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貌|揭示人类如何形成适应环境的体貌特征

【体貌|揭示人类如何形成适应环境的体貌特征】本报讯(采访人员 季征)近日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揭示了东南亚土著体貌表型对热带雨林环境适应的新分子机制 , 这一研究结果为理解人类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信息 。
在前期野外调查中 ,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宿兵研究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柬埔寨东北部热带雨林里的土著中存在非常古老而特有的母性遗传世系 , 这些土著可能代表了走出非洲以后约6万年前定居在亚洲南部早期人类的隔离后裔 , 是研究多样化表型对环境适应机制的理想人群 。 为进一步探讨柬埔寨土著体貌表型对热带雨林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与进化规律 , 宿兵研究组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组合作 , 对柬埔寨土著的全基因组数据开展了系统分析 。 研究发现柬埔寨土著位于东亚人群系统发育树较根部的位置 , 与其他人群的分歧明显 , 该群体与体貌表型相关的基因有错义突变或受选择突变 , 可能最终影响了体貌表型 。 此外 , 研究人员发现 , 在柬埔寨土著中发现的受选择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在具有相似表型的非洲狩猎——采集人群以及其他人群中并没有发生富集 , 东南亚土著的身高、头发形态和面部轮廓表型可能是独立起源和平行进化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