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 , 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 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 。 这番演讲 , 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科技圈 , 也感动了大半个汽车圈 , 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 , 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 , 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 。 全程下来 , 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 , 战略是什么 , 具体目标是什么 , 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 。 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 , 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 ,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 , 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 , 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 , 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 , 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 。 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计划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 , 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 , 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 , 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 , 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计划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 , 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 , 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 , 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 , 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 。 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 , 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 , 仅为小米造车计划投入的一半 。 换句话说 , 真要是投入800亿元 , 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 , 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
但是 , 造车这件事情 , 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 , 但不是必要条件 。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 , 但是买不来“时间” 。 汽车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 , 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 , 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 , 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 , 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 。 可是如果要放到汽车行业里面 , 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 , 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 , 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 , 往往这又是三年 。
所以 , “有钱”这个问题 , 在网文中是超能力 , 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 。 再说了 , 小米有钱 , 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政府没有钱吗 , 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 , 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 , 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 , 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 。 再比如 , 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 , 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 。 还有长城汽车 ,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 , 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 , 同样不菲 。
实际上 , 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 。 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 , 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 , 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 , 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汽车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 , 不过吉利汽车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 , 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 。 同样的 , 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汽车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 , 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
另外 , 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 , 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 , 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 , 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汽车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 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 , 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 , 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 , 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科技公司 。
因此 , 对于小米集团来说 , 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 , 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 是自动驾驶?是汽车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 , 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 , 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 , 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汽车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 。 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 , 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对于买车的人来说 , 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 , 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 。 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 , 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 , 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 , 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
事实上 , 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 , 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 , 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 , 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 。 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汽车产品 , 这就本末倒置了 。
在雷军看来 , 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 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 , 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 , 也就是1.5万名左右 。 然而就以长城汽车来说 , 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 , 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汽车研发人才上的差距 , 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 , 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 。 再强的汽车高管 , 说到底也只能懂汽车产业中几个环节 , 真正汽车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 , 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
对于这一点 , 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 汽车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 汽车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 , 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 , 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 。 这大概就像是 , 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 , 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对雷军而言 , 真正要造车 , 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 。 小米真正要造车 , 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主语还是“汽车”二字 。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 , 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 。 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 , 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 , 市值涨了700亿 。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 , 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 。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 , 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 , 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 , 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 。 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 , 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 , 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 , 那是不可能的 , 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

现金储备|小米造车了,不看好的理由有四条
文章图片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 , 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 , 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
要知道 , 因为华为困于芯片 , 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 , 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 。 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 , 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 。 对比之下 , 蔚来的营收仅为164亿元人民币 , 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 , 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
因此 , 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 , 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 , 成了固然好 , 不成至少估值好 。 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外围因素 , 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 , 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
结语:
事实上 , 对小米造车的疑问 , 远不止上述四条 , 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 。 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 , 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激情 。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 , 又有什么能力造车 , 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 。 既然有这个意愿 , 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资源 , 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 。 熬不出来的新造车 , 就等于没有造车 。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 , 你需要“敬畏造车” , 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