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点石成金”

初夏时节的闽北山区 , 万物并秀 。 福建省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内 , 一株株茶树嫩芽迎风摇曳 , 散发出阵阵清香 。 最近几天 , 趁着天气晴好 , 武夷山茶农杨文春正忙着在茶园里与工人们一起采摘茶叶 。  
“科技特派员帮了大忙 , 与周边茶园相比 , 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色泽更绿、香味更足、口感更鲜爽 , 备受消费者青睐 。 ”2018年 , 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团队的指导下 , 杨文春尝试在自家茶园里套种大豆、油菜 , “试种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 不仅茶叶的产量、品质有所提升 , 价格也比之前高出近30% 。 ” 
“茶叶的品质、产量与土壤密切相关 , 但随着茶树种植时间越来越长 , 茶园土壤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 ”经过长期调研 , 廖红团队发现 , 常年种植茶树对土壤养分消耗过度 , 容易造成茶园土壤退化 。 与此同时 , 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茶叶品质下降等问题在茶区逐渐严重起来 。  
为此 , 廖红团队提出了以茶豆、茶菜套种提高茶叶产量和减少病虫害为特色的生态茶园建设方案:即在每年的5月底 , 在每行茶树间套种大豆;等到9月 , 再把大豆压青还田;到了10月 , 在每行茶树间种植油菜 , 第二年的3月底再把油菜埋入土里 , 转化成绿肥供给茶树 。  
好生态带来了好收益 。 “在茶园套种大豆、油菜 , 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 , 还能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 , 一举多得 。 ”2019年 , 尝到甜头的杨文春还联合周边的50多户茶农成立专业合作社 , 推广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 。 “据测算 , 茶农年户均增收超过6万元 。 ” 
在廖红团队的影响下 , 越来越多的茶农从观望到尝试 。 廖红说 , 2016年至今 , 该团队已在武夷山、安溪等地建立多个生态茶园示范点 , 示范面积累计超过3万亩 , 辐射面积超过30万亩 。  
在闽北 , 像廖红这样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 。 南平市自1999年起将科技人才下派到农业生产一线 , 为农民提供最急需的科技服务 , 至今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39万人次 , 实现了1634个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 。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如今 , 科技特派员队伍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 南平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 ,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 , 南平市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从1999年的33%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 。  
【|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点石成金”】南平市市长袁超洪说 , 乡村要振兴 , 产业是基础 , 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 。 下一步 , 南平将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 聚焦乡村振兴 , 在拓展服务领域等方面求创新求突破 。 采访人员张华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