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蔚来、理想、小鹏们 都是宁德时代的打工仔
文章图片
图1/9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关关
编辑|魏晓
造车的不如卖电池的 。
去年7月 , 资本市场有一场重头戏 。 高瓴资本重仓宁德时代 , 以每股161元的价格 , 认购了100亿元的定增 。 现在宁德时代的股价到了大概370元 , 如果是未减持的情况 , 高瓴资本赚到了约130亿元 。
秉承“价值投资”的高瓴资本 , 在反复地投资、清仓蔚来做短线的情况下 , 从宁德时代闷出了个大萝卜 。
同样发了财的 , 还有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 。
刚过去的五一 , 出身福建宁德的香港人曾毓群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 , 以345亿美元的身家成了香港首富 , 其身后是344亿美元的李嘉诚和321亿美元的李兆基 。
关于“造富”这件事 , 宁德时代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动力电池企业 , 甚至追上了Google、Facebook——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 , 除了曾毓群 , 还有8位高管和早期投资者上了榜 。
这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
前不久 , 在一场企业家高端对话中 , 沈南鹏问了曾毓群一个问题:如果未来车企只剩下10家 , 这10家里面有多少来自中国?
曾毓群说:我觉得70%会来自中国 。
但我觉得曾毓群没说的话是 , 这70% , 都是宁德时代的打工仔 。
在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海造车的今天 , 宁德时代的市值达到了8500多亿元 , 嗯 , 这大概相当于两个百度了 , 超过了绝大多数整车企业 。
宁德时代的市值之所以那么高 , 无非是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企业都绕不开宁德时代 , 几乎所有的电动汽车也都要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
理想CEO李想在2019年年初接受采访时 , 聊过一句话 , 说车企寻找宁德时代合作的方式是这样的:董事长到他们那排队要电池 。
宁德的码头
宁德的码头 , 相信很多车企乃至于投资人都不陌生 。
2016年12月 , 宁德时代启动过一轮定增 , 坊间传闻 , 为了能够入股宁德时代 , 马云曾揣着80亿 , 前往宁德登门拜访曾毓群 , 最终 , 云锋基金拿到了10亿元的额度 。 马云说:我与汽车界的朋友更拉近了一步 。
同一时期 , 为了拿到宁德时代的股权转让 , 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曾两次飞往宁德去与曾毓群见面 。 他觉得宁德时代就是未来的中石油 , 并评价道:这个公司太牛了 。
自2016年之后 , 从2017年到2020年 , 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装机量 , 宁德时代实现了四连冠 , 确实很牛 。 王兴也在饭否上谈过曾毓群 , 说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是比肩任正非的企业家 。
在SNE Research公布的一份数据中 , 2020年全年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装机量为137GWh , 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为34GWh , 占据市场份额的24.82% , 曾经扬言要跟宁德时代“扎一下”的比亚迪 , 排在第四 , 装机量为10GWh , 这家既造电池又造车的企业 , 还不足宁德时代装机量的三分之一 。
在国内 , 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更大 , 根据毕马威中国汽车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整理的一份数据 , 从2018年到2020年 , 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基本上维持在了一半左右 , 这可是半壁江山啊 。
文章图片
图2/9
剩下的半壁江山 , 也就比亚迪还稍微有点市场占有率 。 比亚迪当然也没干瞪眼 , 2020年年初 , 比亚迪做过一个“安全测试” , 将自家的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做针刺对比试验 , 从比亚迪所做实验的结果来看 , 其刀片电池性能更佳 。 后来 , 曾毓群在宁德时代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 , 回答投资者关于电池安全的问题 , 说:有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安全 。
文章图片
图3/9
尽管没有指名道姓 , 大家都知道这是说的比亚迪 , 比亚迪也没坐住 , 其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运飞发微博回怼:不服扎一下 。
文章图片
图4/9
即便如此 , 比亚迪也没能止住市场份额下跌的步伐 。
至于其他的电池供应商 , 所占市场份额从1%到6%不等 , 跟宁德时代一比 , 都属于不够打的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蔚来、理想、小鹏们 都是宁德时代的打工仔】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了 。
今年年初 , 宁德时代微博发了个“电动时代 , 你来不来”的话题 , 话题一出 , 其主要车企客户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东风风神、上汽荣威、蔚来等二十多家企业响应 , 发声“电动时代 , 我也来” 。 有媒体去翻过这个话题的评论 , 有一条很有意思 , 是这么说的:上市8天就荣登创业板一哥问你来不来 , 你不来?
必须得来啊 。 即使你不给一哥面子 , 也得给供应商一个面子不是?
2020年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共6800多款 , 其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就有3400多款 , 占比50% , 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 如果你仔细看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 , 也基本上都是宁德时代的客户 。
以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在美股上市的新能源车企为例 ,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数据 , 2020年 , 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分别占了蔚来供应的的100%、小鹏的83.1%、理想的70.07% 。
从2019年到2020年 , 更直观的一个变化是 , 造车新势力正在成长为宁德时代的核心大客户 。 2020年 , 在宁德时代装机量TOP 10客户中 , 蔚来以3.1GWh的装机量 , 从2019年的的第七一跃成为第一大客户;小鹏以1.71GWh的装机量 , 从2019年的前十开外 , 跻身宁德时代的第三大客户;理想以0.96GWh的装机量 , 也跻身宁德时代的第八大客户 。
文章图片
图5/9
在宁德时代的年报中 , 其第一大客户以约42亿元的销售额占了销售总额的8.45% , 第三大客户以约27亿元的销售额占了销售总额的5.39% 。
再加上第八大客户 , 这三家加起来怎么着也差不多占到了宁德时代销售额的15%吧 。
文章图片
图6/9
去年一年 , 造车新势力们为宁德时代做了不少贡献 , 宁德时代的收入也比2019年增长了9.9%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2019年增长了22.43% 。
文章图片
图7/9
用宁德时代电池的造车新势力们在过去的一年 , 利润如何?
虽然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在美股上市的企业 , 市值也都达到了605亿美元、214亿美元和165亿美元(以5月7日收盘计) , 但三家的盈亏数据都不太好看 , 去年一整年 , 蔚来亏了53.04亿元、小鹏亏了27.37亿元、理想亏得少一点 , 也亏了1.517亿元 , 而宁德时代 , 则赚了55.83亿元 。
换言之 , 造车的 , 还不如卖电池的 。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 , 宁德时代是永远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 观察者网曾有一份报道 , 谈到两名分属于新造车企业和自主品牌的从业人员曾透露宁德时代的电池“很难拿” 。
有多难呢?36氪今年年初有一份报道 , 我直接贴上原话 , 大家感受一下: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货 , 不得不在近期赴宁德驻守一周 。
这是宁德的码头 。
宁德时代的打工仔们
2020之前 , 蔚来常年以负毛利率闻名 , 高瓴资本投资蔚来也都像蜻蜓点水一样 , 沾一下就跑 , 生怕被套牢了似的 。
直到2020年第二个季度 , 蔚来的毛利率才从负转正 , 变成了好看一点的9.7% , 到了第三季度 , 变成了14.5% , 第四季度这个数字是17.2% 。 毛利率的提高也提振了蔚来的股价 , 从2020年第二个季度之后 , 蔚来的股价实现了大爬坡 , 从以往的三美元、四美元变成了今天在四十美元、五十美元晃荡的大好光景 。
这是宁德时代的功劳 。
今年3月2日 , 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毛利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ES8和EC6的贡献 , 李斌表示:新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了 , 特别是电池 。
宁德时代的电池 。 不难看出 , 随着蔚来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 , 其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也有了更多的议价空间 , 换言之 , 购买电池的成本更低了 。
要知道 ,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电池 , 动力电池在整车制造的成本之中要占到30%到40% , 这可是大头 。
除此之外 , 李斌还提到一个问题 , 是关于电池供应的 , 李斌称 , 今年的二季度会有压力 , 主要是供应商宁德时代产能跟不上蔚来的需求 。
动力电池产能不足 , 也是车企们抢着拿货的原因之一 。
2020年宁德时代电池的生产量为51.71GWh , 较2019年提高了9.42% , 46.84GWh的销售量也提高了14.36% , 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出现了增长 。
文章图片
图8/9
对于2020年来说 , 新能源汽车第一个季度的销量最惨 , 之后开始出现上升 , 这种上升的势头一直持续到年底 。 整体来看 , 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36.7万辆 , 同比增长了 10.9% 。 年底之后呢?
文章图片
图9/9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 2021年第一个季度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1.5万辆 , 同比增长2.8倍 。 当然 , 这里做同比没什么意思 , 所有拿今年一季度跟去年做同比的新能源汽车数据都是在耍流氓 。 我们看销量 , 平均每个月的销量基本上相当于去年下半年销量的平均数 , 算是比较可观了 。 以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例 , 三家造车新势力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分别为1.3万、1.2万和2万辆 , 2020年第四季度蔚来的销量为1.7万辆、小鹏的销量为1.3万辆、理想的销量为1.4万辆 , 当然 , 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这三家造车新势力2020年第四季度比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实现了很大增长的背景下 。
从动力电池的老大宁德时代的电池产量增长 , 对比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 其实能看出来 , 以往大家缺电池 , 现在也缺 , 往后缺不缺还不好说 , 这要看宁德时代的业务规模以及各大车企是否有其它路子了 。
但对车企来说 , 总不能一直被电池的产量卡着脖子吧?
在前文提到的那场企业家高端对话中 , 沈南鹏还问了曾毓群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么多车企都要电池 , 你今年的量已经固定了 , 宁德时代要怎么分配?
曾毓群举了两个典型的合作方式 , 第一种是车企与宁德时代在固定的年限范围之内 , 合作量达到固定的数额 , 这种情况下 , 车企可以包下宁德时代的生产线 , 或者支付购买生产线的钱 。 第二种方式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 但对车企每一年的产量波动有要求 , 倘若未达标 , 车企要支付差额 。
对此 , 曾毓群有一句话很人情世故:没有钱的承诺 , 是不认真的 。
曾毓群提到的这两种合作方式 , 特斯拉应该就是第一种 , 据传 , 特斯拉在宁德时代有一条命名为“Z”的生产线 , “Z”是曾毓敏姓氏的首字母 , 在宁德时代 , 这条生产线代表特批 。
今年年初 , 一条关于“蔚来包下了宁德时代一条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的消息从坊间传出 , 事后 , 36氪报道了这一消息 , 称这是一次乌龙 , 蔚来的这条生产线 , 原本是宁德时代预留给特斯拉的 , 被蔚来包下来用以生产100度电池包 。
注意磷酸电池 , 这是个知识点 。 在宁德时代的年报中 , 其电池品类有两种 ,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离子电池 。
目前市面上 , 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的就是三元锂电池 。 尽管曾经比亚迪一度吹捧刀片电池(其核心也是磷酸铁锂电池) , 并为此在微博与宁德时代互怼、互扎 , 胜负似乎也随着市场的占比落下了帷幕 。 二者是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两大主流电池技术路线 , 三元锂电池的优势是整车电耗低、续航更长 ,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是安全性较高、成本更低 。
成本更低很关键啊 。
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议上 , 何小鹏就电池问题透露:目前小鹏汽车20%的P7订单和10%的G3订单来自磷酸铁锂电池版本车型 , 最近6个月电池供应商会是关注点 , 二季度磷酸铁锂电池版本车型产能是爬坡过程 。
对小鹏来说 ,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 一方面是出于保证产能、稳定供货的考量 ,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毛利率 , 所以小鹏的磷酸铁锂电池总结起来就三项:续航略有降低 , 安全性有所提高 , 用户购买时便宜了两万块 。
蔚来想走的路子跟小鹏其实差不多 , 二者都是希望用磷酸铁锂电池缓解三元锂电池的吃紧状况 , 不过蔚来要稍微好一些 , 毕竟 , 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的名头摆着呢 。
至于理想 , 应对电池供应问题的解决方式稍有不同 。 目前 , 理想ONE在售的两款车型均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 。 3月11日的时候 , 工信部装备司发布的第330批新车申报公告中 , 理想申请了4款新品 , 其中3款车型采用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 , 另外一款搭载的是比亚迪全资子公司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 。
再增加一个供应商 , 理想似乎可以更好地保证电池供应的稳定 。 但同时 , 理想应该也不会拥有蔚来在宁德时代的议价能力 。
反正 , 说过来说过去无非就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 。 你可以用更大的需求量去跟供应商谈价格 , 也可以选择“非主流”的产品路径避开更多的市场竞争 , 当然 , 你也可以货比三家 。
宁德时代的护城河
曾毓群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 说他当年在交大上晚自习的时候会饿 , 饿了就会买包子 , 一下子会买4个、6个 , 但其实只能吃两三个 , 这个例子被他用来比喻新能源车的续航:这个和续航里程差不多的 , 你要600(公里) , 其实200(公里)差不多了 。
和蔚来以及小鹏开始选择磷酸铁锂电池一样 , 曾毓群也认为 , 磷酸铁锂电池将来会很有市场 , 因为它比较便宜 , 另外 , 随着充电桩越来越多 , 以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不需要那么长 。
很难说 , 曾毓群是被造车新势力们影响了还是他影响了造车新势力们 。
当然 , 你也可以说 , 这是被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扎的 。 在主营业务上 , 宁德时代不断调整着电池的技术路线 , 曾毓群也表示 , 未来3到4年 , 宁德时代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占比 。
在头部电池生产商占据话语权的今天 , 车企们对宁德时代的态度也很有意思 , 一方面 , 各大车企争相抢购宁德时代的电池 , 另一方面 , 一定程度上 , 车企们开始尝试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 比如小鹏选择宁德时代的同时也选择比亚迪 , 再比如 , 像特斯拉和大众一样自建电池厂 , 车企自建电池厂似乎也成了未来的趋势 。
在2019年的业绩说明会上 , 就整车未来自建电池厂的问题 , 宁德时代做出回应 , 其副董事长潘健说:我们始终相信专业分工的优势 。
在专业分工这件事上 , 李想也在今年4月的一场线上直播中聊过:我们希望能和好的电池厂合作 , 我们做我们专业的事 , 他们做他们专业的事 。
起码短期来看 , 理想并没有自造电池的打算 。
没有这个打算并不代表没有这个野心 。 自造电池 , 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 宁德时代对自己的护城河很有信心 , 曾毓群曾说:我们在动力电池上的技术及相关的管理积累已经超过15年时间 , 具有丰富经验和竞争优势 。
没办法自造电池 , 但车企们可以参与造电池啊 。
比如蔚来搭载的“永不起火”的电池 。 去年10月份时 , 曾毓群在“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宁德)峰会”上表示:宁德时代设计开发的811三元电池系统 , 可轻松通过热扩散测试 , 时间不是5分钟 , 而是永远不起火 。
在一次蔚来发布会之前的沟通会上 , 李斌就这款电池谈到 , “永不起火”是蔚来与宁德时代强强联合的结晶 , 是双方申请了300多项专利的重点结果之一 , 同时 , 李斌表示:蔚来的加入 , 让宁德时代2025年之前实现“永不起火”的计划提前了4年 。
由于这款电池最早是由宁德时代提到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这是宁德时代赋能的结果 。 李斌的这段话很有意思 , 翻译一下就是 , 不要光想着宁德时代 , 打工仔们也是出了力的 , 而且可能还是主力 。
今年1月初 , 蔚来在成都发布了一款150kWh的半固态电池 , 据李斌介绍 , 该电池搭载的车型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 最牛的地方在于:其续航将突破1000公里 。
外界对于“固态电池”这个词汇相当敏感 , 一时间 , 媒体也纷纷猜测 , 谁是这款电池的供应商?是不是宁德时代?
我们可以看一下双方对这件事的回应 , 宁德时代的回应很官方 , 但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 , 只是强调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宁德时代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 , 以及量产制造能力 , 能够支撑我们产品竞争力的持续领先 。
李斌接受采访时则回应 , 对于电池的供应商 , 暂时不方便透露 , 但:蔚来汽车与固态电池供应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 且肯定是业内最领先的公司 。
这种态度 , 可以说很值得玩味了 。 至于蔚来是不是有换供应商的想法 , 或者是在宁德时代面前想拥有更多的议价权 , 这就得你自己品了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