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屁真的可以点着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 , 许多动画片中都有卡通人物把自己放的屁点着的情节 。 但这在现实中真的能做到吗?
简单来说 , 答案是“可以” 。 但“火力”究竟够不够猛、能够实现类似火焰喷射器的效果吗?这篇文章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
文章图片
图1/1
消化过程可以产生屁
屁是什么?如何产生?
屁是由肠道产生、再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气体 。 有四种原因会导致这些气体在体内聚积 。
空气
在我们吞咽时 , 空气不会进入气管 , 而是会通过食管进入消化系统 。 进入口腔后 , 空气会沿着与食物相同的路径在体内穿行 , 最终以屁的形式从肛门排出体外 。
血液
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有时会扩散到肠道中 , 在肠道里越积越多 。
消化过程
在消化过程中 , 有两个环节可能导致气体在体内产生 。
首先 , 当食物被充满酸性物质和酶的胃酸消化时 , 会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 因为任何碱性食物都会与胃酸反应 , 生成二氧化碳 。 毕竟 , 碳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 而二氧化碳就是酸与碳酸盐反应的副产物 。
【新浪科技|屁真的可以点着吗?】肠道细菌
其次 , 帮助消化的细菌也会释放出气体副产物 。 这就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那部分了 , 因为食物+肠道细菌+体温=可燃气体 。
假设你面前摆着一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比如西兰花、豆类和卷心菜 。 这些食物的共性是 , 它们都含有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 我们的肠道没有消化特定复杂碳水化合物所需的“工具” , 但肠道细菌可以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 。
这些复杂碳水化合物以未消化的状态进入结肠后 , 肠道细菌便会蜂拥而至 , 使其开始发酵 。 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与我们的问题相关的气体——氢气和甲烷 。
屁由哪些气体构成
现在我们知道了屁是如何形成的 。 接下来 , 我们还应当了解屁中究竟含有哪些气体 。 有一项研究对屁的成分展开了详细分析 。
研究人员在让受试者们食用了烘豆或无纤维流食之后 , 用置入肛门的橡胶管收集了他们的屁 , 最终成功识别出了屁中所含的大部分气体种类 。
他们发现 , 屁中最常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 其次则是氧气和硫 。
一个有趣的小知识:硫是臭屁的“罪魁祸首” 。 硫主要来自食物中所含的特定蛋白质 。 如果不想放臭屁 , 就最好少吃西兰花和孢子甘蓝等富含硫的食物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每人每天放的屁约为一升!
除了上述气体之外 , 氢气和甲烷也是屁的主要成分之一 , 总共占了将近一半的体积 。
可燃气体
在屁所含的各种气体中 , 氢气、氧气和甲烷属于可燃气体 , 这意味着很容易将它们点着 。
离开身体后 , 这些可燃气体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 , 因此即使在低温下 , 也很容易点着 。 事实上 , 由于氢气高度易燃 , 它甚至被用作了火箭燃料 。
需要强调的是 , 硫与屁的可燃性无关 , 甲烷才是屁容易点着的主要原因 。
需要多少屁才能点着火?
如今你已经知道屁可以点燃了 , 但这并不代表你应当尝试一番 。 相信我 , 你肯定不想感受屁股着火的滋味 。
就算你能产生可燃气体 , 也并不足以在身后形成火焰喷射器的效果 。 人类每次可以放25至100毫升的屁 , 产生的火焰只能持续短短几秒 。 如果屁能烧上更久 , 我们说不定就会用它们来发电了!
当然 , 如果屁的量足够大 , 还真能帮助我们解决能源问题 , 但前提是我们能克服收集这么多屁造成的尴尬 。
假如你真想制造一台以屁为燃料的火焰喷射器怎么办?平均来说 , 火焰喷射器燃料罐的容积为15至20升 。 这意味着你需要比每天排放量多20倍的屁 , 才能让火焰喷射器烧上一两分钟 。 假如这些屁并非全部由可燃气体构成 , 燃烧时间还会更短 。
你知道吗?曾经有一名女性的屁在手术过程中着起了火 。 在一台宫颈手术中 , 这名病人肠道中的气体被手术使用的激光点着了 , 导致病人受了轻伤 。
结束语
有许多研究专注于考察饮食对屁的频率与强度的影响 。 我们可以通过摄入含气体较少的食物来减少放屁量 。 但有关如何增加或降低屁的可燃性的研究则少之又少 。
总之 , 尽量不要在明火附近放屁 。 尽管不像动画片里描绘的那样容易 , 但屁的确可以点燃 , 所以千万别尝试这么做哦 。 (叶子)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