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我们是一群‘摘星星的人’ , 只要星空还在 , 漫长的白日梦想就还在 , 忘川这块梦境之地就还在 , 故事就还在 。 ”
——桃源工作室
前言|专访桃源工作室:摘星星的人
3月19日 , 仲春 。 距《忘川风华录》手游首曝 , 恰恰约是一年 。 这一款国风手游 , 也在玩家“麒麟麒麟你人呢?”的呼声中 , 迎来了公测 。 笔者团队也在今日 , 走进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工作室 。
初到桃源工作室 , 笔者先被脚下堆陈的字帖绊了一步 。
和其他游戏工作室的画风有些不一样 , 桃源工作室确实是一个极为年轻化的团队 。 “在做最新的人设 , 难免有点乱 , 请见谅啊 。 ”团队负责人白丁 , 看上去还带着些书卷气息 , 身形纤细 , 引导着笔者一行穿过尚在激烈讨论的团队成员 , 来到工作室的深处 。
“摘星星的人” , 白丁用这样感性的字句形容桃源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 。 古来有之 , 中国人关于群星与生命的思考从未止步 , 中国哲学讲求“天人合一” , 对天地的观照与凝视 , 往往折射出中国人对自身的叩问与内省 , 常观天地之寥廓 , 见自身之幽微 。 在“加速”的时代 , 《忘川风华录》手游 , 给出了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作为一群和游戏中的名士“袁天罡、李淳风“一样摘星星的人 , 桃源工作室作出了这样的解读:一方面 , 中华文明史浩浩汤汤 , 其间历史名士便如群星璀璨 , 《忘川风华录》手游这样一个将历史名人投影于忘川世界——桃源的思路 , 便如“掬水月在手 , 欲可摘星辰“;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将五千年历史撷萃于一个世界的愿景 , 也是桃源工作室一场横亘三年的梦;跳出对表象的描摹 , 桃源工作室为建构“忘川”这一梦境之地所做出的种种尝试 , 毋宁说是一种星河远航 , 拓宽着当代国风游戏的技术、美术航道 。
满地都是六便士 , 他们抬头 , 任漫天星辰映入眼眸 。
根植IP沃土 , 年轻受众群体的国风情结
《忘川风华录》手游期待度持续走高的背后 , 依托着《忘川风华录》音乐企划这一成熟而富有生机的IP来源 。
根植IP沃土 , 《忘川风华录》手游的吸力 , 主要聚焦于年轻受众群体的国风情结 。
作为B站知名大型国风唯美音乐企划 , 成立于2018年的《忘川风华录》音乐企划在三年间 , 厚积薄发 。 迄今 , B站官方账号已积累63.7万粉丝 , 其发布的24个视频 , 累积两千万余播放量 。 如此可观的粉丝基数 , 加之氛围十足的IP基础 , 为《忘川风华录》手游的孕育提供了沃土 。
截至全平台公测前 , 仅在B站游戏中心这一平台 , 《忘川风华录》手游的玩家预约量已突破100W , 这一预约数据在二次元卡牌游戏乃至二次元手游中 , 可谓屈指可数 , 量级可观 , “归属感”来源于《忘川风华录》系列成熟IP的感召力与聚合力 。 这一预约成就的达成 , 也是受众认同、玩家期待的一种外显:年轻人究竟喜欢、期待、孕育着怎样的故事?
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 , 是年轻受众对《忘川风华录》IP系列的激赏与认可 , 此方梦境之中 , 耀耀漫天星辰 , 星河间千古风流拍岸 , 闪烁着是对大梦归忘川的期许 , 与一同摘星揽月的期待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音乐企划歌曲《木兰行》曲绘
在《忘川风华录》音乐企划歌曲《祖龙吟》的弹幕区 , 粉丝自发地组成了特殊弹幕阵营 , 将对于历史名人的仰慕与认同 , 通过极为年轻化的形式展示出来 。 在大数据时代 , 人很轻易被简化为字符 , 但是在《忘川》系列IP的温柔凝视之下 , 寥寥数语的共鸣 , 就将鲜活再一次镀予粉丝 。 《忘川》在故事的句点 , 将传说的火炬 , 递到了玩家的手中 。
“我们都是漫漫历史星河之下 , 听着摘星星的故事长大 , 再去摘星星的人 。 ”白丁这样形容道 。
我们对星汉灿烂 , 永怀期待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企划歌曲《祖龙吟》、《万象霜天》中玩家自发组成的弹幕科普队列
“华夏儿女的DNA动了”有粉丝在弹幕中这样讲道 。 有人形容当代年轻受众群体为“挑剔的一代” , 其实不然 , 在传统媒体媒介话语权一度被攫夺的时代 , 个人声量的无限放大也导致了对共情能力的某种降格 , 《忘川风华录》IP系列的用心之处就在于聚合年轻群体的文化自豪感 , 自发地形成了一种颇具古意的传承氛围 。 故事难以道尽 , 惟待后人前来 。
在忘川的故事中 , 笔者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勃勃生机 , 它正以一种脱胎于鸿蒙孺慕的形式 , 热烈地生长在当代年轻受众的审美偏好与价值抉择之中 。
忘川讲故事的思路 , 就是让听故事的人 , 一起加入到这场同声相应的合唱中 。
星河驻足 , 在忘川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忘川》的故事 , 其实不在生前身后 , 就在当下 。
忘川的故事 , 不仅承载着历史名人们本身的故事与回忆 , 忘川名为“故世风云”的主线章节 , 带领玩家溯洄历史长河 , 为的也不是还原历史 , 而是一种立足于共情而自发产生的、对因缘际会的理解 , 及其对人生诸苦的缓释 。
讲故事的人、看故事的人、故事里的人 , 在忘川娓娓道来的故世风云中 , 总有时刻微妙地重叠 , 直至相互辉映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在《忘川》的故事中 , 玩家所扮演的“忘川使者”需要沿着历史长河溯洄而上 , 为名士们寻找到遗失在前尘旧梦中的心结所在 , 去触达他们跨越千年的爱恨情仇 。
忘川的叙事手法无疑是精巧又讨喜的 , 由文物而起 , 颇具古意的“起兴” , 使得忘川故事整体对于历史的体悟与把握本身有所依托 , 又举重若轻;在吟啸徐行的步调之间 , 由玩家“忘川使者”旁观又推动着故事的演进 , 让玩家怀着对解读的人“执念”这一使命 , 去逐渐看穿执着的本质主旨 , 正是人之间深刻又真实的相互关系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区别于宏大叙事歌颂面目模糊而身形高大的英雄象征 , 《忘川》赋予“名士”英雄定义的方式 , 是非常微观而细腻的 , 出于对长篇说教式感悟的有意回避 , 桃源工作室往往用更具象的表达来完成对名士的勾勒 。
在缓缓呈现的忘川世界之中 , 玩家会在忘川河畔听到名士张良的一句:“良非为帝者谋 , 乃为天下谋” , 于无声中品悲悯;也会在项羽笑着说出“这把剑 , 我如今已不需要了”时 , 见此间霸王胸襟;当然 , 玩家也会在上官婉儿问出那句:“命运?是注定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人?”时 , 难免扪心抚膺 。
如果有一个机会 , 永远把自己的故事定格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 , 你会选择哪一天?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手游剧情pv
“一开始做《忘川》 , 我们是几乎在‘泼洒’情感的 , 后来逐渐不这样了” , 白丁挠挠头 , 手指下意识地点开了桌面上的人设文档 , “我们逐渐开始用更理性的眼光去凝视璨如星汉的名士们 , 因为他们本身并不仅承载了小范围的某种期许 , 他们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缩影和可能 。 作为《忘川》世界的架构者 , 我们不仅是在写自己的故事 , 这更是一个将一直信任我们的玩家的某种思考与寄托 , 通过‘忘川’的形象具象化表达出来的过程 。 这样的情感其实是不适合‘泼洒’的 , 它像一条汹涌又蜿蜒的河流 , 所经之处冲刷着历历时间 , 更叩击着千百年来历史里每一个人的灵魂 。 “
谈及人设创制的基本思路 , 白丁这样讲道:“虽然他们现在成为灿若星河的文化向标 , 其实回到他们的故事之中 , 他们都曾是你我一般活生生的人 。 ”叙述历史 , 本身是一件很考验功力又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 提笔悬置便是虚构、观照本身即为滤镜 , 桃源工作室巧妙地使用“名士共居”的概念 , 去应对这一生死答问 。 玩家“忘川使者”参与风云之中 , 却因为前尘既定 , 游离于故世之外 , 如此便将“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的满腔情怀 , 浓缩成一种“我”作为独立个体 , 对人间世的独特理解与奇妙旁观 , 转化为一种“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坦然 。
嬉笑怒骂 , 行走起居 。 没有人是为了“成为一座丰碑”而活的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手游中的名士印象
造梦者必先有梦 , 桃源工作室的梦境之旅 , 始于笔下 。
摘星揽月 , 现世“孤独”棋局的一种解法
《忘川风华录》IP的叙事思路 , 其实也是一种摘星揽月者对现世“孤独”棋局的一种解法 。
桃源工作室想通过对名士故事的演绎 , 引起当代玩家的一种共鸣 。 圣贤寂寞 , 莫要让他们在卷帙中成为机械的造神 。 回到他们生活的语境之中 , 他们可能也会因为早上太冷起床困难、可能也会在赶考前夜辗转反侧失眠导致第二天头痛欲裂、可能也会在赴任路途上忐忑焦虑、又宏图万千 , 就像你我第一次到新学校、新公司报到那样 。
“所以后来打破了某种固有的印象 , 其实做游戏的心态就变了 。 ”白丁望着角落里妥善保管的CP26曾用人物立牌道 ,“我们不再想着 , 如何去以人物本身固有的记忆点塑造一个刻板化的‘符号’ , 藉由原本符号化的‘绑定声誉’让其知名 。 而是尽力在有限的笔力之下 , 勾勒出一个或许不那么尽善尽美的、却有血有肉的‘人’ 。 ”
不少游戏中 , 都有“云养猫”这样的玩法设计思路 , 但大多是作为营销噱头的边线玩法出现 , 以核心玩法的开发思路对“云养猫”进行深挖 , 《忘川风华录》手游确实展现了足够的诚意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手游“名士喵”中的上官婉儿喵
“忘川的赛道在哪里?在星河之间 。 ”在《忘川》的世界中 , 玩家可以通过攻克副本、完成日常、猫咪结亲等方式获得猫咪并进行培育 , 甚至专门为猫猫们开辟了独立于使君与名士起居所在“桃源居”之外的“喵居”供猫咪们居住 。 这样一种对于万物有灵的解读 , 也是忘川对于现代内核古典表达的坚守 。
《忘川》的猫咪玩法 , 甚至支持不同玩家间的猫咪结亲 。 在“上元终测”期间 , 曾有玩家在世界频道戏言:“在忘川的公频 , 没有工作室和广告 , 除了刀光剑影 , 全是猫咪求亲 。 ”更有玩家在《忘川风华录》手游的直播中笑言:“我在别的游戏找cp , 在忘川给猫咪找cp , 给自己找亲家 。 ”
这样关于人际关系的解读 , 渗透在忘川世界风雅生活的角落 。 你我本萍水 , 相逢道一声珍重 , 携手同行一程 , 即便山水不相逢 , 也快意于心 。 这样一种含蓄而克制的社交理解 , 包含了更多对当代人“边界感”陌生人社交的尊重 。
我们对于“桃源”的向往 , 或许不仅仅在于“落英缤纷 , 芳草鲜美” , 更在“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在采访中 , 白丁也提到这样的故事 , 桃源工作室一度被一直参与测试的老玩家们戏称为“不务正业猫猫工作室” , 有一次 , 参与测试的玩家在舆情问卷中提议新增家具的互动玩法 , 开发组收到反馈后 , 立刻热火朝天地对喵居的猫猫家具适配了交互功能 。
“当然大家说的我们都有在改 ,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工作室 , 说到底也是一群年轻的玩家 , 我们希望做出一款更为年轻人所接受的游戏 , 所以会一直倾听玩家的声音 。 不过你看 , 这个猫猫 , 她会跳舞 , 嘿嘿 。 ”白丁兴奋地向笔者展示道 。
公测伊始 , 有新玩家在《忘川风华录》手游自媒体互动区提问:“《忘川》的核心玩法是什么啊?”热心的老玩家立刻回答道:“养猫、喂猫的同时解决邻里纠纷 。 ”
当代年轻人对于社交的绑架是非常敏感的 , 桃源工作室用一种非常亲人的方式 , 解构了这一循环 , 依托猫咪 , 展开了无需深入亦心下快哉的轻型社交模式 。 毕竟 , “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氤氲丹青 , 水墨间的国风美学尝试
谈及《忘川风华录》手游的美术风格 , 白丁用四个字概括:氤氲丹青 。
在20年底 , 米哈游凭借旗舰级新游《原神》在游戏模型赛道开辟全新话语逻辑 , 并构建起其独有、且难以超越的次世代二次元审美壁垒 。 在此之下 , 《忘川风华录》手游依托其独特的审美优势 , 另辟蹊径 , 立足于水墨丹青画风对于中国受众来说的天然亲缘 , 借力对于中国传统颜色的敏锐感知 , 形成了独有的美术风格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山水含情 , 氤氲丹青 。 忘川的景色如徐徐铺展的画卷 , 于鲜活中见含蓄 , 以一种内敛的方式诠释着美术组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理解 。 中国传统艺术讲求“气韵生动“ , 讲求画面在动静中拿捏微妙的平衡 , 以此展现鲜活的气度韵致 , 从而体现出生命力的流动和精神的共鸣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气韵”这一概念 , 原本出于诗词品藻 , 被绘画借鉴后常用于表达对生命力的诠释 。 在这一方面 , 桃源工作室美术组有着极具匠心的感知力与表现力 , 即使在画作山水时 , 也须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灵性 , 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一种直抒胸臆的精神力量 。
在美术问题方面 , 桃源工作室一贯更习惯在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 。 《忘川风华录》手游中的人物形象 , 大多如撷流云而来般轻灵 。 在突破现有的技术壁垒层面 , 桃源工作室一直竭力吸收玩家的良性反馈 , 通过使用模型内部线条等方式 , 让人物线条更加柔软 , 飘逸;也试图摘星 , 使用闭塞光 , 突出人物饰品部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 增加模型的品质 。 在对衣饰的雕琢上 , 桃源工作室也汲取了石窟佛像造型的雕琢理念 , 中国古代的雕塑造型 , 并不注重直接刻画对象的肉体 , 而是通过衣服的褶皱和线条 , 在轻重缓急的跌宕起伏间 , 来传达一种超脱于肉身的精神追求 。
“希望公测玩家们能喜欢这个我们亲手开辟杂芜、植下花木 , 再点满星辰的世界 。 ”关于公测的期许 , 这位年轻人这样害羞地表达道 。 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 , 在星辉照耀之下 , 跌跌撞撞又赤诚地表达着自己对建构“忘川”这个世界的真挚情感 。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
文章图片

《忘川风华录》手游名士·虞姬建模优化思路
忘川的故事 , 在字里行间 , 更在笔墨之外 , 这样一种“以画传情 , 感物兴怀”的表达方式 , 不仅是贴合中国传统古典美学表达的 , 更是迎合读图时代年轻受众解读方式的 。 这样独特的审美优势 , 使得忘川中每一个努力向玩家传达的的故事 , 都拥有了一种难言的“纵深感” 。
采访最后 , 谈及未来 , 白丁这样描述着:“我们是一群‘摘星星的人’ , 只要星空还在 , 漫长的白日梦想就还在 , 忘川这块梦境之地就还在 , 故事就还在 。 ”
现世的人 , 总是有所求的 , 无谓求虚求实求体验 , 总是期许四个字——“得偿所愿” 。
希望这一场千古风流的绮梦 , 能做得更久一些 。
梦境里的每一个人 , 都能“手可摘星辰” 。
我要找游戏陀螺: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投融资对接:
西瓜(微信号 18659030320)
刘威(微信号 18948723460)
文静(微信号 mutou_kiki)
行业爆料:boq(微信号 boq270756)
【受众|“摘星星的人”|《忘川风华录》:年轻人讲述梦境的另一种思路】投稿邮箱:tougao@youxituoluo.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