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官方Q&A:除了有钱 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2013年 , 或许是迄今为止 , 小米发展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 , 红米横空出世、芯片项目启动 , 小米造车传闻也在当年雷军两度拜访马斯克后风声四起 。雷军曾在其个人公众号撰文《Elon Musk是个酷同学》 , 提到特斯拉时写道“我对Musk的Tesla汽车很感兴趣 , 因为相比他另外的计划 , 这还算是我们普通人能想象一下的东西 。”
访问:
小米有品
文章图片
八年时间里 , 雷军从幕后观望到全局行动 , 他的想象正一步步趋近实现 。
在小米看来 , 汽车是最大的个人消费品 , 其价值是手机市场的十倍 , 背后隐藏的是超十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
同时 , 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仅为4% 。另外 , 电动汽车更接近电子产业 , 造车难度会大大降低 。
换句话说 , 市场还未出现真正巨头 , 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有待开拓 。
而小米经过过去10年的积累 , 可以将自身的产品经验、业务模式以及多元技术复用、迁移至电动汽车生产 。
小米认为 , 对于小米造车这件事来说 , 眼下已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 。
其一、在品牌、用户、销售网络等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
其二、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
其三、已实现软硬件融合 , 打造出了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
第三点尤为重要 , 智能汽车重在软件 , 这也将成为小米的必杀技之一 。
目前 , 小米已拥有近3万名软件工程师 , 在软件及AI领域都有技术积累 。云服务、互联网服务、软件架构等方面 , 小米都能自主完成 。
文章图片
藉由此 , 小米将会紧跟市场发展脚步 , 将小米的智能汽车一步步升级至L3级自动驾驶甚至完全无人化 。
当然 , 小米在造车方面也有一些疑虑 。譬如品牌定位、生产方式、产品策略、产品布局等方面都需要仔细研究与摸索 。
过去三个月时间里 , 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 , 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 , 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2次正式董事会 , 都是为了找寻一条最适合小米造车的商业路径 。
关于资源
2022年 , 小米计划针对手机+AIoT战略投入130亿元 。
关于智能汽车 , 小米会将其分拆为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 , 作战略投入 。
具体财务上 , 小米将会做更多市场调研 , 因此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在未来一年中不会太快 。目前可决策的是 , 未来几年 , 智能汽车方面将投入100亿元 。
而未来10年投入100亿美元只是保守预估 , 不会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 。
文章图片
同时 , 小米过去投资的汽车上下游公司将会与小米造车业务协同、资源互补 , 现有供应链伙伴也将有部分加入小米造车事业中 。
至于雷军投资的小鹏、蔚来等整车厂 , 未来应该是共同发展 , 减少竞争 。
如果未来小米汽车发展成熟 , 也将会协同手机+AIoT业务部门 , 促进彼此之间的发展 。
以下为雷军和小米团队在分析师会议中的交流纪要 , 新智驾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Q1.小米汽车的定位与时间点上的规划?
发布会只是对市场的一个发声 , 决心要给市场提供电动汽车 , 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仔细研究 。
我们可能比纯电车的对手晚了一些 , 但是我们会尽力赶上 。
具体做哪一类的产品、用哪种方法去做 , 现在还没有定论 , 还是要等更成熟的时候去分享 。
Q2.2022年130亿的研发投入 , 其中包含汽车这部分吗?
只是针对手机+AIoT业务的战略投入 , 不包含汽车 。
针对汽车这块 , 目前可决策的是未来几年内 , 会有100亿元的投入 。
Q3.选择造车 , 会对集团财务产生哪些影响吗?
财务上还得做多一些调研 , 未来一年可能发展的速度不会那么快 。
根据小米11年来的成长历程 , 我们会有高效的研发规划、找到有效的切入关键点、再去投入资源 , 汽车领域的加速 , 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
Q4.十年投入100亿美金目前有没有初步的拆分?生产方面是自造还是代工?
未来我们会做更多的调研 , 目前还没法汇报给大家具体的细节 。
产品的规划是特别复杂的事情 , 我们需要全力研究才能决定 。
Q5.汽车业务的布局会不会影响到手机和AIoT方面的投入?
我们对外承诺的130亿元完全投入手机+AIoT业务 , 汽车会做一个单独的新业务来做战略投入 , 不会算入手机和AIoT业务里面 , 未来手机+AIoT还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块儿 。
Q6.小米汽车现在有无一些雏形线索可以分享?
我们访问和考察了整个电动车行业里面最优秀的几家企业 , 我们正在找出一条最合适小米模式的路 , 但真的没有到可以分享成绩的阶段 。
Q7.那么能否分享一下在研究造车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困难肯定是会遇到的 。譬如究竟做什么价位的车、怎么去生产等等 。
另外 , 汽车跟电子行业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 , 譬如投入巨大、周期漫长 , 错的概率非常大、要赔的钱估计也非常多 。
但是小米为什么确信去做 , 因为我们认为有一些明显的独特优势:
小米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有非常成熟的智能生态、有非常多的关键技术可以复用、有品牌有用户有销售网络基础 , 最后也有很充分现金储备 。
Q8.在技术层 , 能否仔细聊聊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产业链中的定位?
小米集团目前有两个投资团队 , 他们在过去近三年里面投了不少和汽车相关的创业公司 , 也看了很多核心技术企业 。
基于这些经验和认知 , 我们后期肯定会基于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向来思考和设计汽车 。
小米是一家做软硬结合的企业 , 决定做电动汽车最大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认为汽车是未来最大的移动终端 。这与智能手机+AIoT的战略是非常吻合的 , 我们会从这方面去思考产品定义 。
当然这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 ,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下一代人对智能汽车的需求 , 还是需要长时间的打磨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它肯定不是一款OME的产品 , 我们需要重新去定义未来消费者需要的一些内容 。
Q9.小米推出的智能车会是完全无人驾驶车吗?
我们想了很久 , 最后定了这个版本(公告)是智能电动车 。
我们的第一辆车可能没有达到全智能驾驶的阶段 , 那么未来是不是所有的车都是智能驾驶 , 路还是很漫长 。
达到L3的水平或者真正的全智能 , 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但是小米不会等到那一天才推出产品 , 我们会跟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历程来逐步推出产品 。
Q10.在走访评估中 , 小米认为哪个潜在风险最大?
所有的风险都是比较实在的 , 我也没有仔细想过哪个风险更大 。综合评估之下 , 我们认为造车和造手机大不一样 , 复杂程度大很多 。
风险之外 , 我们可以聊聊什么是最大的挑战?
最重要的事情时如何组建最优秀的团队 , 我们能否迅速地吸引和集结一批电动车领域的人才 , 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 , 做智能手机 , 即使100万台的库存可能几个仓库就搞定了 。但是有车了之后 , 仅20万辆车就是很大挑战 , 汽车和手机在库存和供应链方面都不一样 。
Q11.我们在给出这两个数字(100亿元和100亿美元)的想法是什么?
以我们今年的规模和目前的盈利、产品能力 , 也就是小米今天所具备的全部能力 。
我们用100亿美元可能是一个非常安全和保守的说法 , 不会伤及核心业务的发展 , 这是一个维度吧 。
Q12.咱们现在团队这边有没有大概的规划?目前相比新势力的相对优势(除了资金优势之外)?
很明显的就是人才的积累优势 , 我们有近三万名员工 , 基本都是软件工程师 , 除了电池、底盘、电机以外 , 智能汽车很大部分的工作量集中在软件 , 这就体现出来我们的优势 。
另外就是我们的规模、我们对产品的理解以及过去十年来总结的对用户需求的探索能力 。
作为一个新造车企业来讲 , 我们不需要从头搭建框架 ,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能力和基础 。
Q13.咱们投资的相关公司是否有产业协同?
肯定的 。
我们过去投过的这些企业都是我们可以用到的资源 , 现有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都希望参与到小米造车的事业中来 , 本身就涵盖很多的汽车部分 。
比如镜头和模组部分 , 本来是给手机做的 , 肯定能用到未来汽车这方面 , 很多供应链是相通的 。
Q14.之前雷军投了小鹏和蔚来 , 未来是否会相互竞争呢?
我们问过雷总这个问题 , 他说这几个人都是他的好朋友 。
【Xiaomi|官方Q&A:除了有钱 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现在的电车渗透率还不到10% , 大家要想的是怎么把蛋糕做大 , 而不是去抢生意 。他们也都很支持雷总做车 。
推荐阅读
- 功能|Linux 微信官方版 2.1.1 正式发布
- 协作|微软发布了个“圈”,官方详解Microsoft Loop全新协作平台
- 手机|小米12/Pro手机动态性能调度技术官方详解
- Xiaomi|小米公布小米12基于Android 12的全系内核源码
- Samsung|[图]Galaxy S21 FE官方保护套公布 共计15款
- Xiaomi|小米一款折叠式智能手机专利申请曝光 配备磁吸式手写笔
- Xiaomi|小米12 Pro拆解出炉:豪华散热镇压骁龙8 Gen1、采用超薄屏下指纹
- 官方|小米12X/12/12Pro测评视频 | iQOO9/Pro官宣全系120W快充 直屏旗舰
- 视点·观察|凌晨3点超5000人迪士尼排队买玩偶 官方回应:为安全已结束全部排队
- 娱乐|SensorTower:视频&直播 App 成 2021年娱乐类主流,TikTok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