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小米”二字逐渐和国人生活融合的越来越紧密 , 除了智能手机之外 , 小米还有智能音响、智能台灯和智能驱蚊器等多元化产品 , 所涉猎的产品范围非常之广 , 甚至你刷个B站还能听到“著名(被)鬼畜艺术家”雷军的畅销金曲Are you OK?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如今 , 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
就在最近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小米董事会批准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小米将成立一家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 首期将投资100亿人民币 , 并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100亿美元用于造车事业 , 担任CEO的还是我们熟悉的雷布斯 。 消息一出霎时间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 , 甚至连人民日报这样影响力甚广的官媒都对小米造车一事进行了点评 。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玩跨界造车这种事 , 在国内外都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 。 我们熟知的企业 , 比如索尼、戴森、苹果、格力、恒大甚至五粮液这样的酒企 , 都或多或少在跨界造车界有一段传说 。 纵观这些玩跨界造车的大佬们如今的状况 , 索尼的新车或许会在不久后亮;戴森已于2019年下半年放弃造车计划;苹果或于2024年正式生产电动汽车;格力仍在筹备;恒大一辆车没卖却成为了市值最高的车企之一;五粮液投资的凯翼汽车如今也在努力闯市场 。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无论起点如何 , 至少目前这些跨界企业在汽车制造业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 而在一众玩转跨界造车的企业之中 , 还存在一些“老本行”和汽车制造业基本上不沾边的 , 小米好歹还沾点边 , 因为他们在智能科技方面还是颇有研究的 。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底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6758项 , 其中有211项专利与发动机、车、驾驶、雷达、导航、行驶等造车相关的名词有关联 , 同时也有消息称小米早在2012年便开始申请汽车方面的专利 。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本身小米就拥有规模达1万人的研发团队 , 有报道称今年还要再添5000人 , 规模宏大的研发团队更能够为小米造车增添底气 , 而就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来说 , 汽车的智能化始终是与电气化并行的 , 小米造车看起来好像也没那么怪异 。
而作为手机界的老手 , 造车界的新手 , 人们普遍认为小米会先在造车界的老手里找个伙伴来“老带新” , 目前站在绯闻最顶端的企业有两家 , 分别是长城汽车与比亚迪 , 两者均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头部企业 , 此外还有北汽、东风、小鹏、蔚来等 , 甚至特斯拉也屡次在小米造车相关消息中被提及 。 但目前谁也不能下定论 , 万一人家小米就喜欢靠自己单干呢?毕竟雷老板也说了:我们有钱 。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就现在来看 , 小米造车已经拥有了一大优势 。 本身小米的名气就挺大 , 当他一说要造车立刻就引起了业内业外的轰动 , 就品牌知名度上小米不用费太多力气 , 就已经比大多数造车新势力有更高的起点了 。 而未来小米真把车造出来以后 , 可能也不乏一些忠实的“米粉”要买 。
但跨界造车的难度不容小觑 , 毕竟苹果搞跨界造车可能都快10年了 , 目前仍旧没有一款成型的产品 , 就算有一定的优势 , 小米造车需要着手解决的事情也不少 。

资质|小米终于对汽车下手了 造车资质如何解决?
文章图片

第一件就是造车资质的问题 , 解决这一问题大概有三条线路:一是找代工工厂;二是自己慢慢申请;三是直接买一个现成的有乘用车生产牌照的企业 。 小米前面都说了不差钱 , 所以打算和恒大一样“买买买”?而在这几年汽车市场差异化趋势扩大后 , 本就有不少被边缘化的企业不得不出售手里的汽车生产牌照 。 当然 , 小米究竟想怎么做谁也不好说 。
写在最后 蔚来汽车CEO曾说过 , 没有200亿就不要造车 , 而造车本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 即便小米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 , 未来除了考虑智能科层面的技术问题 , 还需要考虑造车工艺等多方面的问题 , 即便汽车造出来了 , 还得考虑如何卖出去、怎么样才能卖的好 , 对于小米而言 , 一旦开始造车便是一条难以回头的路 。
而现阶段 , 可能是入局新能源汽车的最后时机 , 造车需要时间去沉淀、去累积经验 , 从宣布造车到成品落地是一个动辄几年、十几年的漫长过程 。 而现在传统企业正在转型 , 再加上的国际能源状况、环境问题等因素的推动 , 或许离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大爆发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 届时再玩跨界造车可就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