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解读:隔绝虚拟货币暴涨暴跌风险

去年下半年以来 ,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暴涨暴跌 , 成交大幅增长 , 吸引了包括中国交易者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参与 。如何不被虚拟货币暴涨暴跌风险波及 , 成为监管层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央行重申数字代币不能用作支付形式后 ,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5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 。
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 , 坚决抵制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 , 不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和支付结算、宣传展示等服务 , 同时提示社会公众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 不要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炒作活动 , 谨防个人资金受损 。

数字货币|《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解读:隔绝虚拟货币暴涨暴跌风险
文章图片

虚拟货币自诞生至今一直颇受争议 , 至于价值何在 , 从各国政府、专家到普通民众 , 都难以给出令公众信服的解答 。认可者认为 ,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载体 , 核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方案 , 这种技术如果利用到传统金融领域 , 可增加安全性、去中心化、供应量有限 , 有可能取代法定货币;质疑者则认为 , 虚拟货币炒作只是借着区块链技术的噱头 , 不具有货币的本质属性 , 包括不像金银有内在价值 , 或者纸币有国家信用做背书 , 更不用提普及性和稳定性 。
【数字货币|《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解读:隔绝虚拟货币暴涨暴跌风险】过去一年多 , 比特币由最低每枚3800美元涨到最高的近65000美元 , 其他虚拟货币同样鸡犬升天 , 上涨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美联储在疫情后不断释放流动性 , 造成包括美股、美国楼市以及虚拟货币之类的资产价格疯狂上涨 。在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下 , 全球资金涌入炒作 , 造成大幅波动巨量成交态势 。
虚拟货币一直以来均未被中国监管部门接纳 , 2017年央行等七部门曾联合公告 ,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涉嫌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 。然而 , 并不影响部分国人也想进去分一杯羹 , 参与者不在少数 。即便境内交易平台早已被清理 , 但一些境外交易所仍在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 , 包括欧易(OKEx)、火币、币安、泰达币交易所等 , 国人可以利用国内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 , 通过这些平台交易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
虚拟货币暴涨暴跌一方面给参与者带来了风险 , 此前因投资比特币亏损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耳闻;另一方面 , 如果国人参与过多、交易额过大 , 一旦虚拟货币大跌造成大规模爆仓 , 可能波及国内金融体系 。如今年5月12日一天全球就有近20万人爆仓 , 损失合计112亿美元;17日又有20多万人爆仓 , 最大爆仓损失达9000万美元 。
此次三大协会不仅禁止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便利 , 还强调虚拟货币无真实价值支撑 , 价格极易被操纵 , 相关投机交易活动存在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多重风险 , 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 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 。可见监管部门已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虚火”的风险 。
应该说 , 境外的虚拟货币炒作并不是我们的监管机构可以控制的 , 但为了防范被风险波及 , 包括央行、三大协会在内的监管层 , 可以让金融机构不为国内交易者参与提供便利 , 在金融机构与虚拟货币交易中间设置隔离带 。如此 , 即便虚拟货币未来大幅波动 , 也不会对国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同时 , 监管层一再揭示虚拟货币的本质 , 引导国人注意风险 ,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更少的个人受到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