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采访人员 张阳】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 其占地170平方米 , 重达30吨 , 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 。 这在计算机小型化的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 一块小小的智能手表的算力都已经远超这个庞然大物 。
但是 , 今天也有一种占地面积庞大的“计算巨兽”与第一代计算机的“大而不强”相比 , 它的算力则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 这就是超级计算机 。 超级计算机 , 被称为“国之重器” , 是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科技制高点 , 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
从科学计算走向产业计算
3月26日 , 在“算力筑基·数字领航”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产业峰会上 ,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副主任潘景山表示 , “超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超级核心 , 未来将是算力时代 。 ”
文章图片
超算 , 被用来助力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 , 看似这是一个和普通人相距甚远的一个话题 , 但是 , 事实上我们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超算息息相关 , 例如在天气预测方面 , 今天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 , 这就有超算的功劳 。 据潘景山介绍 , “早期超算主要是解决一部分大规模工程计算问题 , 后来又广泛用于解决科学技术问题 , 到目前又用于解决产业计算的问题 。 ”
超算 , 如今已经不单单指的那些机柜所组成的“巨无霸型计算机” , 而是一个产业概念 , 因此 , 超算所能产生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进行大规模的数值计算 , 而是能够支撑产业发展 , 时下最火热的数字经济话题 , 就是超算产业的用武之地 。 潘景山将数字经济通俗地总结为“人、机、料、法、环”五要素 , 他解释说 , “人就是人才 ,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机就是超级计算机的题中之义 , 能够解决超级算力问题;料就是指的生产资料 , 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数据;法指的是算法与应用场景的结合;环指的就是应用场景 。 ”
“超算产业能够实现对数字经济五要素的聚集 , 进而能够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 ” 潘景山说 。
文章图片
超算 , 软件也是灵魂
中国超算的发展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外界关注 , 中国的超算也屡屡创下辉煌的成绩 , 比如六次蝉联超算算力TOP500冠军的“天河二号” , 以及近年来被热议的神威·太湖之光 。 但是 , 潘景山也指出 , 取得成绩的同时 , 也不能盲目乐观 , 我们需要正视我国超算产业发展的短板 。
潘景山认为 , “首先就是芯片、存储、主板等基础硬件层面 , 有些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其次 , 尽管在应用领域我们也曾多次获得‘戈登贝尔’奖” , 但是也只能说我们有能力把部分应用在超级计算机上的运行效率和规模发挥的更好 , 但是在应用生态上我们还有所欠缺 , 不能说我们把超级计算机用得更好;再次在超算人才规模 , 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 所以尽管我们在超算的某些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 但是还不能说是全面领先 。 ”
此外 , 潘景山还强调 , 我国超算发展需要从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驱动 , 转向面向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驱动 。
他说:“未来我们需要从不同的驱动出发来建造不同的超级计算机 , 有些计算机可以是通用的 , 但是大量的计算机应该走向行业和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 就好像我们当前在云计算领域所流行的软件定义硬件概念 , 软件是灵魂 , 硬件是躯体 , 过去我们更重视在硬件方面投入 , 但是在超算生态、人才、算法等无形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 ”
人才培养是关键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 这是一句广泛流传的电影台词 , 凸显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性 , 而在超算领域发展 , 人才同样是关键 , 在采访过程中 , 潘景山不止一次提及要大力解决超算人才培养的问题 。
“作为正在建设的超算产业学院来说 , 大家的共识是希望培养人才往产业方面多走一步 。 因此在引进人才方面不仅要引进科学研究型人才 , 也要引进工程型人才 , 比如技能型的博士 , 甚至是本科生和硕士生 。 未来 , 我们通过产业园和超算学院联合培养一万名相关的本科生、硕士生 , 从大学开始培养一直到研究生阶段 , 通过七年时间的培养 , 这样的人才毕业后在超算领域、人工智能领域、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都能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 , 而且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产业园的需求是匹配的 , 这样既能实现人才聚集又能为超算科技园解决人才供给问题 。 ”潘景山如是说 。 “我们建设超算产业学院 , 不是为建设而建设 , 从一开始就是产业需求来驱动的 。 ”
文章图片
打造中国“算谷”
济南超算中心作为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之一 , 对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 赋能十大千亿级产业快速发展 ,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据潘景山介绍 , 济南发展超算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一方面济南是软件名城 , 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每年培养大量的软件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济南在大力推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开放 。
潘景山说:“我们常说算力是生产力 , 数据是生产资料 , 算法是生产关系 , 以此来打造生态 , 支持济南在超算领域的快速发展 , 我们希望将济南打造成中国的‘算谷’ 。 ”
据了解 , 在打造‘算谷’的过程中 ,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将会提供重要的算力支撑作用 。 而为了在济南形成超算产业领域中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的交流 , 2019年开始 , 济南打造了国际“算博会” , 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超算生态的形成以及扩大国际上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
超算互联网
超算是信息时代的“国之重器” , 济南要打造中国的“算谷” , 除了要具有产业聚集之意外 , 中国“算谷”自然要支持全国的算力需求 。 就像在工业文明时代电力是基石一样 , 从电厂到电网 , 将电力送入千家万户 , 在新的算力时代 , 把数据中心、超算中心 , 互联互通 , 实现集约化机制 , 就形成了“算网” 。
作为山东省和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项目 ,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是国际上首家超算主题的科技产业园区 。 园区位于济南自贸区经十东路历城区彩石片区 , 创新载体集中 , 产业基础雄厚 , 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 总投资108亿元 。
潘景山解释说 , “未来的超算中心在可预见的未来 , 很有可能几年时间会互联互通 , 形成算网 , 由超算做算力工厂 , 算网以统一的协同机制 , 定价机制为大家提供服务 , 它就可以面向国家战略 , 做很多事情 , 它就是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 , 而不是一个区域的单位 , 或者平台 。 ”
潘景山说:“算网一定要作为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来对待 , 才有利于促进超算中心 , 促进与中国算网的快速发展 。 我们今年上半年将在山东先行先试建成区域算网 , 把16个地市互联互通 , 把山东超算能力输送到各个企业 , 各个消费者手中 。 ”
【方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潘景山:超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超级核心】数字经济是科技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超算作为数字基建的核心板块 , 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重器 。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着力构建全周期、全领域、全链条的超算应用服务产业生态 , 将开启深度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超算时代” 。
推荐阅读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方面|摩托罗拉 moto X30 推送 mr1 版更新:优化性能,新增大量功能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计算机|孟祥飞:用超算推动一个加速创新的中国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文件|日本惠普公司误删京都大学超算系统77TB重要数据
- 方面|OPPO Find X5渲染图首次曝光:一脉相承的环形山后置设计
- 误删除|日本惠普公司闯大祸,京都大学超算系统 77TB 重要数据被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