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初体验:手机“碰一碰”的背后是什么技术?

如今 , 智能家电已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 便利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 那么 , 搭载了华为鸿蒙系统(HarmonyOS)的家电 , 与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家电有什么不同?家电“黑科技”背后 , 有哪些技术深度支持?由家电推而广之 , 鸿蒙系统如何建立生态 , 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华为|鸿蒙初体验:手机“碰一碰”的背后是什么技术?
文章图片

带着这些疑问 , 4月26日至27日 , 采访人员一行来到华为HarmonyOS创新孵化实验室和美的智能场景实验室 , 初次零距离体验有“鸿蒙基因”的家电产品 , 并探寻鸿蒙系统的研发和拓展情况 。
操控设备只需“碰一碰” , 鸿蒙系统成为智能家居行业“使能器”
美的燃卡料理炉在常规蒸烤箱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华为鸿蒙智控互联和美的独有的燃卡脱脂减盐技术 。 采访人员拿起手机 , 轻轻触碰料理炉上的NFC标签后 , 手机屏幕随即跳出操作界面 。 采访人员看到 , 系统自动适配了多种食谱 。 随后采访人员在菜谱中按照制作步骤完成食材选择、处理、烹饪 , 20分钟后一盘美食便轻松新鲜出炉 。
“使用‘鸿蒙’化家电的一大好处 , 就是手机无需下载任何APP , 有NFC功能即可跨设备操控 。 ”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对采访人员说 , 鸿蒙系统与家电产品的创新结合 , 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交互方式 。 从技术角度看 , 一是基于WiFi Aware配网协议实现设备极速配网 , 二是通过手机功能界面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 , 三是手机“碰一碰”实现原厂售后服务直达 。
谈及选择鸿蒙系统的原因 , 美的集团IoT生态拓展部部长谭国良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一家开放包容的全球科技集团 , 美的一直希望打造多场景、多入口、多应用的生态平台 , 而非单单在底层技术上构筑壁垒 。 在这方面 , 华为作为一个开源的底层技术提供商 , 专注于生态打造 , 可赋能家电企业 。 因此 , 两者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 。
“鸿蒙系统可以给智能家电行业带来全套赋能全场景生态 , 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 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个‘使能器’ 。 ”谭国良说 。
此外 , 未来美的集团的重点方向之一是搭建物联网的操作系统 , 在此基础上打造物联网设备流量入口 , 比如智能屏 , 形成“设备即入口” , “网络即入口” , 这将是对手机、音箱等外部控制入口的一个补充和深化 。 谭国良说:“这方面我们会和华为鸿蒙系统业界伙伴深入合作 。 ”
把简单留给用户 , 打造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支持智能家电“黑科技”的鸿蒙系统 , 于2019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首度正式亮相 。 据了解 , 鸿蒙系统是一款“面向未来”、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物联网操作系统 , 它的首要目标 , 是用一套系统满足大大小小各种硬件设备 。 可以说 , 鸿蒙系统是“把简单留给用户 , 把复杂留给自己” 。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解释说 , 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 设备上的系统就像语言 , 语言相通的设备就很好沟通;语言不通 , 转换起来就很麻烦 , 消费者的体验也不好 。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 物联网很难爆发 。
“我们2016年就开始立项鸿蒙系统 , 计划做一个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 。 ”王成录介绍说 , 鸿蒙系统从设计之初就不仅仅是面向手机的 , 是面向大大小小物联网设备的 。 通俗地说 , 鸿蒙系统对不同设备均能弹性部署 , 不管硬件能力强还是硬件能力弱的 , 都使用同一套操作系统 , 即统一在不同硬件平台上加载部署 , 对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极其适配 。
王成录表示 , 对消费者来说 , 鸿蒙系统分布式技术的应用 , 能够将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产品进行能力整合 , 从而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 , 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
拥抱人才和合作伙伴 , 拓宽鸿蒙系统体验新入口
“众人拾柴火焰高” , 作为一款针对万物互联时代应用的操作系统 , 鸿蒙系统的研发与迭代、鸿蒙生态的建立与完善 , 都需要更多研发力量的投入 。
一方面 , 对开发者来说 , 鸿蒙系统大大简化了工作量 。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曾表示 , 在安卓(Android)生态的应用迁移到鸿蒙系统 , 开发工作量非常非常小 。
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张荣超此前也向媒体透露 , 对于将上市或已上市的搭载鸿蒙系统的生态产品 , 相关开发工具已很完备、很稳定了 , 而且给开发者的体验也非常好 。
另一方面 , 鸿蒙系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及华为的重视 。 今年2月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赵小刚就推动在校开设了首个鸿蒙系统移动程序设计课程 。
“2019年鸿蒙系统发布后 , 我就开始重点关注它的最新进展 。 中国市场如此巨大 , 需要培育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 。 ”和媒体交流时 , 赵小刚如是说 。 在他看来 , 大学生是移动应用开发的生力军 , 国内高校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 华为与高校加强合作 , 有利于推动以产学研融合方式培养专业的软件开发人才 。
展望未来 , 赵小刚认为 , 学校大力培养鸿蒙后备人才 , 一定会有更多学生在校或毕业后投身鸿蒙生态 , 进行创新、创业和创造 。 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 , 王成录也曾指出 , 育人才是打造软件“根”能力的“根本” 。 华为打造的鸿蒙系统 , 将成为未来万物互联世界基础软件的“根” , 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基础软件人才 , 也是鸿蒙未来发展的“助推者” 。
除了美的 , 鸿蒙系统正持续拥抱更多伙伴、拓展更多场景 。 最新数据显示 , 目前已有3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鸿蒙生态 , 预计2021年会有40多个主流品牌、1亿台生态设备成为鸿蒙系统体验的新入口 。
近日 , 王成录也呼吁更多合作伙伴和应用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建设 。 硬件伙伴用简单方式进行硬件智能化升级 , 开拓更多创新终端形态;开发者则能让应用跨终端运行、体验更好 , 在物联网时代打开更广阔市场 。
【华为|鸿蒙初体验:手机“碰一碰”的背后是什么技术?】“我相信 , 只要扎好‘根’ , 和产业伙伴一起 , 共赢移动产业下一个十年”王成录对采访人员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