蔚为大观 。 而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 , 厂商也在不断把笔记本做得更大、更厚、更重 。 那个标准的红海年代 , 华为给PC产业带来的第一个变化:用做手机的方法做PC , 是可以的 。
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 , 华为推出了首款笔记本MateBook 。 其特征就是在轻薄机型的同时 , 兼顾了高性能和高体验 。 我还记得很多媒体当时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 相关采访中一再追问 , 你们这个到底是轻薄本还是性能本?谁说轻薄就不能有高性能?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谁说轻薄就不能高性能?手机不就是越来越轻薄 , 性能却一个劲飙升吗?用户被夯定了这个认知 , 显然并不是用户的问题 , 而是行业的 。 华为进军PC产业 , 最开始仅仅或许只基于一些朴素的洞察 。 比如PC行业其实有大量改进的空间 , 笔记本不应该永远都是“傻大黑粗”的样子 。 于是华为选择尝试把手机产业的创新方案和进化方式带到PC行业 , 永远追逐更轻薄、更高性能 , 同时每一代纳入大量创新 , 让PC产品像手机一样“滚雪球式”前进 。
把华为手机的水势 , 输入到PC行业的地势中 , 流淌出了几条今天已经成为行业重头戏的河道 。 比如说:

过去笔记本电脑的开启时间与台式机近似 , 甚至由于性能较差和指纹验证 , 还需要更多时间 , 经常一启动三分钟过去了 。 而华为则全球首创了PC指纹电源键技术 , 并将手机技术引入PC , 实现最快7秒开机 , 10秒进入工作状态 。 让众多在等待中浪费的工作激情重新回到大脑 。

在华为加入PC产业前 , 行业通用16:9边框 , 屏占比低、边框大 , 看起来十分笨重 。 但与此同时 , 手机已经不断贴近全面屏 。 华为选择将手机的追求全面屏理念引入PC , 首创了3:2触控屏 , 在PC的大屏上实现更胜手机的全面屏体验 。
在当时 , 笔记本产业的另一个顽疾 , 在于生产方式都是与台式机类似的组装模式 。 这就导致部件都是标准化的插拔完成组装 , 结构松散 , 体积庞大 。 而华为则率先将手机生产中的堆叠技术引入PC , 不断追求硬件高度匹配、结构紧凑精巧 。 最终实现了超轻薄与高性能的共存 。
依靠这些与行业传统似乎背道而驰 , 但与用户需求、体验、审美高度契合的战略方向 , 华为很快在PC产业站稳了脚跟 。 继而开启了另一场变局:那就是华为PC特有的“多屏协同” 。
全场景互联战略 , 让所有华为产品“江河同源”
曾几何时 , 手机电脑间互传送文件是简直是办公室的噩梦 。 当时想要传输一个文件 , 需要找一根对应的线 , 再把手机切换到“文件模式” , 再努力翻找所需文件 。 一次传输 , 半小时起步 。 后来PC端微信开始普及带来了改变 , 但非微信文件、高清图片、大体积文件依旧是难题 。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在不断完善市场布局 , 打开数字系列、D系列、X系列 , 覆盖更多元用户的同时 , 华为PC在五年发展中给行业带来了第二个变化:那就是硬件边界的消失 。 如今 , 具有全场景连接能力的“多屏协同功能”已经成为了PC的最强竞争力 。 与此同时 , 华为在业内首次提出全场景战略 , 支持多终端互联互通的品牌也深入人心 。 而依靠华为本身强大的通信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 , 华为在多终端协同中的技术体验依旧是业内最强 。
如果说华为进入PC的初心 , 是让PC可以像手机一样美好和创新;那么华为给PC带来的2.0升级 , 就是PC和手机 , 甚至更多设备本来就“江河同源” , 是用户身边的要素之一 。 通过首次完成Windows和安卓融合体验 , 通过多屏协同从系统底层打通硬件藩篱 , 华为让PC和手机回到它们本来应有的样子:围绕于人 , 服务于人 , 听令于人 。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如果把5年作为一个战略节点 , 我们可以看到华为PC的多屏协同技术也到了3.0升级的更关键时刻 。 分布式技术、云计算、AI带来了更大想象力 , “信息融汇于人”的设想有了更多实现方式 。 如果说 , 五年前进入PC产业的华为 , 是推动变化的他者;那么如今的华为PC已经成为推动变革的中流砥柱 。
5年时间 , 华为PC成前沿技术代名词
如果我们将华为带来的“流水效应”与这些传统问题进行竞对 , 会发现华为在战略层面给行业带来了一个非常朴素 , 但又根本上的变化 。 华为似乎用五年发展来证明了: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雕琢 , PC可以像其他硬件一样不断进化、发展、滚滚向前 。 PC作为生产工具 , 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生活时状态、情感、认知的投射 。 只有不断创新 , 才能带给用户价值 。
这或许是华为给PC行业带来的第三个变化:创新 , 就永远都会海阔天空 。

驱动|“创新驱动者”华为的PC 5年“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我们能看到 , 如今主流厂商都在跟进华为打开的轻薄+高性能、全面屏、多屏协同赛道 。 一代产品一创新开始变成业内共识 。 这场PC产业的蜕变今天远未完成 。 华为给其带来的关键变量在于 , 他在PC市场完成了一场朴素的价值自证:创新 , 是唯一可持续的需求 。
或许你曾纠结 , 做手机的华为能否做好PC?华为的PC会不会一股手机的味道?五年之后 , 华为PC也在多种层面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就像原本没有轻薄本和性能本的分别 , 手机和PC也没有天然的鸿沟 。 有的技术创新、产品雕琢、驱动变化 , 有的只是用户利益如月照当空 。
这是变化驱动者华为的故事 , 也是PC行业重新奔涌如水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