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早知道|怪兽充电计划下周五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募资规模至多为5亿美元


IPO早知道|怪兽充电计划下周五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募资规模至多为5亿美元
文章图片
图1/1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怪兽充电累计注册用户为2.19亿 。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IPO早知道》独家获悉 , 怪兽充电计划于4月2日正式以“EM”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
美东时间3月12日 , 怪兽充电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F-1招股说明书 , 高盛、花旗和华兴资本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 中银国际为副承销商 。
在招股书中 , 怪兽充电用作“占位符”的暂定募资规模为1亿美元 。 据《IPO早知道》了解 , 怪兽充电的实际IPO募资额或达到5亿美元 , 将高于早先IFR报道的3亿美元 。
事实上 , 在今年1月向SEC秘交招股书前夕 , 怪兽充电已完成一轮超2亿美元的融资 , 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CMC资本、软银、凯雷、高瓴资本 。 其中 , 阿里巴巴向怪兽充电投资1.24亿美元 。
IPO前 , 怪兽充电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蔡光渊、联合创始人兼CMO徐培峰以及联合创始人兼CMO张耀榆分别持有6.6%、4.6%和1.2%的股份 。 鉴于怪兽充电采用AB股架构 , 因此创始团队仍掌握多数投票权和控制权 。
外部投资方中 , 阿里巴巴持有怪兽充电16.5%的股份 , 为最大机构投资方;而高瓴资本持股11.7% , 为另一持股超10%的机构投资方;高瓴资本运营合伙人、前美团COO、前阿里巴巴销售副总裁干嘉伟(阿甘)则个人持股1.9% 。
此外 , 顺为资本、软银、小米、尚珹资本、云九资本和CMC资本分别持有8.8%、7.7%、7.5%、7.5%、5.8%和5.4%的股份 。
值得一提的是 , 代表投资方进入怪兽充电董事会的二人分别为小米集团合伙人、副总裁、采购委员会主席张峰以及蚂蚁集团资深总监李娟 。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 , 怪兽充电并不为人陌生 。 作为“共享经济”浪潮中硕果仅存的一个业态——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及第三方应用程序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完成租借 , 后可将其归还至任一机柜;而怪兽充电则以30分钟为间隔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 , 若超过一定时限仍未归还 , 则将扣除保证金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怪兽充电在中国超过1500个地区拥有超过66.4万个POI点位和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 , 覆盖娱乐场所、餐厅、购物中心、酒店、交通枢纽和其他公共场所 。
其中 , 怪兽充电约57.6%的点位位于一、二线城市 , 约42.4%则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 , 按2020年收入计算 , 怪兽充电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设备收费服务提供商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为2.19亿 , 相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49亿净增7000万 。
2019年和2020年 , 怪兽充电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22亿元和28.09亿元(人民币 , 下同) , 同比增加38.9% 。
相比之下 , 怪兽充电的利润并没有那么高 。 2020年 , 怪兽充电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分别为7540万元和2.7% , 较2019年的1.66亿元和8.2%有所减少;经调整净利润则同样从2019年的2.07亿元降至1.13亿元 。
一方面 , 2020年年初的疫情对怪兽充电的冲击较大 , 进而导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的营收极具减少;另一方面 , 为抢占更多核心点位以扩大市场份额 , 怪兽充电将较大一部分利润出让给合作伙伴 。
目前 , 怪兽充电主要采取直接运营和合作运营两种方式:前者是指与商户直接合作 , 该点位所得收入的50%至70%作为入场费和佣金给予商户;后者是指与当地具有商户资源的合伙伙伴共同运营 , 这一分成比例则约为75%至90% 。
这就不难解释 , 为何在用户数、营收规模均大幅增长的情况下 , 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仍未有特别大的起色 。
好在 ,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年底 , 移动设备充电服务仅占中国潜在POI点位的9.3% 。
其中 , 2020年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为19.1% , 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渗透率为3.7% 。 艾瑞咨询预计 , 到2024年 , 这两个数字将达到45.5%和39.4% 。
这意味着 , 对于怪兽充电这样的行业头部玩家而言 , 未来的增量空间还是较为可观 。
【IPO早知道|怪兽充电计划下周五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募资规模至多为5亿美元】当然 , 怪兽充电也不会是2021年唯一一家完成上市的共享充电服务提供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