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1/1
线下渠道会成为小米冲击高端的阿喀琉斯之踵 。
文:袁斯来
3月24日 , 小米公布了2020年财报 , 从数据表现上看 , 小米2020年表现不错 , 收入达人民币2459亿元 , 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30亿元 , 同比增长12.8% 。
就在当天晚上 , 曾操盘小米上市的CFO周受资宣布加盟字节跳动 , 卢伟冰挑起了中国和国际的双重责任 。
小米的手机在2020年交出了很漂亮的成绩 , 出货量1.46亿台 , 同比增长17.5% , 营收达到1522亿元 , 同比增长24.6% , 而在2019年 , 小米智能机营收增速只有7.3% 。
这也让小米成为国内市场中苹果之外唯一实现增长的厂商 , 其年度增长率为3% 。 在小米财报大盘中 , 智能机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再一次超过了60% 。
2020年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出现明显下滑 , 而小米和苹果均实现了正增长 。 尤其是在欧洲 , 小米拿下了不少市场 , 在中东欧首次登上了第一 。
但也有隐忧藏于水面之下 。
IoT设备增速没有手机那样亮眼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为674亿元 , 同比增长8.6% 。 与之对比的是2019年 , 小米的IoT产品收入增速达到了41.7% 。 虽然有疫情影响 , 但手机业务表现强势 , IoT几乎停滞不前 , 两厢对比之下 , 不得不让人对IoT市场的前景抱有怀疑 。
好在智能机短期内不会被新平台取代 , 厂商足以有时间去应对 。 更紧迫的是市场格局突变后 , 这段群龙无首的短暂黄金期 。 在华为遭遇灰犀牛事件冲击后 , 包括小米在内的厂商必然会加速冲刺 。 对小米来说 , 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真正吃下高端市场 。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也没有太大的突破 , 2020年 , 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人民币238亿元 , 同比增长19.7% , 相比2019年 , 增速有所下降 。 不过 , 广告业务在疫情冲击下仍然保持健康增速 , 2020年第四季度 , 小米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1% 。 以此来看 , 小米仍然是一家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制造企业 , 收入表现依赖全球硬件环境的冷暖变化 。
2019年小米提出双引擎策略 , 也正是不希望只靠一条腿走路 , 但目前IoT增速猛跌 , 给这一战略是否能持久运行蒙上了阴影 。
阿喀琉斯之踵
3月24日 , 财报公布当天 , 小米提前放出消息 , 3月29日将会推出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高端机 ,时隔已久未出现的小米MIX也会亮相 。
小米从2020年推出小米10开始 , 一直在上探价格 , 小米11定价直逼4000 。 小米手机的ASP(平均售价)突破了1000元 , 全年来看为1039.8元 , 同比增长6.1% 。 ASP上涨也带动毛利上涨 , 智能机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7.2%上升到8.7% 。
【36氪|小米2020:手机表现亮眼,但IoT业务前途未明】现在看来小米的高端机销量不错 , 它们首次公布了一个数据:2020年 , 小米定价3000人民币或以上及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近1000万台 。
小米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高端机的表现不一 。 2020年第三季报中显示 , 小米国内市场ASP增加 , 海外市场ASP反而下滑 , 很明显 , 小米在海外仍然在以价格换取空间 。
2020年12月28日 , 小米11发布后 , 仅在2021年1月 , 大陆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数量就增长了350万 , 足以可见国内用户很愿意为小米高端机买单 , 他们的形象在国内用户心中已经有所改变 。
小米很清楚 , 自己最大的对手将是OV , 尤其是OPPO系 。 它们重启Find系列后 , 一加又高调转向中国市场 , 刘作虎回到OPPO体系内部 , 足以可见OPPO系的焦急 。
在华为缺位后 , 4000元以上的安卓高端机市场空白 , 然而这一时间窗口正在一点点收窄 。 今年必然是高端机正式拉开密不透风战局的一年 。
OPPO去年推出的Find X2算是试水 , 明显策略不太成熟 , 价格定在5499元 。 过于激进的定价让Find X2出师不利 , 所以OPPO Find X3今年将售价下调了1000元 , 定在4499元 。
更为棘手的可能是一加 , 回归OPPO体系后 , 一加往国内扩张的力度强劲了不少 , 今年发布的一加9定位是“高端成像” , 拉来哈苏合作 , 价格从3799起 , 覆盖到了5999元 。 小米11升级版如果没有很大的亮点 , 可能会受到一加的冲击 。
当然 , 面对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 , 先推出Pro和Ultra产品占住位置也算是权宜之计 。 更加关键的将是小米下半年的旗舰机小米12 。
那时他们面临的会是正在复苏的荣耀 。 华为虽然遭受重创 , 但渠道还没有大范围倒戈 。 他们正在等待荣耀magic的亮相 , 一位线下渠道商告诉36氪 , 目前渠道还处于观望状态 , 在下半年前不会有大动作 。
在高端机系列稳住阵仗后 , 对小米来说 , 梳理线下渠道 , 搭建起更好的线下盈利模型更加迫在眉睫 。 尤其在芯片短缺逐渐缓和、高端产品线逐渐成型后 , 线下渠道会成为小米冲击高端的阿喀琉斯之踵 。
IoT前途未明
小米IoT的表现和手机的强劲比起来黯然失色 。 只有个位数的增长很难说完全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影响 。
2019 年 1 月 11 日 , 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宣布将正式启动“手机 + AIoT” 双引擎战略 。 当时小米IoT产品发展可谓乘风破浪 。 2018年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几乎翻了一倍 , 增长率高达86.9% , 其中笔记本电脑和智能电视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 , 可以说是IoT部门增长引擎的燃料 。
2019年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部分收入已经开始放缓 , 但也超过了40% 。 2020年忽然有如此大的降幅 , 即便疫情冲击出口和物流 , 也无法解释背后原因 。
营收放缓 , IoT连接数量却较高增速 , 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为3.25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 , 同比增长 38.0% 。 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为 620万 , 同比增长 52.9% 。
另一个数据表明 , 2020年 , 小米虽然手机的平均售价提升 , 但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仍然不到1% 。
IoT设备数量增加 , 营收却没有起色 , 而且毛利率只提升了1.6% , 综合硬件的净利润率仍然低于1% , 这或许意味着IoT业务难以成为利润引擎——它不是个足够赚钱的业务 , 而且已经开始显露出瓶颈 。
小米在希望不断丰富自己产品线提升营收 , 2019年一季度之后 , 其他IoT营收同比增速开始超过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营收同比增速 , 到2020年末 , 笔记本和智能电视的营收已经降至IoT部门营收的33%左右 , 其余主要来自于“扫地机器人、路由器、TWS耳机等若干IoT产品” 。
这些似乎也不是利润颇丰的业务 。 根据石头科技招股书披露 , 米家品牌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毛利从2016-2019年上半年 , 毛利率逐渐下降 , 分别为18.99%、18.75%、14.99%和13.91% 。
小米当然想要改变这种格局 , 所以从2019年开始涉足利润更高、市场更广阔的白色家电市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 要知道以白色大家电为主营业务的美的、格力、海尔毛利率都超过30% 。
小米IoT未来仍然要保持高速增长 , 大概率得仰仗大家电业务 。 这将是比手机更难啃下的硬骨头 。 小米如果不能尽快在大家电市场突围 , 低毛利杂货铺的IoT模式将难以持续为AIoT引擎输血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