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港莞联动协同创新 大湾区里有大机遇

年收入超过9亿元人民币 , 同比净增长125% , 这是去年近20家有香港元素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取得的成绩 。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是港莞联动协同创新的缩影 。 湾区内资源、人才等要素集聚 , 在广东东莞碰撞出新的发展机遇 。
【机器人|港莞联动协同创新 大湾区里有大机遇】成立于2014年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 , 利用东莞松山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 搭建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 , 成为一个面向内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机器人和智能硬件创业平台 。
十多年前 , 石金博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 。 毕业后 , 她回到内地创业 。 2011年 , 她创立的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落地松山湖 。 这是一家旨在推进小型生产线自动化的机器人企业 , 现在这家公司已成长为拥有全品类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 , 产品品质和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
石金博说 , 香港的学习经历为她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学术训练 , 而东莞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 。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香港的创业团队 , 并由此带来了更多内地的智能制造企业聚集 。 截至去年 , 基地共孵化了80家创业企业 , 累计产值超过35亿元 , 成了东莞智能制造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
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机械工程专业时 , 陶师正就对电动船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学校就在海边 , 有机会接触一些像帆船、帆板之类的海上运动 。 这些使用汽油发动机的船只 , 噪音很大 , 味道也很重 。 当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 , 想去寻找电动的方式替代传统的燃油机 。 ”
有了这个想法后 , 他和其他三位香港科技大学的同学一起成立了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 导师李泽湘为他们提供了资金和实验室 , 随后他们就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头扎进了相关技术的研究 。
“香港和东莞的深度合作 , 让我们看到了把技术变成现实的清晰路径 。 ”陶师正说 。 2015年硕士毕业后不久 , 他选择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作为逸动科技的总部 。
松山湖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更像是为他们的智能船舶梦想量身打造的孵化场地 。 当地政府积极提供支持 , 在得到不污染水体、不改变生态环境的承诺之后 , 同意了逸动科技使用这片水域测试产品的申请 。
6年后 , 逸动科技在智能船舶这一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水平 , 合作及代理商遍布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
“香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前沿的技术、了解全球市场 , 而东莞有着强大的产业链资源和市场需求 , 松山湖基地又聚集了一大批同行互动交流 。 这种良性结合给了我们瞄准全球顶尖水平的信心 。 ”陶师正说 。
作为一家总部在东莞、在深圳和香港都设有办公室的企业 ,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陶师正的企业带来了诸多利好 。
“港珠澳大桥和不久后开通的深中通道正在使大湾区的人员、资源流动越来越便利 。 通过整合各个地方的优势 , 大湾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 区域内的企业也会有更强大的全球竞争力 。 ”陶师正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