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黑话”,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

最近,张一鸣在字节跳动九周年的演讲中,批评了企业内部一段“复杂的描述” 。比如这样的句子:“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 。本意无非就是满足不同年龄用户需求,却硬生生胡诌出这一通文白不顺的废话 。这个批评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
今天又有媒体跟进,更深入地揭示了“黑话”在如今的互联网大厂是多么流行 。有些“黑话”甚至出圈,影响着越来越广泛的群体 。
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黑话”,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
文章图片

这篇《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中,也列出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 。比如,“我们接下来将在几号几点在XX发布什么内容,会用到XX微博账号……” 。这句简单清晰的话说出来,客户竟然很抵触,非要换成这样的句子:“我们先开篇预热,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势发酵,引起围观,为营销赋能……”客户觉得“清晰多了” 。
【视点·观察|“互联网大厂黑话”,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由此可见,“黑话”遗毒之深 。
总结这些“黑话”的特点,不难发现其共性,就是初看都显得高深有气势,可是拆穿了表面细究内涵,无非还是那些简单的事 。楼里装几个声控灯,都要说成“用照明赋能楼宇”,这是骗谁呢?身在职场的,大概很容易能想明白这个问题: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 。
之前讨论互联网大厂的996现象,就有不少局中人指出,很多加班其实是无意义的开会,彼此消耗 。如果各种开会、日报、周报、月报……本身没什么实际必要,又非得做不可,怎么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呢?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玩语言游戏 。
同样是在楼里面装个灯,如果要形成文字,一个人实话实说,一个人写成“用照明赋能楼宇”,哪个看起来更顺眼?诚实地说,可能多数人会选后者 。可见,“黑话”的流行,也是“时势”使然 。只要大厂们各种无意义沟通、文字汇报机制存在,那把琐碎的事抽象化、伪装化,就是难以阻挡的趋势 。
创造“黑话”这种众所周知的无意义之事,这么多高薪高能的人才玩得不亦乐乎,当然有其“道理”在 。套用那个也有“黑话”之嫌的词——内卷——来说,这可能也是“内卷”的结果 。
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竞争和选拔机制不够清晰、不够务实,员工之间的比拼,就只能务虚、只能体现在创造“黑话”上 。既然干的事情差不多,比的就只能是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说得高入云端,唬人不倦 。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黑话”的人,还在无形中制造了行业壁垒 。不愿意讲、不会讲这些“黑话”的,就算能把事做好,也会被视为不专业、没能力 。就此而言,这种“黑话”,是一种很具腐蚀力的毒素 。要排除这种毒素,公司领导人口头批评是不行的,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业文化和评价机制,才是解决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