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 , 让亲人永远"相伴"成为可能 , 早在多年前 , 就有技术将骨灰与硅融合烧制成琉璃珠 。 如今 , 此项服务有了全新的迭代技术——"生命晶石" 。
今天 , 上海福寿园用于存放"生命晶石"的超微占地园区"藏晶苑"正式落成 。 42 平方米的地下室内葬 , 可安放 8400 个"生命晶石" , 每块晶石平均占地仅 0.005 平方米 。 地上广场建有记载生命影像的互动电子屏 , 形成生者与逝者共享的景观空间和纪念场所 。
所谓"生命晶石" , 是指将人的骨灰通过高温负压后自然凝结而成的晶体 , 从外观看 , 形同玉石 , 呈扁椭圆形状 , 直径在 0.6-1.1 厘米之间 , 且物理结构非常稳定 , 不溶于水 , 是一种与骨灰具有相同分子而分子间隙不同的科技产物 。
普通成年人一般会产生 400-600 粒"生命晶石" , 由于制作过程无任何添加剂 , 根据个体的差异制作出的颜色略有不同 , 但主要以白色、黑色、灰黑色、灰白色为主 , 晶石在硬度上具有萤石般的性质 , 可以抵御时间流逝 , 长久保存 。
据悉 , 自 2016 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生命晶石"服务以来 , 已为 15 万户上海家庭提供服务 , 以"生命晶石"为载体的祭祀方式逐渐为市民了解和接受 。 与骨灰相比 , 晶石的体积减量达 85%-90% 之多 , 为大幅减少骨灰的安葬空间和多样化安放提供了可能 。
最新版《公墓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 , 明确定义墓地为埋葬遗体、遗骸、骨灰和生命晶石的场所 。 其中"生命晶石"作为一种微量保存 , 可以选择家庭安放、随身携带等方式 , 而墓地依然是"生命晶石"的安放地之一 , 且节地效应十分明显 。
2019 年逝世的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是中国殡葬行业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之一 , 2015 年 , 他调研撰写了《生命晶石应用的前景与对策研究》 , 从"生命晶石"的技术特点出发 , 分析了当今骨灰安置的主要葬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 展望"生命晶石"的应用前景 , 并就这一新葬式如何更好地被市民广泛接受提出对策 。
当天的落成仪式还举行了乔宽元教授致敬礼 , 并特别设立了乔宽元教授"纪念椅" , 市民祭扫之余 , 只要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乔教授的生平介绍、著作、视频等 , 纪念这位先驱者的开创之功 。 "生命晶石"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 乔宽元教授的生前遗愿就是和妻子百年后共同采用生命晶石葬式 , 如今"藏晶苑"的落成 , 符合了乔教授的远见和期望 。
【墓园|上海墓园推出“生命晶石”园区,亲人骨灰可做成“玉石”随身携带长久保存】作者:顾杰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平板|MIUI 13推出无字模式,内测机型名单公布
- Lenovo|联想将推出135W Type-C充电器:游戏本告别“砖头”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前瞻|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