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视科技潜心研发 引领中国智慧口岸科技创新
■ 深圳特区报采访人员 张程
旅客通关 , 从大排长龙、人工逐一查验到自助通关、随到随走;车辆通关 , 从“停三次”到“停一次” 。 如此巨变和舒心的通关体验 , 出自深圳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神奇之手” 。
作为中国智慧口岸的开山鼻祖 , 盛视科技引领着口岸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的潮流 , 并一路高歌成为市场份额居首的行业领头羊 。 今天 , 中国几乎每个有口岸的地方 , 都在使用盛视科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开创我国智慧口岸先河
1997年 , 香港回归祖国 。 人们的通关需求和货物贸易迅速激增 。 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敏锐洞察到:商机来了 。
先下手为强 。 他们立即在深圳成立了盛视科技 , 专攻口岸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项目研发 。 他们初期在深圳特区二线边防管理系统小试牛刀 , 后逐渐将重心转到出入境口岸 。 那时 , 无论人员、车辆还是货物 , 通关的流程几乎全部以人工检查为主 , 过程繁复 , 耗时甚巨 , 各大口岸的人龙、车龙基本都是常态 。
“出入境车辆以前要‘停三次’——边检负责检查人员、海关负责检查货物、检验检疫负责检查动植物 。 司机要在这三个地方各下一次车 , 分别递交资料 , 一一查验后才能完成通关 。 ”盛视科技总裁蒋冰回忆起往事 ,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变化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
和第一批创业者不同 , 蒋冰是3年后才加入盛视科技的 。 “年轻时就不想过‘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 , 所以2000年从重庆老家的一家国企辞职来到深圳 。 ”
“与内陆城市相比 , 深圳的信息化技术企业和供应链都很完善 , 香港回归又大大激发了通关需求 。 对这个市场有了基本判断后 , 我就加入盛视科技了 。 ”蒋冰说 。
盛视科技率先研发成功出入境监管系统 , 实现了车辆智能辨识等功能 , 并在皇岗口岸等地成功落地 。 从此 , 司机无需下车就能通关 。
2005年 , 盛视科技进一步把“停三次”整合为“停一次” , 只用过一次闸杆 , 司机就能完成全部查验手续 。
“在各个查验流程不变的情况下 , 我们把前端硬件进行了共享 , 实现一站式通关 。 ”蒋冰介绍 , 这是全国口岸通关的一次重大创新 , 产生极大社会反响 , 全国各大口岸的联检部门和相关企业纷纷来深圳“取经” 。
确立了行业引领者的地位后 , 盛视科技加大了口岸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研发 , 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矩阵 , 研发出智慧口岸自助查验整体解决方案 , 很快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并持续至今 。 “全国几乎每个有口岸的地方 , 都有我们的产品 。 ”蒋冰说 。
潜心自研练就一身硬功夫
每个企业在成长之路上 , 总会遇上各种难题 。 盛视科技也不例外 。
“不信任是最大的问题 。 ”蒋冰说 , 最初规模还小的时候 , 有些用户会持着怀疑的态度 。 “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 , 靠什么能对口岸通关这么重要的项目负责?”
专注技术创新 , 盛视科技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答案 。 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 , 这家公司20多年来坚持每年把营业收入的10%投入研发 , 目前已有数百人的软硬件研发及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团队 , 自主研发生产的软硬件产品达300多种 。 其中 , 很多个性化定制产品 , 在市面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
【|盛视科技潜心研发 引领中国智慧口岸科技创新】蒋冰和同事们最自豪的是 , 在公司现有智慧口岸产品中 , 内部硬件全部自主研发 。
“早期我们系统里有一些硬件来自国外 , 但它们仅仅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项 , 在跟我们的子系统衔接时 , 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 并不都是零故障产品 。 ”蒋冰更头痛的是国外合作方的工作模式 。 “一下班就联系不上了 , 大小事情都要发邮件 , 哪有效率可言?”
打铁还须自身硬 。 盛视科技管理层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 , 做出可以替代进口、更加优质的产品 。
如今 , 盛视科技自研的出入境自助查验系统已来到第七代 。 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证件阅读、指纹识别、面相识别、通道探测的速度和稳定性 , 加快了通关速度;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 , 可对自助通道旅客尾随通过、假冒身份等异常情况实行全智能化预警 ,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大量推广使用 。
去年5月 , 盛视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 蒋冰颇为自豪地说:“盛视走到今天一不靠风投、二不靠贷款 , 我们对公司的实力和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 ”
身怀绝技历经磨难闯天涯
2011年 ,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 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区的一个国家元首级项目中 , 通关的旅检设备和车辆通关设备均由盛视科技负责建设 。
“当时交工的时间非常紧 , 任务又重 , 要求还极高 。 ”蒋冰说 , 他们团队密切协作 , 克服各种困难 ,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 保质按时完成了任务 。 “更高兴的是 , 我们提供的新系统获得了用户认可 , 也借此打开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市场 。 ”
要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边境地区开拓口岸业务 , 并非易事 。 蒋冰曾经数次前往这些地方 , 条件之艰苦超乎他的想象 。 “一些口岸是没有挨着城市的 , 只有孤零零的几栋楼、有的方圆几十里甚至荒无人烟 。 在当地开拓业务 , 经常面临连牙刷都买不到、连餐厅也没有的情况 。 遇上赶工期 , 晚上还无法赶回驻地 , 只能在工地将就着地板睡觉 。 ”
“有的地方几个小时就能经历‘春夏秋冬’ , 如果不是工作关系的话 , 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那些地方 。 ”蒋冰说 , 也正是这些环境差异 , 为盛视科技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有的用户要求安全第一 , 有的要求通关体验优先 。 盛视科技需针对不同用户打造个性化产品 , 这提升了其研发能力和产品适应能力 。
在智慧口岸领域站稳脚跟后 , 盛视科技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交通 , 近几年陆续研发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公路车辆智能检测记录系统、机动车测速仪、违停抓拍取证系统等 , 推出了新一代AI测速仪、AI相机等产品 , 破解城市交通治理难题 , 并与华为在智慧口岸和智能交通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
如今 , 盛视科技又将触角延伸到机场端 , 开发出智慧机场自助系统 , 包括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自助安检、自助登机、行李分拣、违禁品分析、服务机器人、AI测温等 , 在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山东和新疆等地机场落地应用 , 其中自助安检系统属于全国首创 。
同时 , 盛视科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蒋冰介绍 , 根据目前现状 , 海外智慧口岸市场潜力巨大 , 公司于2020年底成立了智慧口岸海外事业部 , 着力进军海外市场 , 目前已与部分国家的有关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 。 公司上市后 , 随着技术和产能不断提升 , 顺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引领方向 , 盛视科技将优先开拓沿线国家的智慧口岸市场 。
蒋冰说:“我们希望立足深圳 , 辐射全国 , 比肩世界 , 打造智慧口岸、智慧机场、智能交通行业的民族先锋品牌 。 ”
采访人员观察
深圳始终把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 既培育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世界级科技公司 , 也成就了盛视科技等一批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优秀本土品牌 。 这些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 , 是深圳的创新动力和源泉 。
不随大流 , 看准时机专攻细分行业 , 经年累月的付出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 盛视科技的发展壮大 , 其实是对“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这一朴素道理最活的写真 。 采访人员深刻体会到 , 科技创新企业若要强大 , 既要敏锐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 也要千锤百炼强化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 , 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稳扎稳打、不断突破 。
面向未来 , 希望深圳能有更多这样坚持自主研发、积极开拓创新的企业涌现 , 为国家和行业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输送动力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