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 , 厦门大学人类研究所所长王传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主任杨益民与《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袁越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分享了关于《智人之路》的内容和阅读感受 。
文章图片
【人类|好看的硬核科普!现象级畅销书《智人之路》引进出版】读书沙龙现场
顶级人类学家参与撰写的科普著作
《智人之路》由国际知名科研机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哈佛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内斯·克劳泽(Johannes Krause)与知名采访人员托马斯·特拉佩(Thomas Trappe)合作完成 。
该书一经推出就一跃成为现象级畅销书 , 与《未来简史》、《自私的基因》同列德国亚马逊畅销榜 , 全球版权售出超17国 。 在《智人之路:基因新证重写六十万年人类史》一书中 , 约翰内斯·克劳泽和托马斯·特拉佩回溯了史前史 , 回答了诸如智人“走出非洲”继而遍布全球是真的吗 ,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能从三个智人亚种的竞争中胜出 , 早期猎人和农民有着怎样不同的基因表现 , 鼠疫、麻风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如何随人类一起游荡在大陆之间等问题 。
文章图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现代人类学实验室主任李辉教授在阅读完本书后认为“与其他类似畅销书不同 , 这部著作的最大优点是顶级人类学家直接参与撰写 , 因此书中的推理和结论格外的谨慎 , 我几乎找不到什么缺陷 , 更别说错误 。 所以这无疑属于了解人类进化历程最值得阅读的科普著作 。 ”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读完后评价认为“一本引人入胜的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作者是著名的丹尼索瓦人种的发现者 。 他讲述的智人迁移之路 , 为欧亚大陆上的人类分布提供了DNA层面上的根据 。 移民带来了新文化 , 也带来了致命的传染病 。 读罢发人深省!”
阅读这本书 , 加深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约翰内斯·克劳泽教授是王传超在德国读博士后时的导师 。 在于歌德学院举办的读书沙龙上 , 王传超透露了《智人之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 2015年左右 , 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 究竟应该接纳他们还是将其拒之门外 , 这是当时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德国的做法是向难民敞开大门 , 这种举措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
针对此种情况 , 约翰内斯·克劳泽教授决心写一本书 , 把史前阶段人群的起源、迁徙和流动用科普的形式介绍给读者 。
文章图片
厦门大学人类研究所所长王传超
“我们放下眼前移民的问题 , 先去看一看几万年前 , 几十万年前 , 我们的祖先怎么样来到德国、来到欧洲这个地方?他们经过了怎样人群的交流和互动?在史前阶段肯定是没有护照的 , 人群的流动是不需要签证的……他就想用这种方式跟大家讲 , 其实我们人类社会的全球化早在几万年前 , 甚至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 全球化的趋势不是靠什么政策 , 靠什么方式可以限制或者是可以阻碍的 。 ”
除了回应移民问题以外 , 《智人之路》里还讨论了黑死病、鼠疫、麻风杆菌等瘟疫在人类历史上的传播 。 王传超说:“他试图去讨论史前的东西 , 讨论历史的东西 , 却让我们反过来思考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 , 如何去面对移民危机 , 如何去面对疫情的影响 。 ”
文章图片
读书沙龙现场
说起关于瘟疫的话题 , 杨益民也提到 , 以鼠疫为例 , 人类对鼠疫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 “七八年前 , 我们觉得鼠疫最早发生在中国的青海地区 。 约翰内斯·克劳泽通过古代DNA发现并不是在青海地区 , 最早的目前可以追溯到东欧 。 这对于今天新冠病毒的溯源也很有启示意义的 , 爆发地并不等于起源地 。 ”
杨益民认为 , 研究古代DNA不仅有历史学的意义 , 同时也具有跟现实很重要的连接 。 “这本书看过以后 , 会加深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 ”
袁越曾在2016年采访过约翰内斯·克劳泽教授 。 那次采访中 , 印象最深的话题之一 , 是约翰内斯·克劳泽教授告诉他欧洲最早的狩猎采集的人群是黑皮肤 , 蓝眼睛 , 后来慢慢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 这让袁越觉得十分新奇 。
采访中 , 约翰内斯·克劳泽教授还拿自己和袁越做对比 , 向他解释为什么欧洲人与亚洲人相比长得怪里怪气:高鼻子 , 高颧骨 , 浑身很多毛……因为他们有很多尼安德特人基因 。
袁越说:“中国很多研究这个领域的人 , 特别希望我们的祖先比别的民族高贵 。 但是人家就没有 , 人家说我就是一个浑身长毛的人 , 因为我的基因是那样 。 ”
关于《智人之路》 , 袁越认为 , 它更像一本历史书 , 而DNA只是这本历史书的论据 。 它相当通俗 , 相当好看 。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 , 已经看了很多历史学家写的书 , 不妨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去解释那些历史学家得出的结论的 , 相信你会发现 , 就像这次读书沙龙的宣传语所写的 , ‘你脑子中关于人类进化的很多观念都是错的’ 。 ”袁越告诉读者 。
推荐阅读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
- 外置|好消息!巨好用的国球汇限定·汇星3耀眼登场,限时送福利!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认识论|管理好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处理器|AYANEO NEXT 掌机预热:拥有更好手感,探索掌机形体之美
- 趋势|2021生活家电好物盘点:舒适、智能、健康成趋势
- 细节|小米发布会上 15 分钟就讲完的 MIUI 13,好用么?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机器人:不止重复性任务 或能成人类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