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0亿美金造车 52岁雷军披挂上阵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罗宁
来源:光锥智能(ID:guangzhui-tech)
“那段时间 , 白天 , 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 , 冷静下来 , 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 ”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 。 ”52岁再出发 , 雷军这次选择了一个比手机更烧钱十倍的赛道——智能汽车 。
从2月传闻到3月官方证实 ,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 一场豪掷百亿的造车终于正式启动 。
3月30日下午 , 小米集团公告称 ,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车业务立项 , 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
靴子终于落地 , 但即使是做出过4家上市公司的雷军 , 要下这个决定也并不容易 。
早在2013年 , 雷军曾两次前往美国拜访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 , 在公开场合雷军也表达出对电动汽车的兴趣 。 作为顺为资本创始人之一 , 雷军多年来陆续投资了蔚来汽车、小鹏汽车、Momenta、智行者科技等十家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公司 , 并且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也在持续深入 。
虽然对于这一行业 , 他并不陌生 , 但投资和自己亲手做 , 仍是天壤之别 。
文章图片
图2/6
今年年初 , 当董事会的建议摆在小米面前 , 要不要造车的问题再也无法回避 , 雷军知道 , 必须下个判断了 。
“那段时间 , 白天 , 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 , 冷静下来 , 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 ”雷军回忆当时的心态 , 感觉非常纠结 。
最后 , 微博上的行业调研给了雷军信心 , “小米对硬件对互联网都很懂 , 你们应该立刻开始干” , 一些从业者对小米和雷军充满期待 。
就这样 , 经过85场业内拜访和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之后 , 最终雷军下定决心开启造车之路 。
但对于小米这样一家拥有三万多名员工 , 手握1080亿元人民币现金资源的公司来说 , 如今决定造车究竟意味着什么?成立8年的小米 , 此次重金投入胜算几何?“亏得起”的雷军究竟要给用户带来一辆怎样的电动汽车?他对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又有什么期待?
小米造车
胜算几何
钱不是万能的 , 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
汽车作为重投入的行业 , 巨额且长期的投入是必然 , 蔚来汽车仅在2016~2018年的三年间就亏损超过200亿元 , 资金链曾一度在崩溃的边缘 。
而对雷军来说 , 丰富的现金储备和智能生态链积累 , 或许是敢挑战汽车项目的重要底牌 。 小米在公司公告中表示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 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金 。 “以小米的现金储备 , 我们计划投入一百亿美金 。 ”雷军表示造车这件事 , 小米不缺钱“亏得起” 。 2020年年末的财报显示 , 小米账面现金资源1080亿元人民币 , 从初期金额上来说 , 这样的弹药储备不算少 , 但也很难说万无一失 。
文章图片
图3/6
小鹏汽车创始人 , 也是雷军的朋友何小鹏曾经说过 , “以前看别人做车100亿太夸张 , 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 ”业内人士表示 , 一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工厂投资要20亿元起步 , 若没有上百亿的资金 , 车企要健康运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
烧钱的同时 , 相对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 汽车行业的生产周期也会拉长 , 这意味着小米前期要做的准备更多 。
以国内蔚来、小鹏、理想汽车为例 , 蔚来汽车2014年成立 , 到2018年5月才真正交付用户10辆ES8乘用车 , 小鹏汽车同样成立于2014年 , 2018年1月交付39辆新车 , 理想汽车2015年创立 , 到2019年4月才上市销售 , 造车时间之漫长 , 过程之复杂可见一斑 , 这或许是雷军对于这一行业十分谨慎的原因 。
如今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 , 小米尽管晚于其他竞争对手六七年进入赛道 , 但整个新能源造车产业链却已经逐渐成熟 。 根据新锐投行Scale Partners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分 , 成本占比40%的动力电池成本逐年下降 , 且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在近年不断上升 , 2019年已经超过50万个 , 相比2016年不足20万的数量 , 新能源汽车补电问题正在逐步被解决 。 小米当下进入赛道 , 相比早早起步的同行们来说自然压力会小一些 。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在于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布局 。 在2月“小米造车”传闻时 , 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800多项专利就曾被业内人士翻出 , 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 但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
而据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分析 , 电动汽车公司中特斯拉专利价值目前超过2亿美元 , 蔚来汽车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 , 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价值超过1亿美元 , 小米在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 , 申请专利数量分别是187、186、113、82和70件 , 此外还有部分专利未公开 。
当然 , 造车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生产基地 , 人才储备也是重要一环 。 36氪此前报道称 , 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也在不断寻找汽车行业人才、技术与工厂制造等各种资源 , 但这些目前都还没有更具体的消息公布 。
还有一些疑问也暂时不得而知 。 造车新业务将会在何处落地?产能如何制定?采用代工模式亦或者是自己建厂?究竟继续走性价比路线还是朝中高端方向?在未得到解答之前 , 关于小米造车到底有多少胜算的猜测仅仅只是猜测 。
尽可能做最充分的准备 , 然后看准时机All in , 也是雷军一贯的风格 。 真正的企业家 , 多少都得有点赌性 。
顺势而为 , 汽车是
“升级版”手机吗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 , 小米从资金、技术、人才上都做了各种准备 , 但真正从造手机到造车 , 这一方向转变会给用户带来什么?
去年年底 , 小米官方在线上举办了一场新年许愿活动 , 其中一位粉丝向雷军许愿 , 想要开着一辆装有全套小米IoT产品的房车环游中国 , 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 。
这件事最终被小米的工程师们实现 , 他们改造了一辆房车 , 并为车内加入了小米的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各种生态链产品 。 雷军没有想到“小米第一辆车居然是改装的智能房车” , 但从这件事上 , 或许更能体现小米如今的独特性 。
文章图片
图4/6
从智能手机起家 , 扩展IoT生态之路的小米 , 核心战略早已成为“手机×AIoT” , 这是小米快速成长并区别于其他对手的推进器 , AIoT是小米的护城河 , 而汽车作为AIoT延伸的一部分 , 自然而然成为小米战略的重点 。
这也是小米选择将电动汽车业务成立为全资子公司的重要原因 。 成为全资子公司意味着雷军能够发挥小米最大优势 , 将其过去多年积累的AIoT生态链优势心无旁骛扩展到汽车上 , 也意味着小米在重新开辟赛道的同时 , 还能将过去成功的软硬件整合能力放大 。
咨询造车过程中 , 有人曾告诉雷军“汽车就是放大的、装着四个轮子的手机 。 ”这个观点虽然略显简单 , 但确实切中了一部分要害 。
手机作为如今连接周围一切的核心 , 和汽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 小米曾在去年12月与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 , 搭建技术开发平台 , 并且将包括比亚迪、小鹏在内的汽车钥匙内置于小米手机中 , 还为蔚来汽车的智能控制等功能提供了支持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这些都是在探索电动汽车和其现有产品线之间的关系 。
不过也要看到 , 小米此次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与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也有一定关系 。 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 ,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 , 与2019年的13.87亿台相比 , 同比下降了6.7% 。
尽管雷军演讲中提到“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 , 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 , 尽管2020年第四季度 , 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第三名 , 市占率为12.1% , 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同比增速最快 。 但真正的时代大潮究竟是手机还是汽车 , 一贯以“顺势而为”作为信条的雷军 , 恐怕早已有自己的判断 。
用“人生全部声誉
再次披挂上阵”
“我对于电动车行业非常看好 , 在过去七八年也投了十家电动车产业的公司 。 ”
对于一贯谨慎和勤奋雷军来说 , 投资小鹏、蔚来等公司显然要比亲自挂帅投身其中风险更低 , 毕竟一旦决定进入造车领域 , 注定挑战重重 。 但站在电动汽车的十字路口 , 52岁的雷军还是选择再出发 , 这或许和他对这一行业的热情密不可分 。
文章图片
图5/6
作为科技发烧友 , 雷军很早就拥有了特斯拉汽车 , 2013年前往硅谷两度拜访伊隆·马斯克的他 , 始终都在关注电动车行业 。
随着国内电动车的快速崛起 , 供应链的逐步完善 , 国家政策的支持 , 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 , 或许让他看到了这其中不可错失的机会 , 但仅仅这些却还不够支撑他亲自造车 , 因为越是深入了解 , 越能明白其中困难 。
“那段时间 , 白天 , 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 , 到晚上 , 冷静下来 , 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 ”
雷军说 , 真正决定要造车的时候 , 小米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 , 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 “期待小米造车的朋友 , 非常非常多” , 这或许从侧面推动了他下定决心 。
在一个变化的时代里 , 要想像当年打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一样进入新行业打败大众、奔驰 , 新玩家仅仅拥有资金和人才是不够的 , 用户支持同样非常关键 。
小米转向造车 , 雷军自然深知这当中的风险 , 所以尽管董事会以及外界不少声音对于小米造车提出希望 , 但真正要下决定时 , 小米非常非常慎重 。 雷军说 , 在过去的75天里 , 小米做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 , 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沟通 , 4次管理层深度讨论会 , 2次正式董事会 。 在这之前 , 他观察这个行业已经八年有余 , 而小米创业十年 , 这样的变化也在顺应时代大潮 。
文章图片
图6/6
小米瞄准的方向是智能出行 , 而在这条路之前 , 小米已经做到在个人设备、智能家庭、智能办公方面的深入探索 , 往前的这一小步 , 意味着小米打通智能生态的一大步 。
王兴曾预言:未来仅有 3 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 , 分别是蔚来、理想和小鹏 。 如今小米加入战场 , 是否会像当年发布小米手机时一样成功 , 进入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如今52岁的雷军站在新的风口上 , 正在用“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 , 这一次等待他的 , 将是更大的挑战和更广阔的机会 。
但人生又莫不如此 , 尽人事听天命 , 就没有遗憾 。
【|小米100亿美金造车 52岁雷军披挂上阵】(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
- HiFi|首销价 449 元,小米真无线降噪耳机 3 今日开售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