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过蝈8433
来源:秦朔朋友圈
从娱乐至死到“愚”乐至死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 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 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 ”
——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
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近期的几个热点 , 不免读出一点“赫胥黎”式的黑色幽默:粉丝为了爱豆拉票不惜雇人倒牛奶;成都出现不少“宠物盲盒” , 让许多幼猫幼狗惨死盒中;中国人寿数名工作人员 , 手举写有“XXX意外身故获赔1200000元”的KT板笑容满面地走在大街上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文章图片
图1/5

这三则新闻 , 第一时间让人愤怒 , 第二时间令人迷惑 , 这些“谜之行为”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做这些事情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态?事件里的每一个人 , 或因工作或因爱好 , 无意或不得不参与其中 , 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执行者;同时也是独立个体 , 有自己的心情和逻辑 。 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是怎么想的?
比如追星倒牛奶事件 , 媒体评论呼吁“理性追星” , 自然没有错 , 但除了粉丝以外 , 品牌方、活动的设计者也很有问题 , 如果把活动设计成让粉丝买牛奶捐助贫困山区小孩不是就很好吗?还有倒牛奶的人 , 看上去也是很老实的农民 , 为了钱他们去“执行”这份工作 , 但是如果只要给瓶盖 , 为什么不把酸奶倒进别的瓶子里 , 自己留着喝或者送人 , 虽然费时费力一些 , 但也比白白浪费来的好啊 。
又比如购买盲盒的人士 , 据说网上还有不少“9.9宠物盲盒”在出售 。 那些下单的人真是喜欢宠物的人吗?他们出于什么动机下单?到底是在购买“盲盒”的惊喜快乐 , 还是要体验收养宠物带来的爱与温情?
再比如中国人寿的“举牌”事件 , 照片中的工作人员也不过是事件的执行者 , 但策划该事情的人 , 其动机也令人懵圈 , 意外身亡保险索赔还成了喜事了?这不仅有悖公序良俗 , 还让人不禁联想 , 是不是这家保险公司此前一直都是不赔款的 , 难得赔一次 , 就要借机大肆祝贺 。 总之 , 不论什么动机 , 照片中都透露着满满的愚蠢和恶意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文章图片
图2/5

在愤怒、迷惑以后 , 笔者有了一些思考 , 把三件事联系起来看 , 发现有一丝共性——我们的社会正因娱乐的泛化 , 让很多商业行为失去了边界甚至是底线 。 同时也影响制约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 有意无意地参与、“执行”了一系列错误愚蠢的事件 。
有一本书叫《娱乐至死》 , 书中写道 ,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 毫无怨言 , 甚至悄无声息 , 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
这本书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 抨击了当时电视媒体、大众文化对时代精神的腐蚀 。 但到了今日的互联网时代 , 互联网超越电视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
如果说 , 电视时代是娱乐至死 , 那么到了互联网时代更是“愚乐至死” 。
信息泛滥成灾、全面过度的娱乐化让我们越来越蠢 , 越来越失去思考能力 , 也让社会变得更加冷漠残忍 。
是全民娱乐的造梦工程 , 让人们为了追星失去理性;
是全民娱乐、利益至上的营销理念 , 让品牌商、节目制作者只考虑业绩收益 , 忽略营销上的设计环节 , 让保险公司的营销方“丧事喜办”忘了公序良俗 , 让宠物店老板推出“宠物盲盒” , 利用低价促销而不顾动物死活;
是一味追求所谓个性“体验” , 追求及时的快感 , 才会对“宠物盲盒”下单 , 享受“拆盲盒”的乐趣 , 而不是为了收养宠物的爱和温暖 , 活生生的动物生命在下单者眼里和无机玩具没有区别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文章图片
图3/5

蠢与恶的系统
笔者曾在去年一篇分析杭州化粪池杀妻案的文章《消失的爱人》里提出一个概念——“恶意社会”:多种层面的恶互相交织 , 构建起一个恶的系统 , 最终形成一个恶意满满的“恶意社会” 。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成为“恶意社会”的受害者 。
但伴随近些年各种匪夷所思的社会事件的发生 , 笔者发现“恶”不只是人性的原罪 , 大部分的恶其实是和“愚蠢”相关的 , 是愚蠢让我们的认知变得狭隘低下 , 成为无脑的执行者或者某些不好事件的助推手 。 但愚蠢 , 恰恰又是我们可以去避免、改善的 。
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恶” , 是因为我们正变得“越来越蠢” 。 “愚蠢”不是指个体的愚昧 , 而是 , 哪怕是理性计算的个体 , 最终在某些氛围引导下也形成一个“又恶又蠢”的系统 。
就像这三个热点事件 , 背后各自都有一根很可悲的链条 , 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打算 。 在倒牛奶事件里 , 品牌只要销量、粉丝只要瓶盖、倒奶工只为收钱;在“宠物盲盒“事件里 , 店家为了卖钱 , 买家为了省钱 , 物流为了赚钱;在人寿保险的事件里 , 策划方是为了“推广” , 工作人员也不过是“执行” 。 每一个环节都是理性的 , 每个人都经过计算 , 但结果却十分恶劣 。
可以说 , 在链条上的人们 , 都只是一个环节 , 人们无法也很难看到整个系统全貌 , 在“一叶障目”下有意无意成为了恶的帮凶 。
我们为什么会“一叶障目”呢?是因为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更加复杂了 , 让组织合作分工有了更加复杂的形势 。 我们既看不到上游的动作、也看不到下游的环节 , 做很多事情也是在“瞎子摸象” 。
就像购买“宠物盲盒”的人士 , 他看到短视频里毛茸茸的小动物 , 然后冲动下单 , 但他却没有去思考 , 这些活体动物本身的健康、运输中的存活等一系列问题 。
有一句话说:雪崩的时候 ,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其实就是每个人都在为“一个环节”买单 , 但最后整个链条、系统却爆发出惊人的“恶”的能量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文章图片
图4/5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变蠢的?
笔者认为这些年自己也在变蠢 , 复盘了一下自己的信息路径 。 发现我们时代有三板斧:流量算法、营销PUA和社交媒体 , 让我们既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 更难以去触及真相 。
首先 , 流量至上的信息算法“投喂”让我们狭隘闭塞 。
在追求注意力经济的当下 , 热搜热点抢占了我们大部分注意力 。 一位96岁的摆摊老奶奶走红、一位帅帅的藏族男孩“丁真”走红、一位多年拉拉面的“拉面”哥走红、一个长相酷似马云的乡村儿童走红……一些普通人因某些特点在互联网被无限放大意外“走红” , 这又引来很多闲人、主播去“蹭流量” 。 然后又因为高“流量” , 我们普通人每天都在被这些信息投喂推送 。
看上去我们获得信息是自由的 , 我们似乎了解天下的一切 , 但就像柯勒·律治的诗句写的——“到处都是水 , 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 大部分的信息甚至都无信息量可言 。 只是一个无厘头的片段、一闪而过的搞笑 。 但可能偶尔关注了一些 , 此后相关信息就会被不断推送 , 直到让我们认为世界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世界 。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巨头带动的“算法”世界里 , 互联网正用一套“算法读心术”制造一个又一个所谓网红 , 让我们买下一堆商品或者服务 。 并让我们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方式 , 让每个普通人变成“广告人” 。 我们既是消费者 , 也是互联网上的生产者 。
人们开始陷入一场死循环 , “流量——注意力——流量——注意力变现——下一个流量” 。
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的故事 , 主人公从出生就被放在一个巨大的影棚下 , 他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真人秀节目 。 他自己有真情实感 , 但他的工作、生活、甚至家庭关系其实都是被媒体设计出来的 , 主人公却浑然不觉 。
楚门的英文名字——TRUEMAN , 意为“真实的人” , 其实是对美国大众文化的尖锐讽刺 。 无处不在的娱乐媒体 , 把生活变成了表演 , 什么都要带点“流量” 。 和我们当下也很相似 , 在这种流量思维下 , 人们目光短视又急功近利 , 做事情不愿意“多想一步” 。 就以倒牛奶事件为例 , 但凡品牌商、制作方能在赛事设计上“多想一步”就能达到多赢的局面 。
流量制造了“信息茧房” , 我们在“信息茧房”中认知也会闭塞狭隘 。
其次 , 粗鄙、泛娱乐化的营销对我们进行了PUA 。
为了C位、做网红 , 商业上的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 比如熊市里有一些楼盘的雷人广告 , 十年前 , 杭州房子卖不动 , 楼市出现了一句惊人广告语:“你可以不买房 , 除非你搞定丈母娘 。 ”从此后 , “丈母娘”和房子挂靠至今 。 现在还有不少文章调侃丈母娘才是房价指数的最终推动力 。
这句广告语还不算很雷 , 毕竟多少写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 更有甚者打出“结婚不买房 , 就是耍流氓”的极端口号 。 不知不觉中 , 广告通过各种“段子”洗脑了人们的观念:结婚一定要买房 , 还要买“书香为邻”的学区房 , 最好还要买“全城仰望”的中心豪宅 。
结婚买房的观念 , 不过是父母长辈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 本来只是私底下的语重心长 。 但是被广而告之当成口号宣传 , 性质就不一样了 。 在我们国家口号标语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 , 经这些广告段子手的宣导 , 人们也越来越把结婚、房子捆绑在一起 。
除了房地产外 , 还有不少恶俗粗暴的广告内容 , 弹眼落睛 。 它们从视觉到语言 , 无不流露着粗鄙的价值观 。 当2020年新冠疫情大暴发 , 日本给我们捐助物资时写到“山川异域 , 风月同天” , 简简单单八个字 , 带给大家无边的感动 , 让我们重新看到文字的力量 。
看看我们周围 , 充斥着椰树广告、借贷广告 , 充满了色情、暧昧和粗鄙 。 哪怕是成年人 , 一直浸润在高密度、粗鄙化的广告信息中 , 也会被商品广告的粗暴洗脑 。 我们不知不觉会把商家的主张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 正所谓“入鲍鱼之肆 , 久闻而不知其臭” 。
最后 , 社交媒体的示范效应 , 也助推了某些愚蠢行为 。
经济学里经常谈示范效应 , 指的是我们的消费水平经常受到身边人们的影响 。 在短视频、主播遍地的时代 , 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
以“宠物盲盒”事件为例 , 一些视频平台就有博主在靠“宠物盲盒”博流量 。 一位微博网友称 , 自己之前看过一个UP主发的此类盲盒开箱视频 。 在视频平台上 , 有不少乌龟、仓鼠的“宠物盲盒”开箱测评 , 其中一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高达7万多 。 还有一类博主为了蹭“宠物盲盒”的噱头 , 将自家的宠物装在箱子里 , 进行开箱 , 蹭取所谓的流量 。
“宠物盲盒”的火爆不仅体现在电商平台的交易量上 , 还反映在社交平台上的关注度 , 很多人蹭着“宠物视频”的热度 , 把“宠物盲盒”开箱当成“惊喜”的噱头 。
当这种经过滤镜、剪辑出来的“惊喜”小视频 , 9.9元的优惠价格 , 以及“电商一键下单”的便捷设置 , 很容易让人一时冲动就买单 。 下单的人都来不及细想 , 这些动物怎么运输 , 要几天?为什么这么便宜?运费够不够?电商的快速便捷 , 鼓励及时行乐 , 讨厌延迟满足 , 9.9元的低价也让人们轻而易举地就为冲动买单 。
9.9元 , 这是生命的价格 , 电商让很多东西都变得十分廉价!
总结一下:算法推送的信息茧房让人闭塞狭隘、各种营销洗脑了我们的三观、社交媒体示范助推了很多愚蠢行为 , 结合电商的便利 , 让我们既冲动又愚蠢地一次次“买单” 。
但真正买单的 , 并不是这些参与者 , 而是那些被浪费掉的资源、被毁灭了的生命、被污染了的地球、被消耗的世界 。
这些愚蠢和恶意 , 透支了世界微弱的爱和善良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
文章图片
图5/5

《美丽新世界》的寓言
当然互联网是中性的工具 , 关键是看我们自己如何使用 。 如果我们放纵天性中的冲动惰性 , 那么就会形成一张“又恶又蠢”的网络 。 但如果 , 我们懂得自我约束 , 学习提升 , 互联网也是很好的工具 , 很多人都在碎片时间、海量信息中得到成长 。
但约束人性又谈何容易 。 网上经常有讲“自律”的文章 , 笔者认为自律不只是运动健身、工作学习 , 而是在鼓励天性放飞、及时行乐的时代里 , 有一些清教徒式的克制和严谨 。
我们曾经以为机器是压抑人性的 , 就像卓别林电影里表现的那样 。 但我们的时代恰恰不是 , 机器是在讨好、投喂人性 , 爱什么给什么 , 极度的宽松与自由 。 就像在小说《美丽新世界》里 , 虚构了一个公元2600年的“美丽新世界” , 统治从基因就已经开始 , 各种技术主义让社会秩序井然 , 人们的生活美丽无比 。
住在新世界里的人 , 如果还不快乐 , 还有解忧丸 。 他们也不再需要看书或者欣赏艺术 , 因为拥有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随时随地的快乐 , 一切唾手可得 。
【秦朔朋友圈|追星倒牛奶、宠物盲盒、丧事喜办:娱乐至死还是“愚”乐至死?】在这座快乐的乌托邦里 , 人们什么都有 , 唯独没有了痛苦、思考和意义 , 和生命的本能 。 但这还是人类吗?或许 , 这才是人类“灭绝”的前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