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这个赛道“钱拿到手软”的时代过去了

_原题是:视频|在线教育真的能普惠吗? 基本上所有的在线教育机构 , 不管是K12的学科培训 , 还是美术、钢琴这样的美育培训 , 在做宣传的时候 , 都会打出“普惠”的口号 。 大家都知道 , 教育公平在国内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 为什么热?因为难实现 。 那么 , 在线教育这样一种新形式的教育模式 , 就能实现教育普惠吗?(编辑 戚梦颖) 来源:中国经营网
被当头泼了冷水的教育赛道 , 该何去何从?
文 | 冯颖星
来源 | 东四十条资本
两年前 , 提起教育行业 , 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曾对投中网感慨称 , “能不能投 , 会不会投的 , 都来投教育了” 。 短短两年时间内 , 教育行业便从一路高歌猛进、剧烈增长到了突然刹车 。 在最近一次接受投中网采访时 ,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直言 , “现在再来看教育行业 , 过去的机会已经饱和了 。 ”
无独有偶 。 在投资了作业帮和火花思维之外 ,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翟佳亦曾对媒体表示 , “新出手的教育项目好像还真没有 。 ”此外 , 另有投资了猿辅导的某头部VC投资人告诉投中网 , “现在再看教育类项目 , 主要是在被投的老项目中加码 , 新的项目也会看 , 但出手已经非常谨慎了” 。
在过去的2020年 , 在公众的认知里 , 尽管过去的一年里包括作业帮、猿辅导、火花思维等多家公司大额融资频现 , 但CVSorce数据显示 , 2020年 , 教育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238起 , 比2019年的332起下滑了28.3% 。
更严峻的一个事实是 , 除了赛道降温 , 目前教育行业还正面临着监管趋严的大棒 。 随着近来教育上市公司陆续发布最新财报 , 高增长下难掩的高亏损 。 被当头泼了冷水的教育赛道 , 该何去何从?
蒙眼狂奔
K12赛道里所有教育机构蒙眼狂奔的景象仿佛是在昨日 , 电视广告、电梯广告、 公交广告……教育行业的广告植入从未像这般疯狂 。 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暑期争夺赛、秋招生死战 , 整个K12教育领域的头部与座次差异已成定局 。 彼时 , 就有教育行业投资人对投中网预判 , “疫情过后 , K12赛道的玩家大概只能留下5家” 。 一路裹挟着资本 , 红杉资本、软银愿景、IDG、华平、腾讯……头部机构一家又一家的加码进来 , 每一家都不想出局 。
这种境遇之下 , 一个难以掩盖的事实是 , 不管主观上是否愿意 , 所有的头部在线机构都无法摆脱这场圈地之争 。
数据证明 , 疫情带来的在线教育红利之下 , 整个教育行业确实收获颇丰 。 根据部分上市公司近来发布的财报 , 新东方2021财年第三季度 , 新东方净收入超11.9亿美元 , 同比增长29%,学生报名人次同比增长43%;好未来2020财年营收32.733亿美元 , 同比增长27.7%;跟谁学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22.11亿元 , 同比增长136.5%;网易有道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1.68亿人民币元 , 同比上涨142.74% 。
在未上市的企业中 , 在线教育品牌大额融资频现 。 2020年10月 , 猿辅导宣布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 , 投后估值达155 亿美元 。 同年6月和12月 , 作业帮又连续完成E轮与E+轮两轮共计超23.5亿美元融资 , 估值96亿美元 。 也就在这一年里 , 不管是获客层面、品牌影响力、口碑密度及投放资本上 , 头部与尾部企业的差距都在迅速拉开 。 “投资人的要求是 , 只求增长 。 现阶段就是要快跑 , 跑出行业领头地位” , 某教育机构创始人彼时曾对投中网说 , 但也正是这个时刻 , 亦有投资人对不断对越垒越高的高楼捏一把汗 , “日活迅速增长 , 获客成本呈非理想状态 , 到底能有多少长线转化短期内难窥端倪 。 不少教育公司收入不一定增加但成本大幅提高 。 ”
上述教育公司的年报亦印证了这一点 。 除了营收增长外 , 亏损亦成了蒙眼狂奔后难以规避的问题 。 最新财报显示 , 2021财年第三季度 , 新东方的运营成本和开支为10.9亿美元 , 同比增长35.1%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56亿美元 , 同比增长32% 。 营收成本及其他方面成本大约上涨约35%~37%不等;好未来的运营利润1.374亿美元 , 同比减少59.8% , 非GAAP运营利润同比下降39%至2.554亿美元 , 净亏损为1.102亿美元;跟谁学的2020年净亏损约为13.9亿元 , 远高于上年同期为净利润2.266亿元人民币 。
监管趋严
在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看来 , 经历了将近一年的行业占位厮杀之后 , “对于原有的排序并没有太大影响 , 基本还是维持原有格局 , 各家头部企业的份额、营业额都在提升 , 只是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其中了 。 ”这也就不难理解 , 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最近公开发表的言论 , “疫情过后 , 资本对教育的投资意愿是非常低的” 。
【投中网|这个赛道“钱拿到手软”的时代过去了】泰合资本董事蒋铠阳亦表示 , “融资市场出现极度的两级分化 。 头部玩家市场占有率更加集中 , 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 。 头部企业‘钱拿到手软’ , 大量尾部企业面临洗牌 。 ”
更难的是 , 教育行业目前正在面临“史上最严监管” 。 今年4月 , 接连迎来监管大棒 , 新政策点名、处罚 , 接二连三 。
先是教育部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3项通知 , 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下课事件、经营范围、作业情况等进行监管 。 紧接着 , 有关部门再次点名通报多家教育机构违规提前招生收费、教培服务乱象 , 学而思网校、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多家头部教育机构纷纷中枪 。 学而思、跟谁学、新东方、高思等多教育机构甚至被给予警告甚至顶格罚款处罚 。
对于这些政策 , 有业内人士对投中网表示 , 这些政策都是“双减”的相关政策 , 而且目标非常明确 , 直指K12教育培训 , 像规定时间、禁止学前教育、不准布置作业 , 都是之前K12的痛点 , 而这些一旦被禁止 , 意味着 , 以后的学科课外辅导 , 只能把课上的内容再讲一遍 , 其实就是回归到多年前辅导的本质:补差 。 这些 , 对于K12在线教育这个行业的打击 , 都是拳拳到肉 。
于是 , 尽管有投资人私下对投中网表示对教育行业的隐忧 , 并直言现在再看教育 , 已经不再会去看K12赛道 。 但当投中网向各家教育公司、在重金布局教育的投资机构发起采访邀约时 , 多被回应道 , “风头太紧了 , 不便接受采访” 。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仍有机会
针对监管部门的点名 。 警告与处罚 , 学而思、新东方、网易有道等纷纷给予回应 , 及时下架不合规产品及不合规标识 。 网易有道同时对投中网回应近来K12领域的唱衰之声 , “在资本和监管的压力下 , 场上的选手会剩下个位数 。 当获客和产品同质化时 , 有独特产品内核的公司会突围 。 产品才是取胜的根本 , 口碑才是K12竞争的最终壁垒 。 ”
市场普遍把教育行业的波动归因于疫情 , 但在董占斌看来 , 疫情只是起到一个加速行业分化的作用 , 因为从整个环境来看 , 2019年基本的格局已经形成 。 回顾教育行业发展脉络 , 从2013-2014年开始出现第二波在线教育的投资机会 , 到2017、2018年整个行业热度变高 , 就已经能看出来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崛起等大趋势 , 2019年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确立 , 2020年的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 , 促使强者恒强 , 也即原本就有优势的头部企业 , 利用疫情获取了更多用户 , 加剧了行业的分化 。
如果只把这个行业的兴衰起伏看作一个行业正常的发展周期 。 那么 , 在细分赛道永远不缺机遇 。 李开复表示教育与技术的搭载可能还会有机会 , “比如人工智能的技术、大语言模型 , 这些都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 ”而董占斌则把实现移到教育行业两端 , “一端是3-8岁儿童的素质教育 , 一端是成人职业教育 , 主要是提升就业机会 , 改善工作待遇 。 ”
董占斌同时表示对于新的细分赛道的发展要给予足够的耐心 , 因为“两端的蛋糕明显不如中间大 。 比如素质教育 , 虽然大家都认为素质教育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 但暂时还没出现非常火爆的新品类 , 也没有形成很大的市场 。 因为首先 , 它并不是非常适合通过在线的方式来授课 , 比如美术、音乐课线上体验会不好;其次是大家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 市场培养还需要时间 。 ”
此外 , 董占斌认为 , 更多机会可能会存在于职业教育当中 , 因为人群相对比较成熟 , 并且不受监管的影响 , 很多细分赛道里都有比较多的机会 。 比如心理培训、漫画培训等细分赛道 , 都有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一年几千万利润 。 目前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但没有哪家能够通吃的局面 。 “我们青松基金仍然持续关注在线教育 , 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两个方向 。 至于未来 , 我们对基于AI、5G、VR/AR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的在线教育新机会是保有极高兴趣的 , 但这样的机会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现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