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1/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革鼎
来源:锦缎
小米(HK:01810)昨日正式确认造车 。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雷军发布会上的深情告白 , 充满诚意 。 这个迟来的宣告 , 上个月我们已有预先解读 , 故本文的视角不在于此 。
2021年当下 , 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智能经济公司 , 正面临一个共性挑战:品牌高端化问题 。
2021年11月18日 , 2020亚布力论坛上 , 雷军曾发出灵魂三问:为何大众普遍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中低端?认为小米产品都是代工的、贴牌的?认为小米没技术?而就在近期与许知远的对谈中 , 雷军依然对此耿耿于怀 , 他表示 ,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高端产品 , 小米手机要上一万块了 。 ”(即昨日发布的MIX FOLD)
实际上 , 这样的灵魂三问 , 是几代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共同迷思 。 它们有的已经在所在领域破茧而出 , 更多则是泯然众人 。
铸造高端品牌的相关性因素很多 , 我们试图从公司比较视角寻求到特定维度的参考 。 在研究了苹果、三星、华为、特斯拉和爱马仕等企业之后 , 我们发现品牌的高端化是一场造梦师的游戏 。
回归到小米 , 它当前正处于从“爱迪生象限”向“巴斯德象限”攀越阶段 。 在冲刺高端化市场的过程里 , 要求小米要有非常大的胆量——甚至是要用超过200亿级的研发投入 , 灌注于一个“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项目上 。 根据我们的评估 , 已经在芯片上走出实质一步的小米 , 最终实现手机产品真正意义的高端化 , 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 。
01
高端化已经成功?
一些市场观点认为 , 小米高端化已成功 。 论点是小米10 , 小米11首发火爆 。 而不少更乐观的投资者认为 , 小米已经完全实现高端化转型 。
根据我们的一些现实观察 , 以及第三方数据统计 , 小米手机高端化的含金量仍有待市场持续验证 。
<1>深入骨髓的形象
凡高端化成功的手机厂商 , 用户心智一定是高端的 。 关于小米 , 先别说用户 , 部分小米的高管都在骨子里认为小米低端 。
2020年11月21日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 , 原小米集团某中高层人士表示 , “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 , 得屌丝者得天下 , 得年轻人得天下” 。 专门搞教育培训 , 引领认知的高层 , 都还在讲得屌丝得天下 , 只能说小米揭掉过去的标签仍任重道远 。
<2>ASP
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平均销售价格)角度看 , 亦能清晰观察到小米高端化的程度 , “价格>600美元”的机型占比很直观 。
苹果iPhone , 绝大多数机型定价>600美元 。 而且单款机型的不同版本是统治级的 , 比如2020Q1 , iphone11、iphone11ProMax、iphone11Pro、iphoneXR为高端市场前4 , 市占率分别为30%、9%、7%、6% 。
2020年1-9月小米定价超过600美元的机型占比 , 大概处于华为2016-2017年的水平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2/11
图1:小米和华为的手机价位分布 , 来源:信达证券
<3>高端机型销量
ASP分布说的是高端机型够不够 , 高端机型是否能成为爆款冲上TOP5 , 说的是消费者是否认可你高端 。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 ,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的中国TOP5销量的爆款机型分别来自苹果、华为、OPPO和Vivo这四大厂商 。 而其中高端机型(>600美元) , 只有:
苹果iPhone11、iphone11proMax、iPhoneXR和iPhoneXSMax 。
华为 P40、Mate305G、Mate30pro5G、Mate30Pro、P30和Mate20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3/11
图2:中国市占率TOP5爆款机型 , 来源:Counterpoint
小米2020Q1发布起价3999元的高端机型小米10 , 没进销售TOP5 , 所谓万人空巷抢购 , 其实永远只有第一波 。 及至最近两天相继发布了小米10 PRO及MIX FOLD等高价手机产品后 , 能否成为中坚爆款目前并不乐观 。
也就是说 , 不管是从内外部心智、ASP、还是高端爆款机型层面 , 小米离高端化成功尚早 。
02
硬着头皮也要上
但即使如此 , 小米手机高端化也要硬着头皮上 , 原因很显著: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5000亿美元左右 , 行业不再增长已经是事实 。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 我国2020年手机出货量3.08亿部 , 同比下降20.8% 。
提高集中度的增长方式也没戏 。 IDC数据显示2020Q4华为、Apple、OPPO、vivo、小米市场份额分别为25.1%、19.3%、19.3%、17.8%、13.7% , 而其他手机厂商仅4.8%的份额 , 集中度已经很高 , TOP5刺刀见红的时刻快要到来 。
从小米财务数据看 , 2020年Q4:智能手机营收 , 426亿 , yoy+38%(头部手机厂商的“华为红利”);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营收 , 211亿元 , yoy+8%;互联网服务营收 , 62亿 , yoy+8% 。 手机出货量不错的情况下 , 疫情提升人均上网时间的情况下 , 盈利主力分部业务的互联网服务增速远小于手机增速 , 也许只有高端机消费者较高的ARPU才能进一步带动互联网业务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4/11
图3:小米2020年分部业绩 , 来源:锦缎整理
小米的硬件有5%的净利润承诺 , 靠互联网业务盈利 , 其有且只有扩大高端手机市占率这一套路(IoT业务生态链公司自己去追求高利润率 , 自行高端化不和小米玩) , 而高端手机市场对于小米来说较为空白 , 这是它的必由之路 。
最后一个现实原因是 , 华为的特殊境遇出让了部分高端机市场份额 , 这也是最近一个时期小米、OV不断对外渲染自身高端化战略与战况的重要心理动机 。
从以上5点来看 , 我们认为高端化是小米的命门 , 尤其是在IOT业务增速持续放缓的当下 。
03
造梦师的专属游戏
高端何以高端?绝不是性能的堆砌 。 小米、vivo、OPPO们 , 即使用上最新的移动系统级芯片 , 如高通“骁龙888”SOC(System on a Chip) , 也远远不够 。
从手机行业的苹果、三星和华为 , 从电动车行业的特斯拉 , 从奢侈品行业的爱马仕 , 我们能看到高端化的外在定义:你的产品必须有稀缺性 , 最好是独一无二的划时代能力 。
1)苹果 。 2007年1月苹果新品发布会 , 乔布斯拿出iPhone2G这款革命性产品:多点触控、外形拉风、重力感应、多任务处理等 , 在当时绝对是“掀桌子”般的创新 ,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是把手机重做了一遍 。 14年过去了 , 一代又一代的iPhone始终吃着造梦师乔布斯的红利 。
2)华为 。 2017年9月华为发布麒麟970 , 这款移动SOC对华为手机高端化有两重意义:1、SOC自主研发 , 与小米、OV们搭乘高通骁龙的战车有本质区别;2、业内首款搭载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模块的SOC , 打开移动终端AI的全新命题 。 所以此后的Mate系列、P系列迅速站稳高端化市场 。
3)三星 。 无独有偶 , 三星的高端化也离不开自己的SOC(Exynos) , 它在技术上没有缺点 , 前三代iPhone里也有三星处理器的影子 。 不止于此 , 三星也有划时代产品能击中高端人群的心 , 就说当前的折叠屏手机 , 三星的出货量碾压华为、摩托罗拉、柔宇们 。
4)特斯拉 。 马斯克几乎可称得上是“电动车界乔布斯” 。 从燃油驱动到电驱 , 别的啥都不说了 , 就启动时的那一脚推背感 , 宣告特斯拉是革命性的品牌 , 它引领了一个比智能手机更大的时代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5/11
图4:平价电动车也能带来推背感受 , 就像坐赛车手的车 , 来源:《飞驰人生》
5)爱马仕 。 与LVMH“只要见到一个美丽的品牌 , 就想将其收入囊中”的战略不同 , 爱马仕是真的在做极致产品:南非约翰内斯堡500KM外的鸵鸟皮供应商 , 鸵鸟出生后隔离喂养 , 皮肤必须完美无缺没一点儿伤痕;蒙古远离乌兰巴托的地方 , 有一处爱马仕的羊绒供应商 , 独特的山羊+4到6岁期间的羊毛 。 对产品最疯狂的打造 , 让爱马仕处于顶级奢侈品的头部 , 什么LVHM、CHANEL、Dior、Gucci都处于鄙视链下方 。
高端是造梦师的专属游戏 , 要么是产品划时代 , 如苹果iPhone、如特斯拉 model s、如三星折叠屏;要么是有独特的心智卖点 , 华为SOC的CPU、GPU、NPU三大模块硬刚高通和三星妥妥的 , 华为巴龙5G基带芯片是传统强项 , 只可惜 , 芯片设计环节能力强没用 , 生产环节卡脖子 , 麒麟9000被按下暂停键 。
而小米、vivo、OPPO、联想、中兴等等手机厂商 , 本质是高通骁龙SOC的硬件外面套一层“皮” , 以首发骁龙SOC为卖点 , 比如小米11就是高通骁龙888首发 , 而且雷总发微博表示 , 咱是“真首发”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6/11
图5:真首发 , 来源:雷军微博
首发就首发 , 什么叫真首发呢?
首发不首发 , 改变不了关键硬件外购的本质 , 这就造成了首发的小米往往开局猛再而衰三而竭——很快陷入同质化竞争使然 。 所以全球市场高端手机第一集团军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 。
04
巴斯德象限与供应链组织
以上我们想说明的是一个道理:高端的产品它必然存在某一维度的稀缺 , 如果你引以为荣的东西大家都有或者说都会有 , 那你自然算不上高端 。
从理论上来讲 , 小米高端化这条路很难走 , 因为路径不支持“稀缺” 。
管理学把科研分四象限:
皮特森象限 , 既不追求实际应用 , 也不追求基本认知;
爱迪生象限 , 追求实际应用 , 但不追求基本认知;
波尔象限 , 不追求实际应用 , 但追求基本认知;
巴斯德象限 , 既追求实际应用 , 也追求基本认知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7/11
图6:科研四象限 , 图:锦缎研究院制图
小米处于爱迪生象限 , 它没有完成爱迪生象限到巴斯德象限的升级 。 尽管昨天的发布会上 , 我们看到了它在特种芯片领域上得的最新成果——澎湃C1(小米首款专业影像ISP芯片) , 但仍无法掩饰在高端通用芯片、通信基带和操作系统等手机核心部件上缺位的事实 。
你像苹果 , 早期用三星等供应商的芯片 , 后面自研A系列SOC 。 三星和华为也实现了自研移动SOC 。 再看特斯拉的Autopilot(无人驾驶系统 , 以下简称AP) , AP1用mobileye的Q3芯片 , 在AP2.0和AP2.5用的NVIDIA Xavier芯片 , 现在则自研HW3.0芯片 , 而追赶者蔚来用mobileye的Q4 。 特斯拉HW3.O芯片AI算力为144TOPS(万亿次每秒) , 蔚来MobileyeQ4算力为2.5 TOPS , 相差56.6倍 。
苹果和三星的手机业务 , 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 , 都是从爱迪生象限升级到巴斯德象限 , 在商业模式成型之后着手大规模投入研发 , 不成功不罢休 。
华为手机则从一开始就处于巴斯德象限 , 2013年华为成立手机业务部 , 2014年华为将ASIC设计中心升级为海思半导体 , 所以后来麒麟是移动SOC的第一集团军 , 巴斯德象限用中国的一句俗话讲“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
小米做手机也有十个年头 , 为什么它没能从爱迪生象限升级到巴斯德象限 , 并成功的在手机核心领域实现“软硬一体”?我们认为组织层面的问题或许是问题的答案 。
从组织上来看 , 小米是一家“供应链企业” 。 成立时创始人团队 , 部分是做软件的 , 部分是做供应链的 , 这两年引进的卢伟冰、常程等高管也可以说是做供应链的高手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8/11
图7:小米电磁炉组合 , 图:网络
小米商业模式的出发点是硬件 , 虽然硬件本身的盈利能力低的令人无语 , 远远到不了承诺的5%净利润上限(瑞银预测小米2021年硬件净利率为0.8%) , 但其重要性却无以复加:
硬件销售 , 带来用户 , 完成互联网服务变现;
更多的硬件 , 带来更多的用户 , ARPU更高的用户 , 完成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变现;
瑞银预测小米2021年互联网服务净利率为50.0% 。
做硬件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 仅小米手机就有大几百个零件 , 100多个供应商 。 除了智能手机 , 小米还有笔记本电脑、TV、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家电、智能音箱、路由器等 。 然后就是整个IoT生态链 。 庞大的产品系统 , 背后是更加庞大的供应链系统 。 拿产品布局比较广的联想举例 , 它拥有2000多家核心供应商 。
2016年小米的下滑 , 一定程度上亦是供应链问题引起的 。 2015年与三星AMOLED谈判拍桌子闹掰 , 小米5延期 , 当年8000万台手机的销售部门没完成 。 后来联合创始人周光平退位 , 雷军亲自挂帅供应链系统 , 去三星“负荆请罪”多次才得到一两年后的排产承诺 。
供应链的复杂度 , 牵扯了无数的精力 。
供应链的现金流消耗 , 也是大规模投入研发的阻力 。
供应链企业的特点很显著 , 营收增长的越快 , 现金流失的越快(比如小米2015年、2017年、2018年) , 因为要预付款项让供应商安排生产 , 自身还要投入固定资产 。 营收增长慢的时候 , 现金流才能起来(2016年、2019年、2020年)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9/11
图8:小米自由现金流与营收增速关系 , 来源:锦缎研究院
当营收增速快的时候 , 无法创造自由现金流投入中高端通用型SOC研发 , 或者投入很少的资金试水 , 结果败的无声无息——比如小米与大唐电信成立合资公司松果电子 , 研发移动SOC“澎湃S1” , 后来已没声响 。
当营收增速慢的时候 , 现金流确实变好了 , 但也必然是小米本身遇到了发展瓶颈 。 这个时候小米是否还有勇气 , 投入较大的研发去做移动SOC?
当然 , 小米澎湃C1的问世 , 让我们看到了它“生生不息”的韧性与进取心 。 这样的初步成果 , 可以让我们对它的高端化前景保持乐观 。
05
没有胆大包天创新者的高端化是伪命题
爱马仕总裁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Christian Blanckaert)曾在回忆录里写道:
“怎样才能有胆量留在真正的奢侈品行业中?
要有继续追求 , 不断震撼 , 永远创新 , 保留说话、创造的自由的胆量 。
要有召唤那些有名的或无名的、另类的或不同的创意者的胆量 。
要有给他们时间来获得成功的胆量 , 因为让人信服需要时间 。
要有只卖我们真正喜爱的 , 而不必非是取悦别人的 , 或是能够带来利润的产品的胆量 。 ”
高端往往伴随着高额投入创新的胆量 , 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 马斯克创立特斯拉、SpaceX数次濒临破产 。
说实话 , 小米想花10个亿研发SOC , 好像10块钱要玩出5万元的电影特效一样 , 不那么现实 。 以华为海思的麒麟980为例 , 开发成本在20亿人民币以上 。
但要知道 , 这是从10到11的开发 , 在有成熟的开发经验产生的费用 。 从0到1花十倍的钱 , 200亿也不一定能成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10/11
图9:烧钱 , 来源:网络
200亿是什么概念?小米2015-2019年累计研发费用是200.4亿元 。 也就是说 , 真心实意的去研发移动SOC , 就这一个大项目就至少得烧掉5年研发费用 。 而且即使自研移动SOC成功之后依然不是一劳永逸 , 就像三星Exynos1080的上一个版本 , Exynos990——付出了双倍的能耗 , 性能却还略弱于骁龙865 。
自研移动SOC真的需要很大的胆量 , 雷军是否有这个胆量 , 尤其在造车战略成为最新优先级背景下 , 小米是否还有这个意愿?
雷军的行事风格近似重剑无锋 , 总能站在正确的风口 , 中短期内见到效益 。 这种行为方式 , 可以干成很多事——“小米+生态链公司+金山云+金山办公”已经是资本市场上一股重要的力量 。 但离最顶级的事——例如任正非与马斯克对于物理极限的追求 , 总感觉差一口气 , 总缺乏那种胆大包天创新的能量 。
但愿小米造车 , 能够颠覆过往 。
06
小米实现高端至少需要5年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我们认为小米手机实现真正意义的高端化 , 至少还需要5年 , 原因在于:
小米的高端机型的产品线的搭建与最终放量 , 均受制于他人的高端核心部件——即 , 只有高通发布最新款高端移动SOC后 , 小米随后才能发布自己的高端手机 。 无论从时机 , 还是消费心智角度 , 都是我命由人不由我 。
而且 , 小米无法通过机海战术快速填充高端产品线。 因为机海战术不适用于高端产品线 , 它存在真实的边界 , 就像iPhone每代推出都需一两年时间 , 就像奢侈品公司狂发产品就是死路一条 。
其次小米从中低端往高端走 , 也需要以渠道为立足点升级形象系统 , 弱化性价比 , 弱化“屌丝”形象 。

|小米手机实现高端化,至少还要5年
文章图片
图11/11
图10:小米千店同开 , 来源:卢伟冰微博
目前不说用户心智 , 就连前高管都还在喊“得屌丝得天下” , 就能明白用户心智的改善任重道远 。
华为做高端手机 , 有移动通信技术底子 , 同时敢于在基础核心硬件上烧钱 , 最终有自研高端移动SOC加持;同时 , 它也无需像小米一样扭转屌丝形象 。 即使这样 , 华为手机也用四年时间才站稳高端 。
故此 , 我们认为 , 以华为为鉴 , 走在正确路径上的小米(2021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30亿元) , 仍至少需要五年(用800-1000亿总量级的研发投入 , 进行“核高基”突破+填充高端产品线+扭转性价比形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高端 。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 , 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 ,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