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戴森30年:我从没把戴森当成一家公司
本文来自极客公园
当詹姆斯·戴森开始研究吸尘器的时候 , 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西海岸 , 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正在车库里捣鼓 Apple I , 比尔·盖茨还没有萌生辍学的念头 。
在那之后的两年内 , 苹果、微软相继创立 , 硅谷燃起了创业之火 。 然而詹姆斯·戴森注册公司时 , 已经是十多年后的 1991 年 , 整整 30 年前 。
没有人会否认戴森公司的商业成功 , 但对詹姆斯·戴森而言 , 他从未把戴森‘看作一家公司’ 。 直到今天 , 他仍然拥有公司 100% 的股权 。 就是这样的‘家族企业’ , 却在不久前将总部从英国迁往新加坡 。
这是一家与全球科技行业格格不入的公司 , 但在戴森本人看来 , 正因为这样的独特身份 , 造就了戴森公司今天的成绩 。
‘我是(公司)唯一的控股人 , ’面对极客公园的提问 , 詹姆斯·戴森并不回避这个问题 , ‘我们不需要向其他人(股东)负责 , 或者解释我们的一举一动 。 ’
不一样的产品
疫情的好转 , 让詹姆斯·戴森得以离开英国 , 去到新加坡——戴森公司的全球新总部 。 这是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出国 , 他行程忙碌 , 需要为今年的新品宣传 , 参加活动 , 在线上与世界各地的媒体交流 。
在疫情期间 , 虽然收到全球大环境影响 , 但戴森的各条产品线仍然保持着不错的销量 。 从 2020 年的市场表现中 , 戴森发现了人们对家庭室内健康的关注 。 今年的各条产品线也大多在强调室内健康 。
这次的新品发布包括带有激光探测功能的吸尘器 , 绿色的激光通过可视化手段帮助用户清楚地看见地板各处的灰尘 , 进而有针对性地清洁 。
文章图片
图1/2
‘现有同类产品采用的 LED 灯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 ’詹姆斯·戴森说 。 新款吸尘器还搭配了一块显示屏 , 能够清楚地看到吸尘器吸入了多少灰尘 , 这样一来 , 用户对于家中的灰尘构成与分布就能够形成清晰的认识 。
为了能够识别出灰尘的构成 , 戴森的工程师团队花费五年时间设计算法 , 对于灰尘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实时分析 , 进而呈现给用户最直接的数据 。
另一条产品线空气净化器也推出了针对甲醛净化的新款产品 。 针对消费者在意的甲醛问题 , 戴森在产品内新加入了独立的固态甲醛传感器 , 与普通凝胶传感器不同的是 , 固态甲醛传感器并不会因为干化影响性能 , 戴森声称这款感应器跟自家的催化滤网一样拥有远超同类产品的七年寿命 。
詹姆斯·戴森强调 , 戴森使用的净化技术并非炭吸附 , 而是通过不参与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直接分解甲醛 , 这也避免了设备老化和耗材问题 。
技术研发没有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 , 戴森的空气净化器原本只是一款风扇产品 , 在投入市场后 , 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 , 产品本身也发生了改变 。
目前风扇产品根据功能不同分为空气净化、加湿、暖风等多个型号 , ‘北方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加湿的风扇 , 上海消费者则喜欢购买取暖的产品’ 。
在产品推出之初 , 戴森为了风扇开发了气流倍增技术 , 保证通过风扇的气流能够流通到室内空间的每个角落 。 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 , 公司适应市场 , 研发了各种消费端产品 。
‘戴森一直很喜欢投资新的技术 , 就算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技术能有怎样的应用 , 有时候这些技术能在一个设备中应用 , 我们就开始思考在其他设备中还能否应用到这项技术 。 ’戴森的产品研发总监 Tom Crawford 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说道 。
技术先于产品 , 一直是戴森公司的理念 。 正是因为从技术出发的路径 , 让戴森能够在小家电这个存量市场做出与主流大相径庭的产品 。
然而技术路径常常会在产品和商业化时遭遇挫折 。
因为产品在‘商业上不可行’ , 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以失败告终 。 据媒体报道 , 整个造车项目 , 让戴森损失了 5 亿英镑 。 在新加坡的一场活动上 , 戴森正面回应了这一问题 , 他从这个失败的项目中学到了很多 , 并将诸多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的方向(固态电池等)上 。
‘这不是一个市场营销问题 , 这是技术问题 。 ’詹姆斯·戴森说 。
文章图片
图2/2
詹姆斯·戴森|视觉中国
公司规模不重要
‘失败’ , 与‘发明家’和‘工程师’一样 , 是戴森公司和他本人最常提起的话题 。
从最开始 , 戴森发家的吸尘器产品 , 就经历了 5127 次原型机研发的失败 。 詹姆斯·戴森希望他的员工们永远记住 , ‘失败是发明家的基因 , 你无法从成功中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 但是从失败中可以 。 ’他如此说道 。
然而对于一家商业公司而言 , 每一次失败都是沉重的打击 。 损失 5 亿英镑的造车计划让任何投资人见了都要气得拍桌子——好在戴森没有投资人 。
‘我们无需担心其他的股东 , 技术研发永远是我们唯一的重点 。 ’戴森说道 。
‘我只是想开发出新的技术 , 创造出能解决问题的产品 , 只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公司的规模对我而言并不重要 。 我所说的话都是真心所想 , 开发新技术、创造出解决问题的产品 , 这就是我的目标 。 我没想过要做一家大型公司 , 但是如果只有做成一家大型公司才能实现我的目标 , 那我也不介意——但这不是我的核心目标 。 ’采访中 , 73 岁的戴森反复强调想法的真诚 。
在过去几年里 , 戴森在全球的市场规模有了数倍的增长 , 但詹姆斯·戴森并不满足 , 他还在参与研发新的电池技术 , 准备下一代产品 。 ‘我努力不满足于现状 , 为未来做足准备 。 这就是现状 , 明天将完全不同 , 我们每天都要重塑自我(reinvent ourselves) , 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来解决新的问题 。 ’
【新浪科技综合|戴森30年:我从没把戴森当成一家公司】‘未来难以预料 , 人们会有不同的需求 , 世界会完全变为另一副模样 。 2020 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