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小米等闯入汽车行业供应链也坐不住了
作者: 李娜
[ 虽然路径有所不同 , 但手机厂商切入汽车市场的方向一致 , 在“万亿蓝海”的新机会面前 , 没有人愿意掉队 , 而这也给了手机供应链投入新赛道的机会 。]
在行业热议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是否到来的时候 , 作为颠覆诺基亚时代的智能手机厂商们正在接连闯入这一行业 。
3月30日盘后 , 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 , 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小米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 这是苹果、三星、华为后 , 又一家头部手机厂商开始布局汽车赛道 。
虽然路径有所不同 , 但手机厂商切入汽车市场的方向一致 , 在“万亿蓝海”的新机会面前 , 没有人愿意掉队 , 而这也给了手机供应链投入新赛道的机会 。
“未来五到十年智能网联电动车是大势所趋 。 ”在3月31日上午举行的工业富联业绩沟通会上 ,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采访人员表示 , 过往在手机高端产品线如高端精密机构件上的经验可以转移到汽车机构件上 , 这是公司现在开始要持续布局和加大投入的方向 。
手机供应链“跟跑”汽车赛道
随着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智能汽车新战场 , 新一轮“智能汽车大战”拉开帷幕 , 同时 , 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朗 。
华福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 电动车方面 , 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36.7万辆 , 渗透率为11%;中国销量为127.2万辆 , 渗透率为6.0% , 均将进入爆发阶段 。 而在争夺智能汽车业务的科技巨头身影中不难发现 , 也开始有了手机厂商的身影 。 近一年来 , 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以及vivo、OPPO都在汽车赛道边缘谨慎“试探” , 逐步布局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目前苹果选择的是从自动驾驶切入汽车业务 。 此前有消息称 , 苹果正在和现代起亚等汽车制造商洽谈 , 计划让后者生产以苹果为品牌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 , 该汽车预计将在2024年进入生产 。 而华为则从供应链入手有意成为智能汽车软硬件全栈式供应商 。 三星更多的是从汽车电子布局 , 并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独立的汽车电子装备事业部 。
下游客户的积极布局也带动了上游手机供应链厂商“跟跑” 。 “智能汽车可理解为智能手机加四个轮子 。 ”工业富联首席执行官郑弘孟在上述业绩会上对采访人员表示 , 汽车行业正在向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 , 汽车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普及智能终端 。
而在工业富联最新发布的2020年财报中 , 首次披露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计划 。
根据财报内容 , 工业富联布局的方向其一是生产制造上 , 进入EV核心零部件新领域 , 将在电子行业积累的材料、工具、装备技术及独特的制程、工艺能力应用在新能源电动车上 , 实现电动车的轻量化及精密化 。 其二在市场拓展上 , 借助富士康集团在新能源车的战略布局 , 以及MIH上千家国内外车厂、供应商渠道 , 计划持续扩张车载影音多媒体及车联网系统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
手机供应链能否走出低利润魔咒
【第一财经|小米等闯入汽车行业供应链也坐不住了】不过 , 眼下的电子供应链处于芯片缺货的“非常时期” 。 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在不久前的一场采访中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的全球供应链正处于“脆弱”状态 , 未来2~3年供应链都会相对紧张 , 此前终端产品本身的毛利率影响着上游工厂生产层面的投产力度和准备时间 , 但汽车等市场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
从行业来看 , 过去由于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的技术竞争过于激烈 , 上游产业链在产能的扩充上一直显得较为谨慎 , 尤其是在低毛利的产品线上 , 即便市场需求变得紧俏 , 上游厂商的扩产意愿并不大 。 但从去年开始 , 以汽车电子为首的芯片进入爆发期 , 承载在8英寸晶圆工艺上的芯片产品需求一再扩大 , 产能问题层层传导 , 导致了汽车在内的芯片产业整体的缺货 。
但对于手机供应链厂商来说 , 缺货释放了另一个积极信号 , 并且与消费电子的利润相比 , 汽车电子的想象空间显然更大 。
从财报数据来看 , 与同类公司相比 , 工业富联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已经变得缓慢 , 寻找“新增长动能”已变得十分迫切 。
目前 , 工业富联主营业务构成来源主要包括了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三大类 , 其中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占比近六成 , 云计算占比超四成 。 根据工业富联的财报显示 , 2020年受疫情及贸易摩擦影响 , 电信设备及企业终端设备订单延后 , 年度营收同比下滑6.9% , 因此影响公司整体收入增长 。
有行业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汽车被视为下一代手机级别的工业产品 , 并且汽车产业都在向互联网化、智能化这两个方向发展 , 再加上相应的移动计算场景的交集 , 因此最具有经验和积累的就是手机供应链 , 并且有望借助跨界摆脱过于长期的“低利润”困境 。
此外 , 虽然目前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在智能汽车领域暂时领先 , 但智能汽车仍在产业发展初期 , 供应链格局未定 , 这些都将成为新进入者的机会所在 。
推荐阅读
- 功能|小米 Watch S1图赏:商务气质新系列,稳步入场不急切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真皮|小米 Watch S1 商务智能手表今日开售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大容量|首发价 2999 元,小米平板 5 Pro 8GB+256GB 大容量版今日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