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 , 诗人屈原仰望苍穹 , 发出“天问” 。 两千多年后 , 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 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 ,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 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
在太空中长途跋涉295天 ,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后还有哪些使命和看点?
着陆火星 使命不凡
成功着陆后 , “绕、着、巡”的串联任务终于进行到最后一步 。 首先 , 着陆器将着陆信息通过环绕器转发地面 , 先后完成坡道及太阳翼天线展开 , 火星车在第一时间将成功展开的消息传回地面 。 一切就绪后 , 祝融号火星车将自主驶离着陆器 , 抵达火星表面 , 开启新的征程 。
【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即将荒野求生90天】探测火星不仅是工程任务的突破 , 更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
除了常规的通讯、能量来源(太阳能帆板)、支撑结构、动力系统等部分外 , 天问一号整体上携带了13种科学载荷 , 其中7个在火星上空的环绕器上 , 分别是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 。 6台分布在火星车上 , 分别是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地形相机 。
它们共有五大使命 , 主要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 , 将给我国带来探测火星的一手资料 。 其中 , 与气象有关的研究项目将收集有关温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的大气数据 , 并研究火星的磁场和重力场 , 这些也将解答大家的疑惑——火星究竟是什么样的气候 。
后续 , 除了火星车要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外 , 天问一号环绕器也将继续工作 。 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告诉采访人员 , 环绕器将在完成着陆过程的中继通信任务后 , 在周期为两个火星日的停泊轨道上运行一圈 , 之后在近火点实施变轨机动 , 将轨道变为周期为三分之一个火星日的中继轨道 , 这样一个火星日内 , 环绕器可为火星车提供一次近火点中继通信和一次远火点中继通信 , 为后续的巡视探测任务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
火神“祝融” 荒野求生
火星的环境是出了名的恶劣 , 要想完成使命 , 火星车首先得存活下来 。 这就需要祝融号足够强大 。
中国曾数次造访月球 ,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但月球与火星最大的不同 , 便在于月表近乎真空 , 而火星有大气层 , 这大大增加了探测火星的难度 。
如果只是看图片 , 火星的地貌似乎与地球上的沙漠戈壁无异 。 事实上 , 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 , 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还多 。 狂风会掀起大量的沙尘、石块 , 形成特大沙暴 , 让祝融号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设计师们使用了一种新材料 , 这种材料不易沾上灰尘 , 即使沾上 , 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 火星表面还密布着石块等障碍物 , 这就使得火星车的行驶需要更加“小心翼翼” , 以免被障碍物卡住造成操作的迟滞 。
那么如何让火星车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妥呢?在北京的实验室中 , 有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 。 当在火星上遇到复杂的路况时 , 地球上的火星车将对火星路况进行模拟行驶 , 确认无误后才会发出指令 。
按照计划 , 90个火星日后 , 火星车将结束巡视探测工作 , 环绕器也将进行轨道调整 , 从而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
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的案头 , 摆放着一枚精美无比的蓝色蝴蝶标本 。 据贾阳透露 , 火星车的设计灵感 , 正是来自这枚蝴蝶标本——无线电成了它的复眼 , 天线成了它的触须 , 而火星车的车标 , 设计灵感也是来自800年前的印章文物 。 科学和诗意 , 在这一刻交融、升华 。
全球瞩目的祝融号这只“火星蝴蝶” , 后续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惊喜呢?请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据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人物|马斯克:打算在火星上实行直接民主制
- 数据|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首个成果面世
- 马斯克|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
- 火星任务|参考封面 | 2021,应对重大挑战的一年
- SpaceX|马斯克:SpaceX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最晚10年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来自|来自地球,向往火星:年度人物马斯克的“移民外星梦”,竟然来自这个“秘密”
- 进展|柔性大应变传感器基础研究获进展并在火星工程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