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雷军挂帅

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雷军挂帅
进入新能源汽车的赛道 , 小米终于认了!
3月30日下午 , 小米集团(01810.HK)在港交所公告称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公告显示 , 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四次传闻后 , 终于官宣
近日 , 媒体报道 , 小米计划未来三年投资约1000亿元人民币(150亿美元)生产电动汽车 , 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改革 , 进军兴旺发展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 。 这是自去年年底以来小米第四次被传出造车传闻 。
此前2月21日晚间 , 小米集团公告回应造车传闻 , 称一直在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 , 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 , 但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 彼时 , “还没有”三个字十分暧昧 , 一个月过去后 , 小米终于官宣 , 立项的时刻到了 。

公告|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雷军挂帅
文章图片

小米2月21日公告
3月30日下午 , 小米集团(01810.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公告显示 , 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小米集团表示 , 希望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汽车 , 让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
随后 , 雷军在微博称 , “关于造车 , 今晚发布会上会跟大家仔细说 。 ”

公告|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雷军挂帅
文章图片

小米股价截图
消息发布后 , 小米集团港股股价短线拉升 , 截至收盘涨2.20% , 报25.6港元 。
如何造车?先排除和长城合作
稍早前 , 有媒体报道称 , 小米将与长城联手造车 。 就该传闻 , 3月26日下午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原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在社交平台回应此报道 , 称“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

公告|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雷军挂帅
文章图片

徐洁云微博
当日晚间 , 长城汽车发布公告 , 进一步回应市场传闻 , 其在公告中称 , 媒体刊登报道提及小米集团正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谈判使用本公司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 经公司核实上述新闻报导并不属实 , 本公司并未与小米就上述新闻报导事宜进行谈判 。
但是有趣的是 , 徐洁云在去年12月时还发微博称 , “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 , 都是假新闻 。 ”短短3个月后 , 小米造车立项了 。 于是有网友评论:“雷军和徐洁云 , 谁能代表小米?”
蓄势多年 , 现在起跳
不怪网友质疑 , 毕竟在徐洁云发微博前 , 小米在汽车领域已布局7年 。
投资方面 , 公开资料显示 , 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2016年和2019年 , 顺为两次投资小鹏;2020年4月 , 小米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
在技术上 ,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 , 小米从2015年起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
另外 , 2019年6月 , 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 , 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 。 到2020年6月 , 小米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
就像苹果依靠iPhone生态软硬件通吃一样 , 被称为“雷布斯”的雷军下场造车 , 或许也将多管齐下 , 其一系列动作也符合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试驾特斯拉后的判断 , “软件、硬件加互联网 , 铁人三项 。 ”
种种迹象都表明 , 小米从来都不是新能源的局外人 , 而更像一只蓄势待发的兔子等待起跳 。
手机退潮 , 造车涨潮
小米造车的背后 , 是资本市场对造车故事的青睐 , 是先行者已经打开市场且供应链已趋于成熟 , 另一面也是手机业务正陷入瓶颈和激烈厮杀 。 “站在风口上 , 猪也能飞起来 。 ”崇尚风口论者 , 自称“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主义者”的雷军 , 将在多重因素叠加下 , 带领小米进入新的战场 。
苹果、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巨头屡屡被传“造车绯闻” , 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爱造车?
首先 , 最直观的理由是股价 。
【公告|小米终于承认造车:100亿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雷军挂帅】2020年 , 新能源车企市值一飞中天 , 特斯拉去年美股市值涨幅近7倍 , 以一己之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 , 甩开几大传统汽车集团;蔚来2020年股价涨幅最高达14倍 , 从“2019最惨的人”到“2020最得意的人”堪称起死回生;五菱汽车在港股过去一年涨幅更是超1000%;比亚迪港股同期涨幅也近400%……
人人都知道 , 资本市场面向未来 , 所有要有不断的新故事 , 造车 , 就是最好的模板之一 , 而前辈们一路飙升的股价就是最好的证据 , 无法不令人眼红 。
其次 , 是政府支持下广阔的蓝海市场 。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 , 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 也就是说 , 接下来五年 , 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7%以上 。 而目前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 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汽车总销量的5%左右 。 这背后 , 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
在这样的支持下 , 新能车市场发展迅速 , 据公安部数据 , 截至2020年底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1.75% , 但增速极快 , 比去年增长近三成 。
第三 , 是先行者已经打开市场 , 消费者的接受度正不断提高 。
一般来讲 , 一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并不会压制同行 , 反而会带动它们一起增长 , 帮助后来者建立消费者认知 , 打开市场 。 在新能源里 , 这个先行者就是特斯拉 , 对小米们来说 , 还要算上理想、蔚来、小鹏三家新势力 。
在供应链方面 , 特斯拉等先行者已帮助培育了相对成熟的供应商和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才 。 在市场认知方面 , 2018年7月 , 特斯拉在上海建厂 , 开始生产国产化特斯拉 , 1月上市国产Model3 , 并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纯电动车 , 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进一步提高 。
进入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市场 , 然后通过供应链合作主打性价比 , 迅速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 , 这是小米的一贯打法 , 2011年进入手机市场时便是如此 。 雷军评价自己为“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 , 也把这种认知带进了小米 。
最后 , 是手机市场出货量已接近天花板 , 厮杀激烈 。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 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 , 到2020年 , 叠加疫情影响 , 全年出货量为3.08亿 , 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 。 据市场调研机构IDC调查显示 , 2020年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降幅高达16% , 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差的表现 。 寻找新出口 , 势在必行 。
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 这不仅仅是留给小米的问题 , 是所有人都需要作答的考卷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许媛 实习采访人员 谢雨桐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收藏
举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