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拳打“韩流”脚踢“日系” 中国美妆是怎么崛起的?
曾经是万千少女美妆启蒙的“伊蒂之屋” , 这个月关停了在中国的所有线下门店 。就像人们不再热衷《来自星星的你》、《继承们者们》等韩剧 , 转而沉迷《司藤》中的中国气质型女主一样 , 韩妆早已风光不再 。如今人们再看到韩妆标志性的一字眉、粉红唇只会觉得一言难尽 , “白肤弯眉大红唇” , 才是当下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流行的绝美妆容 。
“我现在有些不能直视我高中时候模仿韩剧女主化的妆 。”小何在一家国产美妆品牌实习 , 每天上班前都要化妆的她 , 现在也更倾向于选择不那么粉嫩、更为大气利落的中国式妆容 。
文章图片
伊蒂之屋关停的背后 , 少女们的审美品位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微博
这一转变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 当韩流退去、国产美妆逐渐侵占了韩妆的市场 , 女孩儿们的审美品味也顺势发生了转变 。对于韩妆如今的落寞 , 几乎没有人感到遗憾或是感慨 , 爱美的姑娘们无暇怀念逝去的韩妆潮流 , 她们已经开始欢欣鼓舞地奔向属于国产美妆的新时代 。
韩国化妆品在经历了黄金时代后 , 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韩妆时代的落幕
早在十年前 , 伊蒂之屋、悦诗风吟、梦妆等韩妆品牌……都曾在少女们的梳妆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
借着韩流 , 韩妆品牌曾红遍中国 , 人们将《来自星星的你》里全智贤的口红色号称为“星你色” , 当时女主所用的韩妆口红迅速断货 。《原来是美男啊》、《继承者们》等韩剧也带火了一众韩妆品牌 , 3CE、兰芝、梦妆等都在韩剧的东风下打通了中国市场 。甚至连当时的国产品牌也总是通过蹭韩妆风格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 像是“韩束”“韩后”“韩熙贞”无不选择了带有韩系色彩的品牌名称 。
文章图片
《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带火了一众韩妆品牌|豆瓣电影
几乎每个女生都曾买过韩妆的热门产品 。伊蒂之屋更是凭借其平价、好用的性价比优势 , 成为众多少女初次接触美妆的首选 , 甚至曾被誉为“K—beauty 第一彩妆品牌” 。
中考结束后的暑假 , 小何在商场里的伊蒂之屋专卖店里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口红 , 虽然不记得具体的产品和色号了 , 但她依旧记得望着镜子里自己粉嘟嘟的嘴唇时 , “有种很奇妙的感觉 , 好像下一秒就能像韩剧女主一样遇到白马王子了 。”
但用了韩妆也并不能保证少女一定能遇到白马王子 , 曾经的辉煌也不能保证韩妆一定长盛不衰 。
其实早在去年 , 伊蒂之屋就已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 而其母公司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近年来的发展也不尽人意 。根据爱茉莉太平洋 2020 年财报 , 爱茉莉太平洋其营业收入下滑 21.5%至 4.9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282 亿元) , 营业利润下滑 69.8%至 1507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8.7 亿元) 。
除了伊蒂之屋外 , 悦诗风吟、艾丝珀 Espoir、瑷丝特兰 Aestura、Amos Professional 等我们熟知的韩妆品牌 , 其业务收入也出现了高低不等的下滑 。
随着欧美和日本化妆品牌进入中国 , 再加上国产美妆近年来的强势发展 , 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逐渐激烈 。对于韩妆来说 , 上新快、性价比高是其发展的两大利器 , 但如今像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货美妆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 韩妆早已优势不再 。再加上韩妆本身存在的假货泛滥、缺乏长期运营等问题 , 属于韩妆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
国货美妆新势力
在韩妆正风光的 2011 年 , 中国本土美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有 4.4% , 而如今国产美妆从韩妆受众接过接力棒 , 开启了另一个时代 。
据腾讯发布的《国货美妆洞察报告》显示 , 2019 年国妆品牌已占 56% 的市场份额 , 且 42% 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国货美妆品牌 , 并有九成消费者表示未来会再次购买国货美妆 。2014-2018 年本土品牌在内容营销、品牌影响力、广告曝光增长比分别为 88%、59%、46%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品牌 , 随着从小就接触互联网的 z 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 , 国产品牌们成长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批见证了经济飞速发展、国力逐渐增强的年轻消费者 , 拥有着远超前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 因此对于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意蕴的国货品牌日益青睐 。
在这一背景下 , 像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产美妆开始脱颖而出 , 成为国货新势力 。走“中国风”路线、“红利流量”成为国货美妆走红的重要原因 。
完美日记的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均运用了有中国特色的“给荔红”色调 , 走高端中国风路线的花西子在产品上更是将中国特色贯彻到底 。花西子的同心锁口红主打“东方定情礼”概念 , “浮雕彩妆盘”则把“百年朝凤”传统绘画作品运用在彩妆上 , “苗族印象”“花开陌上”“洛神赋”等系列产品配合黛绿色和粉色等主色调 , 在年轻消费者中广受好评 。
文章图片
花西子同心锁口红主打“东方定情礼”概念 , 雕花口红凸显浓浓中国风|花西子
除了主打中国本土特色的产品 , 从小红书到电商直播 , 国货美妆正在借助社交媒体的“流量红利”抢占市场 。
由于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 , 多数国货美妆品牌 , 都难以拥有自己的专柜或是线下实体店 , 但这并不妨碍各大国产美妆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备受消费者追捧 。
早在 2017 年 , 完美日记就开始尝试粉丝经济的营销路线 。最初完美日记主打“明星同款” , 通过邀请林允、欧阳娜娜等明星宣传 , 以“明星同款”为卖点吸引消费者购买 , 随后又以各类 KOL 打造粉丝信任感 , 提升流量转化率 。在投入了远超 250 万元的营销费用后 , 完美日记实现高 ROI 的营销转化 。
靠社交媒体起家的国产美妆品牌 , 绝非完美日记一家 。WIS 从微博博得它的第一批流量 , HomeFacialPro 最初通过各大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进入消费者视野 , 半亩花田则是从抖音上火起来的……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在抓住时机 , 涌入美妆市场 。
从 K—beauty 到中国式妆容
社交媒体不仅为国产美妆提供了流量加持 , 同时也扩大了国货美妆的影响力 , 使其掀起了新一轮的审美风潮 。
文化与审美对于女性的消费和日常举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
曾几何时 , 女性消费者被韩剧中女主精致、完美的妆容所吸引 , 渴望使用韩妆产品满足自己对精致美的追求 。但随着审美的变迁 , 韩妆中的粉嫩唇妆成为许多人无法忍受的“死亡芭比粉” , 曾经时髦的化妆手法也许成为了现在人们眼中的“无效化妆” 。
文章图片
早期的韩式妆容|微博
渐渐的 , 过于追求完美、精致的 K—beauty 就连韩国女生自己也无法承受了 。在 2018 年的“脱下束身衣”运动中 , 许多女性企图通过砸化妆品的方式摆脱妆容的束缚 , 并向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宣战 。
而如今 , 随着国产美妆的影响力逐渐壮大 , 以利落、成熟、帅气为特色的中国式妆容恰好迎合了女性个性解放的需求和审美 。
韩妆以橙色、粉色为主 , 再搭配上“教你俘获男人的心”之类的“斩男”标签 , 透露着对男性的讨好意味 。而中国式妆容则十分具有张力 , 你可以大胆的塑造美 , 选用妆感十足的粉底、色彩明亮的眼影以及明艳亮丽的口红 , 赋予整张脸大气、舒展的美感 。
中国式妆容正在出圈 。
日本网上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 有 28% 的受访女高中生表示听说过“中国妆容” 。她们认为“中国妆”是新的潮流趋势 , 不仅在日本美妆杂志上被拆解、介绍 , YouTube 上也掀起了模仿中国女性妆容的热潮 。
文章图片
中国式妆容正在出圈 , 日本美妆杂志拆解中国妆画法|网络截图
最先模仿中国妆容的是日本的美妆博主鹿の間 , 她看完电影《芳华》后 , 对中国式妆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以中国妆为主题 , 在 YouTube 上发布了美妆视频 , 随即视频获得超高点击率 。
“妆面白净、美妆清晰、唇妆多用正红色”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审美 ,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 , 中国人对于乌黑秀发、雪白肌肤以及点绛红唇有着始终如一的审美偏好 。但人们对于国产美妆的追捧也能始终如一吗?
“很多时候 , 我会在意一个品牌背后传递出的价值取向 , 但产品上的瑕疵依旧会让我失望 。”身边的朋友经常这样讲 。
确实 , 在产品性价比差不多的情况下 , 消费者通常会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品牌 , 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选择国货也会有“支持国产美妆”的情绪考量 ,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
在营销费用上毫不吝啬的国产美妆品牌 , 在产品研发的投入上却显得不尽人意 。2019 年 , 国产品牌珀莱雅的研发费用为 7460.26 万元 , 而与之相对的销售费用却高达 12.3 亿元 。
随之而来的是部分消费者对于国货美妆质量的质疑 。
大规模营销之后 , 国货美妆的质量和口碑也并不尽如人意 。在花西子某款爆火散粉的评论区 , 不乏“没有视频中效果好”“包装好看 , 但产品难用”等负面评价 。完美日记的动物眼影盘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十分火爆 , 但在评论区依旧能看到“从锦鲤盘开始 , 粉质一直在下降”“这个眼影有些颜色不好晕染”等针对产品提出的质疑 。
尽管中国式妆容的爆火使得国产美妆获得了较多的关注 , 但如果仔细回想韩国美妆的兴起 ,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国产美妆和当初的韩妆一样 , 都是凭借精美的包装、流量偶像的带货迅速引爆风潮 。在国产美妆正当下的今天 , 我们难免会反思:“国产美妆有一天会像韩妆那样成为过去吗?”、“在东亚短暂火爆起来的中国美妆 , 在未来能与西方大牌竞争吗?”
目前 , 国货美妆和西方大牌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研发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上 。国际品牌会专注于研究产品的基础原料、研究人体肌肤的基础结构 , 而这种专注能让产品的使用体验更好 , 其口碑和评价也自然会经久不衰 。
国货品牌要引领“中国美” , 仅仅靠精美的包装和在社交平台上的营销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也许只有在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 , 从产品内核上塑造、表达中国的美学 , 才能不再重蹈韩妆的覆辙 , 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
(注:文中“小何”为化名)
访问:
【电子商务|拳打“韩流”脚踢“日系” 中国美妆是怎么崛起的?】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