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寿命的 , 即使像太阳这样的巨大恒星 , 终有一天 , 当组成它们的气体物质燃料殆尽的时候 , 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点 。 但是即使它们即将寿终正寝 , 这个过程也是极其漫长的 , 绝不是像吹灭一支蜡烛一样 , 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 然而科学家发现的事情的确是这样:宇宙中一些恒星突然之间就消失了 , 它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目前尚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
恒星之死
科学家已经知道 ,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 , 它们也有一个生命的极限 。 恒星的质量越大 , 其寿命越短 , 反之 , 质量越小的恒星 , 它们的生命则越长 。 当组成恒星的气体物质燃烧殆尽时 , 就会经历死亡的过程 , 一般来说 , 恒星之死有三种结局: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成为一个黑洞 。
具体来说 , 当一颗质量不超过太阳质量1.44倍的恒星死亡时 , 就会变成一颗白矮星 , 这就是著名的钱德拉塞卡极限 。 白矮星最后会变成一颗黑矮星 , 如果是成为一颗黑矮星的话 , 那几乎意味着永恒 , 因为科学家认为一颗黑矮星的生存极限可能超过了宇宙的年龄 , 也就是说 , 自从宇宙大爆炸138亿年以来 , 可能还没有一颗真正意义上的黑矮星形成 。 我们的太阳最后就会成为一颗黑矮星 。
另外 , 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为1.5-3倍太阳质量 , 那么 , 它死亡之后就会变成一颗中子星 , 这个极限值就被称为奥本海默极限 , 中子星最后也会变成一颗黑矮星 。
如果一颗恒星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 , 那么 , 当它死亡时就会塌缩成为一个黑洞 , 这就是史瓦西黑洞 。 按照霍金的理论 , 由于能量辐射 , 黑洞最终也会消失 。
对于一颗恒星来说 , 无论最终会走向哪一种结局 , 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 比如 , 我们的太阳最后要变成一颗白矮星 , 还需要大约45亿年的时间 , 即使一颗恒星最后变成一个黑洞 , 那个过程最快也要持续几个月的时间 , 也就是说 , 一颗恒星不会像吹灭一支蜡烛一样突然“熄灭” 。
突然“熄灭”的恒星
尽管从现有的理论上讲 , 一颗恒星绝不会“突然熄灭” , 但是科学家确实已经发现了一些恒星“突然熄灭”的证据 。
来自瑞典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理论物理学家Beatriz Villarroel教授和她的团队 , 从2017年开始 , 对最近50年来的天文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 , 夜空中至少有800颗恒星在最近50年来的某个时刻“突然消失了” , 而这个过程居然发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 。 由于最近50年来积累的天文观测数据堪称海量 , 因此 , Beatriz Villarroel教授估计 , 真正类似的现象可能远远超过目前所统计的数字 。
那么 , 这些“突然消失”的恒星 , 究竟去哪儿了?
对此 , 科学家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 。
一种解释认为 , 这些突然消失的恒星 , 事实上刚好塌缩成为一个黑洞 , 而这个史诗级的过程 , 恰好被我们发现了 。 但是这种解释也有明显的缺点 , Beatriz Villarroel教授就认为 , 恒星塌缩成黑洞的事件 , 就我们的银河系来说 , 大约每1000年才能发生一次 , 因此 , 我们不太可能如此幸运地“恰好”观测到其中的一次 , 更遑论800次了 。
另外一种可能更加令人信服的解释认为 , 突然消失的恒星 , 可能恰好是外星文明的“标签” 。 科学家认为 , 当一个文明发展到足够发达的高度时 , 就必然会发展出恒星工程技术 ,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戴森球 , 这是目前关于恒星利用工程最广为接受的终极文明技术 。 当然 , 还有一种解释是 , 这些突然消失的“恒星” , 事实是外星文明的巨大星际飞船 , 因此 , 它们可能只是移动了位置 , 而不是“消失”了 。
无论作何解释 , “突然消失”的恒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 也许 , 以上两种解释都没有贴近事件的真相 , 原因是我们的技术文明尚未达到能够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的高度 , 当然 , 也可能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正确的 , 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 技术的进步 , “突然消失的恒星”之谜 , 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 。
那么 , 你对此有何看法呢?
【黑矮星|宇宙中约800颗恒星突然消失,它们去哪儿了?】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快来关注ALENG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