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日电(采访人员 张旭)有时候 , 谣言是尚未应验的预言 。 对于造车 , 小米已经足足否认了五年 , 但在3月30日 , 随着一纸公告尘埃落定:雷军终于“上车” 。
因为崇拜乔布斯 , 雷军创办小米 , 得名“雷布斯” 。 如今下场造车 , 不免要和马斯克一决高下 , “雷斯克”又冉冉升起?小米造车究竟胜算几何 ,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又会将以什么面目问世?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但雷军这次是真的“梭哈”了 。
文章图片
小米公告造车 。
否认五年终成真
对于造车这件事 , 小米一直是否认三连的态度 。
2015年 , 雷军公开表示:三五年内不考虑造车 。 2020年6月 , 小米官微称“造车 , 我们是认真的” , 结果造的是遥控车 。 2020年底 , 有传言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 , 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曾任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斩钉截铁否认:“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 , 都是假新闻” 。
文章图片
徐洁云两度否认造车 。 微博截图
然而五年之期一过 , 在造车这件事上 , 小米的回应就变得“暧昧”起来 。 在2021年2月份再传出造车消息的当日 , 小米集团股价最高涨幅一度达到12% , 最终收涨6.42%报30.65港元 , 公司市值增加500多亿港元 。
不难看出 , 市场对小米造车已经期待太久了 。 而小米为何要造车?
2020年末 , 雷军在小米11发布会上表示 , 小米股价长达两年时间低于发行价 , “这说出来都比较丢人 , 这是我过去两年超级郁闷的事 。 ”
小米手机业务面临天花板 , 没有新的商业故事可讲 , 也就无法刺激投资者买入股票 。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 , 猪都能飞起来 。 ”纵观全球 , 当下哪个领域最热门?当属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汽车 。
小米公司估值40亿美元的时候 , 特斯拉市值30亿美元 , 2013年的特斯拉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时候 , 雷军对此的评价是“不得了 。 ”2020年 , 特斯拉股价上涨1000% , 当年的百亿美元 , 一路奔着万亿美元去了 。
2020年 , 就连雷军或小米投资的蔚来和小鹏汽车都朝着千亿美元市值进发 , 而小米则是在2020年12月23日股价冲破30.85港币时 , 才首次跻身千亿美元市值公司俱乐部 。
别说当年自己压着一头的特斯拉 , 就连小弟都绝尘而去 , 雷军受得了 , 小米董事会受不了 。
今年1月 , 小米董事会要求调研造车的决定递到雷军眼前 。 雷军说 , “不管我有多么不愿意 , 1月15日 , 我们开始认真调研 。 ”
75天 , 85场业内拜访沟通 , 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 , 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 , 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小米终于选择了上“车” 。
造车的意义有多重大?雷军说:“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小米微博 。
不过 , 资本市场上 , 3月31日 , 小米集团股价高开低走 , 最高涨幅逾5% , 随后一路走低 , 甚至一度翻绿 , 截至发稿时 , 小米集团股价涨幅0% , 报25.6港元 。
从“雷布斯”到“雷斯克”
雷军可能是国内最早一批预见到智能汽车行业前景的企业家 。 不但率先试驾特斯拉 , 还特意在2013年10月份参加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时 , 专门拜访了马斯克 。 “雷布斯”当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特斯拉能够存活并且飞速发展 , 还被誉为“汽车界的苹果”?
然而 , 细细分析就会发现 , 特斯拉与苹果虽然同样具有高端的品牌形象 , 却一直走在降价的路上 , 并不像苹果一样追求高额利润率 。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致辞 。 张亨伟 摄
例如 , 从2019年10月至今 , Model 3已经5次降价 , 从35.5万元降低到如今的24.99万元 , Model Y也在今年年初降至27万元 。 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 , “若考虑特斯拉国产化进一步提升以及电池价格持续下降 , Model Y入门级或降至25万元以内 。 ”
从毛利率来看 , 比亚迪2020年上半年是23.9% , 理想是19.8% , 蔚来2020年二季度是8.4% , 而特斯拉毛利率接近30%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 特斯拉还有可能通过降价 , 进一步压缩竞争对手的空间 。
文章图片
资料图:2019年 , 首批国产特斯拉正式交付现场 。 曹磊 摄
谁的战略更像特斯拉?其实正是小米自己 。 手机行业打拼十年 , 小米靠的就是一招“低价高配” , 在旗舰手机动辄四五千元的时代 , 用1999元的定价站稳了脚跟 。
此前有人猜测“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 , 小米汽车可能要卖9万9” 。 虽然未必会做到如此低价 , 但为了留住粉丝 , 小米的量产车型大概率还是会走性价比路线 。
平安证券研报也认为 , 过去雷军率领的小米在手机和智能家居行业已获得成功的经验 , 有望复制到造车之中 。 预计小米汽车将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区间 , 推出极具性价比的车型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小米可以利用日益成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 , 加上小米生态圈的独特功能来留住用户 。 在产能逐渐提升之后 , 同样有机会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份额 , 并从互联网服务当中获取更多利润——就像雷军最欣赏的马斯克所做的那样 。
文章图片
资料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斌 摄
【徐洁云|“啪啪啪”打脸!否认五年后,小米雷军真造车了】10年花100亿美元造车 , 够用吗?
虽然雷军在2015年表示 , 三五年内不会造车 。 但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 , 却一直都没有闲着 , 他采用的是“投资 , 协作 , 研发”三步走的战略 。
当初决定投资造车企业 , 雷军前前后后见了20多个创业者 , 得知李斌自掏腰包10亿元造车 , 毅然决定成为蔚来汽车的投资人 。
雷军名下的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 , 分别参与了小鹏汽车的A1轮和C轮融资 。 雷军曾到访小鹏汽车广州新基地 , 对小鹏汽车量产版G3进行了试乘试驾 , 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为其讲解 。 小鹏汽车上市这天 , 雷军不但一同前往 , 还赠与何小鹏一千克金砖 , 鼓励他继续努力前行 。
文章图片
小鹏体验店陈列的汽车 。 中新网采访人员 张旭 摄
小米还通过旗下的各类产品积极介入汽车物联网生态 。 目前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 , 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 , 威马EX5可控制的小米智能家庭设备达到8类20种 。
在目送先行者趟过了智能汽车的水后 , 雷军终于发力了 。 “小米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 , 第一笔投资100亿元 。 ”
为什么第一笔投资就高达100亿元?因为何小鹏曾感慨:“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很夸张 , 自己跳进来才发现 , 200亿都不够 。 ”
发布会上 , 雷军说小米手握1080亿元现金储备 , 弹药充足 。 这是在用“钞能力”告诉所有人:小米不会重蹈当年乐视被贾跃亭造车拖垮的老路 。
文章图片
小米3月30日发布会截图 。
钱的问题解决了 , 车具体怎么造?目前科技公司造车主要有三种模式 , 第一种是全程自研模式 , 生产资质通过购买或申请获得 。 第二种是自主研发 , 委托车企生产 , 蔚来和小鹏汽车都是个中代表 。 第三种是科技公司提供软件 , 车企提供硬件 , 合作生产 , 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就属于这种类型 。
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中新网 , 小米大概率会选择第三种方式来造车 。 “造车的利润没有互联网业务高 , 即使是宝马 , 目前利润率也只有10%左右 。 因此 , 小米需要发挥自己设计和营销上的优势 , 把造车这件利润率低的事情委托车企来做 。 由于现在车企产能过剩 , 以小米的实力 , 可以很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 ”
同时 , 小米还组建了超过一万人的研发团队 , 在汽车专利方面也早早进行了布局 。 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数据显示 ,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专利布局至少在2013年便已启动 , 2015年到2019年的申请量分别是187、186、113、82和70件 , 2020年预测(部分专利未公开)申请量约为134件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智慧芽 。
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 , 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 , 蔚来汽车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 , 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
种种条件都已具备 , 按照过往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路径 , 到100亿元花完的时候 , 小米将拥有两三款车系 , 如果定位合适且成本控制良好 , 不久就可以开始有正向现金流 。
小米能否“再造小米”
与同样今年官宣造车的百度相比 , 小米的野心貌似显得没那么大 。
李彦宏在2月18日的财报会议上表示 , 现在百度与吉利合作建立的公司运行顺利 。 目前 , 百度已雇用了管理团队并在策划为新汽车注册品牌 , 从研发初期到电动汽车上市 , 大概需要3年时间 , 而接下来 , 百度还会与其他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 。
文章图片
长沙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出租车开放运营(资料图) 。杨华峰 摄
百度的智能汽车平台软件Apollo已搭建三年多 , 合作车企众多 , 但至今仍没有车企使用阿波罗平台量产汽车 , 这使得百度不得不像谷歌生产pixel系列手机一样 , 用亲自下场造车的方式 , 来为厂商们证明Apollo平台的实力 。
换句话说 , 与其说百度是要造车 , 不如说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再造一个Android系统 , 百度自己做一个Google那样的服务商 。 淘金者未必赚钱 , 而卖水则稳赚不赔 。 这一思路非常聪明 , 然而这个市场上的聪明人并不只有百度一家 。
如 , 2020年9月 , 吉利发布了浩瀚架构 , 官方将其定义为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 。 现在 , 已有超过7个品牌超过16款新车型启动研发 , 2021年 , 多款来自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 。
如今的智能汽车市场恰如2010年左右的智能手机市场 , 有无数玩家想要成为下一个苹果 , 下一个谷歌 , 或者下一个小米 。 区别在于 , 10万亿美元级的智能汽车市场 , 远远超过500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行业 , 对于企业家们来说 , 这是一片广阔得多的海洋 。
在这个全新的赛道 , “小米能否再造小米” ,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 (完)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