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吴定锋:“半路出家”的北大校园管理信息化推手

在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 , 有多少事情 , 是可以通过点一点手机屏幕完成的?
除了线上选课与教学、线上报名参加课外活动、线上论坛发言与讨论 , 现在还能线上观测体育场馆实时人数、线上预约场馆时间……这些原本需要实地进行的事项、难以一目了然的数据 , 目前只要通过“智慧场馆”的按钮就能在指尖完成全部操作 。
能够做到这些 , 北大体育教研部副教授、体育场馆运营中心副主任吴定锋老师功不可没 。
事实上 , 吴定锋从事信息化工作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
2004年 , 他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大 , 长期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工作 , 并开设了体育舞蹈、太极拳等课程 。 从2009年起 , 他开始负责体育教研部宣传与信息化工作 。
他刚接手体育教研部官网时 , 没有外部公司的技术支持 ,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 。
不会写代码 , 就复制其他模板、作出改动 , 试着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 对照着理解代码和呈现效果之间的关系 。 失败了 , 就改回原来的样子 , 再琢磨有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下手 。 多次艰难的试探之后 , 通过自学相关教程 , 吴定锋逐渐摸到了门路 。
在工作中 , 吴定锋意识到 , 推进信息化 , 技术不是唯一的问题 , 如何让信息化能够真正落地才是需要花费大力气的过程 。
吴定锋曾花3个月时间给部门教师建课程网站 , 可是建好网站后 , 教师们主动维护网站的比例并不大 。 “不仅要让老师们学会怎么使用 , 还要让老师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用的工具 , 从而自主地去运用它 。 ”他说 。
2014年至2015年前后 , 吴定锋主持进行了信息系统的深入改版工作 。 这一次 , 他考虑的是如何让教师们真正地愿意、自觉地使用在线系统 。 他充分理解原来教师们要进行任何改动都要与管理员联系的麻烦 , 在页面设置、用户权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 让教师们拥有自主权 , 修改信息、提交材料都可以省去申请和说明的过程 , 充分调动了教师们维护与更新信息的能动性 。
近期 , 北大的“健康校园”建设成了北大工作的一个热点 。 如何高效地分配有限场地资源 , 避免场馆人员聚集 , 提升场馆使用体验感、安全性 , 成为场馆运营与管理的难题 。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影响更使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
在此背景下 , 吴定锋参与了北大“智能场馆系统”的建设 。
为了这个项目 , 吴定锋身兼项目组多个工作 。 在整个暑假里 , 吴定锋每天早上8点前到位 , 和他的团队远程工作 , 全天候地做甲乙各方的沟通和响应 。 任何一边有需求或意见 , 他都马上响应 , 全力以赴地忙了一个假期 。 从去年6月22日至9月15日 , 项目组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 , 就实现了系统上线稳定运行 。
据了解 , 目前系统已经覆盖了全校所有的运动场馆 , 师生进入系统后就可以搜索校内任意运动场地 , 实时查看场地现有的运动人数 , 同时可以一键预约、二维码扫码入场 。 在当下疫情防控仍存变数的大环境下 , 这个系统既保障了师生们的运动需求又符合疫情防控要求 , 减少了线下场地的人群聚集和交叉接触 。
除了便利用户之外 , 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的“智能场馆系统”还能够为后台管理者提供使用数据 。 场馆管理团队可以根据系统统计的场地预约次数、场地使用人次等数据 , 科学合理地安排员工轮休与场地维保工作 , 判断哪些场馆更加热门、哪些场馆使用频率偏低 , 并对体育场馆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功能拓展 , 以迎合师生们的运动需求 。
据吴定锋介绍 , “智能场馆系统”是“智慧校园”信息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 除了场馆便捷预约 , 他还设计了线上支付 , 实现了校园卡、微信、支付宝、银联和境外全渠道支付 。 在入场闸机上 , 集成了人脸、校园卡、身份证、港澳台通行证、护照、二维码及自动测量体温7种场景 , 用户入场时闸机自动显示体温 , 超过37摄氏度可以自动提示 , 免去人工测温的劳动力投入 。
在北大 , 吴定锋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体育教师 , 研究方向为体育舞蹈 。 在他看来 , 这门课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 , 更是锻炼、协作、娱乐和社交的综合活动 , 他希望学生通过学习 , 不仅肢体更协调 , 还能变得自信、乐观向上 。
因此他总是思考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 引导他们去体验、去享受 。 在他的课堂上 , 学生们会轮流体验乐手、舞者和观察员的角色 。 他说舞蹈没有对错 , 乐手随着舞蹈敲打乐器也不需要技术 , 但这个过程大家就逐渐开始体会音乐、体会沟通 , 体会个性与集体 , 体会规范与执行 ,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 。
【运动|吴定锋:“半路出家”的北大校园管理信息化推手】吴定锋丰富的知识背景 , 让他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也寻求以更多样的思路来组织课程学习 。 做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经验 , 也反哺了教学工作 。
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工作中 , 吴定锋自由切换 。 虽然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 但他始终把目光放得长远 , 希望看向未来 , 多给学生和学校带去持续的更新和改变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