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虽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 , 但中国人历来是十分看重的 , 寥寥几字 , 总蕴含着特殊寓意 。
就像初生的孩子 , 总会获得一个饱含父母美好祈愿的名字 。 命名本身 , 就是祝福与期许的化身 。
“祝融号”同样如此 。
当上古火神的名字 , 落在新时代首台火星车的身上 , 我们仿佛看到 , 古老神话与现代科技 , 正在发生一场奇幻的碰撞 。
仿佛那矗立在南岳山巅的祝融峰 , 正默默注视着 , 这个曾经举起火把 , 进而进化成人的群体 , 又是如何再一次迈出探索的脚步 , 向无垠的宇宙进发 。
而这一次的探索 , 不再含有半分神话色彩 , 每一步 , 都充满着精确的数字与严谨的科技 。
文章图片
【火星|祝融扑“火",穿越4亿公里的太空之恋!】南岳祝融峰(摄影/罗铭)
为世人带来光明与温暖的火神祝融 , 自古以来 , 便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图腾之一 。
驯服狰狞的火舌 , 让温顺的火种服务于人类的炊烟饮食、生产创造 , 这是学会使用工具的早期人类 , 大大加快历史进程的重要发明 。
有了火 , 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 , 开始走向文明;有了火 , 人类告别了寒冷黑暗 , 开始有了光明 。
火之于人类的意义 , 可谓开天辟地 。
而今 , 即便火已经司空见惯 , 但火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 , 依然需要中华文明时时回望——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对未知的无畏探索 , 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进取、朝气与活力 。
这也是祝融号之所以被命名为“祝融号”的原因 。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人不能永远住在摇篮里” , 向广阔的宇宙冲刺 , 探索未知、积极前行 , 正是火文化的直接体现 。
文章图片
2020年7月23日 ,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升空盛况 。
也正是因此 , “祝融”这个名字 , 才能在众多的投票中脱颖而出——在民众心中 , 祝融已经刻下了“火文化”的深深烙印 。
这样的印象 , 或许正是来源于火文化的传承地——湖南衡阳 。
文章图片
4月24日上午 , 坐落在衡阳市南岳区的南岳衡山上春光明媚 , 祝融殿前红旗招展 , 祝融峰顶化成红色的海洋 。
从祝融峰到祝融街道、祝融路、祝融学院、祝融小学、祝融剧场 , “祝融”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就连衡阳南岳区的人才引进计划 , 都被命名为“祝融人才行动计划” 。
这里 , 是中国民间唯一自发祭祀火神的地方 。 盛大的“火灯节” , 每一年都向世人诉说着祝融向人间播撒火种的故事 。
南岳人会在这一天 , 拿着写有新年愿望的灯笼 , 到祝融峰或南岳大庙前 , 取祝融殿前的长明灯火带回家中 , 这是人类告别蛮荒的火种 , 也是人类无畏进取的化身 。
这里的火苗 , 带来了无数人的自发“朝圣” , 也慢慢形成了独有的旅游特色“赶八月” 。
这里 , 用千年不熄的火种 , 传承着自古而来的火文化 , 也让火文化继续跳动在中华文明的节拍之中 。
文章图片
而今 , 随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命名 , 火文化这一传统文化 , 在得到传承与发扬的同时 , 更获得了内涵的延伸 。
人类的探索 , 不仅局限于脚下的土地 , 更能突破遥远的星空;航天精神与火文化的融合 , 让这样的探索 , 在无畏之上 , 更添了吃苦与战斗、攻关与奉献的现代精神 。
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美丽邂逅 , 更是火星车被寄予的 , 最诚挚的期许 。
这是湖南之幸 , 亦是国人之幸 。
这样的幸事 , 于湖南而言 , 已是第二次 。 犹记得去年 , 嫦娥五号返回舱带回的月壤 , 落户韶山 , 伟人故里的红色文化与航天精神 , 实现了水乳交融般的契合 。
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 , 到祝融号的命名 , 三湘大地上的传统文化两度与现代文明结合 , 也为湖南的航天事业 , 赋予了前行的动力 。
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 , 到深空探测、北斗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这些国家航天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中 , 总是闪耀着熠熠生辉的“湖南元素” 。
实现飞船液晶显示设备国产化的 , 是长沙湘计海盾;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燃料贮箱、环筒、薄壁等超大型铝合金结构件的 , 是中南大学、湖南中创空天 。
航天员的“脐带” , 来自华菱线缆;长征系列火箭的电子传感器 , 来自衡阳星鑫;江南工业集团研制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航天座椅缓冲器 , 让“回地球”变得更安全……
这些闪耀在航天事业中的湖南人 , 以及落地在三湘大地上的航天精神 , 正激励着湖南在航天事业、自主创新等众多领域 , 做出更多的尝试 。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24日 , 中国首辆火星车正式被命名为“祝融”
从一簇火光 , 到一辆火星车 , 人类走过了漫长的时光长河 。 但一步一步扎实的探索 , 让我们告别蛮荒 , 走向更高层级的文明 。
这一次 , 祝融号带来的航天精神 , 与祝融峰的遥相呼应 , 也激荡起三湘大地上 , 更深层次的动力 。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我们的脚下 , 是“三高四新”战略 。
文章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秋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 , 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4/27/9241338.html
推荐阅读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人物|马斯克:打算在火星上实行直接民主制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马斯克|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
- 火星任务|参考封面 | 2021,应对重大挑战的一年
- SpaceX|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来自|来自地球,向往火星:年度人物马斯克的“移民外星梦”,竟然来自这个“秘密”
- 进展|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基础研究获进展并在火星工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