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技赋能实战 安徽着力打造“智慧皖警”

5月18日上午 ,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合肥举办新闻发布会 , 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东明等到会介绍“践行总要求 打造‘五个公安’”情况 。 据悉 , 近年来 , 安徽通过打造“智慧皖警” , 不断促进现代科技手段与警务工作深入融合 , 全面提升安徽公安工作整体效能和核心战斗力 。
“通过集中数据资源、支撑全警应用、持续赋能实战 , ‘智慧皖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从上到下取得了新突破 。 ”张东明介绍 , 安徽省公安机关坚持“四实四用”导向标准 , 统筹建设“智慧皖警1+10+N”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 , 即以1个“皖警智云”大数据中心为基座 , 优先建设皖警智能“十大骨干应用方向” , 创新丰富“N”个个性化、多样化全警大数据应用 , 不断推动数字警务、智慧警务赋能公安“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 , 形成“省市协同、错位建设、有效对接、一体运行”的建设模式和“1+16”的总体格局 。 截至目前 , “皖警智云”省级大数据中心已具备2.5万核计算和40PB存储能力 , 汇集各类数据1200余类 , 2.6万亿条 , 上线9大类50余种工具引擎 , 开发综合应用和智能应用19个 , 构成服务全警的“大基座” , 日均提供服务超过10万次 。
经过2年多持续建设 , 当前“智慧皖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已初步形成 , 通过运用大数据持续、动态刻画“人、案、车”等公安管控要素 , 努力打造主动警务、智慧警务 , 显著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和整体效能 。 坚持以实战需求为牵引 , 积极构建“一网、一图、一平台”的融合通信体系 , 实现公安信息网、移动信息网、视频专网、宽带专网、PDT专网等5张网络全面互通 , 定位、语音、视频、状态等业务信息在“一张图”上全面融合 , 搭建集可视化指挥、情报研判、勤务管理、应急联动等4大业务域的综合性平台 , 实现监测预警、研判决策、指挥调度、行动掌控等一体运行、有效闭环 , 让大数据与指挥要素无障碍联动 , 精准赋能一线 。 近期 , 安徽公安推动建立大数据合成研判中心 , 以大数据分析研判主动服务现实警务工作为牵引 , 推进全省公安大数据、信息通信等各类资源、能力的统筹利用 , 探索符合安徽公安实际的大数据智能化实战新模式 , 实现“五个一网打尽”的工作目标 。
同时 , 安徽智慧公安建设瞄准基层民警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应用难点、热点问题 , 全力破解信息化应用问题 , 持续推动全警应用的普及与深化 。 针对采集繁杂问题 , 以自动感知获取为主、人工无感采集和社会信息接入为辅 , 在提高数据采集质效的同时 , 最大限度减轻民警负担 , 目前大数据中心自动采集的数据占比98% 。 针对权限倒挂问题 , 建立“民警按需申请、警种依规审批、动态安全管理”的授权流程 , 系统面向全警开放 , 权限向一线倾斜 , 累计开通用户4.2万余人次 , 县分局占比达77% 。 将人像比对功能嵌入业务系统 , 赋能一线1404个身份证办理点、1322个交通事故非现场违法处理窗口 , 日均服务8.2万次 。
【数据|科技赋能实战 安徽着力打造“智慧皖警”】张东明介绍 , 近年来 , 安徽公安通过借助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智慧皖警”科研攻关中心、公安部科技研究计划项目、省“科技强警专项”等平台 , 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 , 着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在公安领域的应用研发 ,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 先后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奖10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3项 。 仅2020年 , 就通过组织申报省科技计划科技强警专项项目 , 获科技厅立项14项 , 并在“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中 , 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5项 , 获奖项目总数排名全国第3 。 (胡昕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