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官宣造车,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稳了?
文章图片
图1/3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邻章
来源:邻章(ID:TMT317)
30日 , 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小米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公告称集团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文章图片
图2/3
小米难逃真香定律
【|小米官宣造车,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稳了?】官宣一出 , 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智能汽车市场 。
但说来有趣的是 , 在此前几个月里 , 小米则是频频否认其将造车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米最终难逃真香定律 , 进入智能汽车市场?
从现实来说 , 小米最终选择进入智能汽车市场 , 在我看来其驱动因素事实上与苹果、华为、百度等公司进入智能汽车行业的原因可能如出一辙 , 当然也略有不同的是 , 小米可能会多一丝创始人情怀在其中 。
如此前文章所言 , 科技互联网巨头频频进入(或传闻进入)智能汽车市场 , 其实是汽车发展趋势、产业规模以及智能汽车特性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促进 。
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来看 , 毋庸置疑 , 当前汽车市场正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四化时代 , 汽车也因此被定义为第四空间 , 成为承载资讯服务、娱乐休闲等当下互联网服务以及链接未来自动驾驶的新一代生态集合体 。
而观察汽车行业 , 却不难发现在汽车新四化上 , 传统汽车厂商其实走得相对较为迟缓 , 反而是造车新势力们表现良好 , 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大趋势上 , 新势力们拥有更为大胆的步伐 , 也得到了更多新生代用户的认可 , 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空间 , 也是报以极大期待 , 这从汽车新势力们虽然在产品销量、盈利能力上远不及传统汽车巨头 , 但却纷纷上演市值反超的现实中 , 均可见一斑 。
从产业规模来看 ,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因为增长乏力 , 正处规模稳定乃至是萎缩期 , 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市场 , 也因此进入增速乏力期 。 在此现实下 , 科技互联网公司们都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 在此 , 市场规模超过两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 , 以其足够大的市场规模 , 正被业界认为是科技互联网巨头们开辟新增长空间的关键钥匙 。 成为了科技互联网巨头们扩展市值容量的绝佳标底 。
文章图片
图3/3
而从汽车行业未来竞争要素来看 , 汽车市场正呈现出的一大趋势是 , 越往后 , 决定汽车产品竞争力与豪华度的 , 将或不是现有的这些要素 , 而是智能化能力 , 这使得百年汽车市场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并且从过往产业发展来看 , 市场的颠覆性创新 , 往往会由跨界巨头开启 。 当下的苹果、华为、百度、小米这些兼具实力与互联网创新力的科技互联网巨头 , 都是有机会开启汽车市场颠覆性创新的“种子选手” 。
从公开报道来看 , 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也已经有所布局 , 诸如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申请了六十多项专利 , 又如其此前投资凯立德也可看作是小米在高精地图领域的布局 。
当然 , 上述是汽车市场的长期趋势 , 而从短期要素来看 , 官宣造车可能有市值管理的意味在其中 。
从不远的历史来看 , 资本市场对科技互联网造车 , 抱有了极大热情 , 这从此前百度进入智能汽车市场激活业界对其人工智能能力重估以及此前市场传闻小米进入电动汽车市场、刺激股票一度暴涨10%等 , 便可见一斑 。
而于小米而言 , 其进入智能汽车市场或许还有一丝创始人热情驱动在其中 。
从公开报道来看 , 雷军对电动汽车市场的热情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 , 其就曾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 , 并表示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有“极大好奇心”;在国内市场 , 其创办的顺为资本又于2015年和2016年 , 先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这两大造车新势力 , 而从其帮助小鹏汽车完成C轮融资 , 就更可见一斑 。
所以从这些层面来看 , 小米进入智能汽车市场 , 只是时间问题 , 终究难逃真香定律 。
年轻人的第一款智能汽车稳了?
而从小米进入市场的历史打法以及雷军坚持做“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的信念来说 , 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 小米将来推出的智能汽车产品 , 大概率将会会延续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打法 。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稳了?在邻章看来 , 还有待观察 。
首要因素在于小米智能汽车的落地 , 依旧需要较为漫长的等待 。
诚如雷军此前对何小鹏所言:和互联网创业不同 , 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 , 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和积累 , 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 , 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 。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 , 今日才宣布正式立项的小米智能汽车 , 到落地也至少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
并且摆在小米面前的还有智能汽车的平台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等问题 。 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久了 , 那么小米汽车的落地时间 , 恐怕也得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 可供参考的是 , 此前宣布进入智能汽车市场的百度 , 其选择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 , 利用其电动汽车构架以及生产经验 , 但其首款智能汽车落地时间 , 也是预估在了三年后 。
但这种较长的产品落地等待时间 , 带出的问题则是:用户是否会为此等待 , 特别是在当下市场已有众多可供选择的产品现实下 , 更何况是在三年之后 。
所以用户是否还会等待着小米们的首款产品 , 这恐怕得打个问号 。
其二则是在投资力度上其处于上比不足下比有余的尴尬位置 。
从小米发布的公告来看 , 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首期投资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累计达100亿美元 。
表面来看 , 这是一笔出手不菲的投资额 , 但拿到行业比对来看 , 则能发现小米当前对智能汽车的投资规划力度 , 其实并不是特别高 。
可供对比的是 , 同为科技巨头的苹果 , 早在2013-2015年期间 , 其就已经为造车项目投入了高达47亿美金的研发费用 , 研发团队扩充至1800人;如今几年时间过去 , 苹果在汽车领域的累积研发费用必然早已超过百亿美元 。
而从传统汽车产业来看 , 大众集团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百亿欧元 , 宝马集团已经连续五年在研发投入超过50亿欧元 , 戴姆勒集团2020年的研发投入也达到了86亿欧元 。 即使是特斯拉 , 其在2020年的研发费用也接近15亿美元 。
所以从这些层面来看 , 作为后入场的选手 , 小米每年100亿人民币的研发费用 , 其实并不太高 。 但众所周知的是 , 智能汽车将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 但技术是要靠钱砸出来的 。
当然 , 也不可否认的是 , 小米每年100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 , 对比当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们而言 , 却也是超越了许多 。 数据来看 , 2020年蔚来、理想、小鹏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24.90亿元、11.00亿元、17.26亿元 , 当然新势力们也均表示在2021年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实现研发投入翻番 。
所以在此问题是:小米造车 , 目标锁定的是国际巨头们 , 还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
写在最后:
智能汽车产业展现出的巨大想象空间 , 使得业内厂商们都蠢蠢欲动 , 难以拒绝 。 此刻小米选择加入其中 , 也在情理之中 。 而在此 , 留给我们的疑问则是:进入智能汽车市场的小米 , 作为市场后来者 , 究竟要怎么干 , cai n 上演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 , 成功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智能汽车” , 这一切都得留给市场和时间了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芯片|Exynos 2200 来了!三星官宣 1 月 11 日发布新 Exynos 处理器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