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高速操控实现 高效低耗电子器件更“近”一步
科技日报讯 (洪恒飞 柯溢能 采访人员江耘)科技日报采访人员5月6日从浙江大学获悉 , 该校物理学系郑毅研究员课题组与联合团队 , 首次在黑砷二维电子态中发现了外电场连续、可逆调控的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 , 实现了对自旋的高速精准控制;同时在全新的自旋—能谷耦合的Rashba物理现象中 , 发现了新奇的量子霍尔态 。 相关论文当天刊发于国际期刊《自然》 。
电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每个电子携带一份内禀的电荷 , 其集体运动产生的电流驱动了照明、晶体管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 。 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粒子 , 电子还携带另外一个基本物理量 , 即自旋 。 如何操控自旋 , 研制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电子器件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和工程领域孜孜追求的目标 。
常见的晶体管运行 , 通过场效应在沟道中注入和抽离电荷实现开关 。 但作为与电荷具有同等内禀地位的自旋却极容易受到干扰 , 无法简单地生成运动控制阀门 。 “要实现自旋驱动的电子器件 , 就必须先有效地操控自旋的取向 , 进而可以用自旋阀门来控制电子的通过与否 。 ”郑毅介绍说 , 重元素二维材料体系使得电子自旋的高速精准控制成为可能 。
郑毅团队在对薄层黑砷微纳器件的研究中 , 成功发现加入外电场时 , 黑砷二维电子态系统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连续、可逆的打开和关闭 。 这也为后续自旋器件的开发找到了一个控制电子通行的高速开关 。
“该研究将对高效率、低能耗自旋电子器件研制提供坚实基础 , 对进一步加深量子霍尔现象的理解 , 以及依托拓扑超导器件的量子计算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谈及应用前景 , 郑毅说 , 未来 , 科研人员有望利用自旋轨道耦合实现高效的自旋调控 , 开发自旋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 。
【驱动|电子自旋高速操控实现 高效低耗电子器件更“近”一步】[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电子商务|美容贷“抹黑”征信 谁来负责?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Windows|微软解释在Windows 11上为何部分驱动可追溯到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