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上接01版

企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转化 , 也是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主要职能之一 。
成都赢锐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在孵企业之一 , 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骨科医生 , 以及曾供职于华为和英特尔的研发人员组成 。 成都赢锐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卓立介绍 , 2018年 , 团队研发的项目——神经可视化微创手术导航系统代表四川大学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全国金奖 , 第二年 , 项目便入驻园区 , 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
目前 , 该项目已形成一套神经可视化的微创手术模拟培训系统 , 该系统运用领先算法 , 模拟微创手术培训时的X光成像 , 并通过3D形式让临床医生进行微创手术练习 。
“该套设备可以让临床医生快速掌握微创手术技术 , 降低医生实际操作门槛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该套设备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落地 , “从国内医疗体系来看 , 还没有同类产品出现 。 ”
吴卓立是一名连续创业者 , 来自内蒙古的他已在成都工作生活了10余年 。 在他看来 , 对于创业者而言 , 成都是一个“可静可动”的城市 。
“与北上广深相比 , 成都没有那么‘紧绷’ , 生活性价比更高 。 你想慢下来时 , 也可以慢下来享受生活 。 但这座城市也不仅仅只有慢生活 。 ”吴卓立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实验室深夜灯火通明的景象 , 这些景象 , 让他看到这座城市不断向前奋进的脚步 。
城市提供给创业者的 , 不仅仅是安逸的生活环境 。 他以入驻园区2年多来的经历为例介绍 , 除了场地 , 园区还发放创新券用以抵扣企业所需的资源服务费用 。 同时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给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物联网云平台和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研发及测试等需求服务 。
园区
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助力成都“双创”
陈丽莉介绍 , 2016年 , 四川大学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 四川大学科技园承担了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五大平台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和运营 , 成为全国首个向双创转型升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
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运营两年期间 , 累计孵化项目120余个 , 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 , 获得知识产权160多项 , 已构建集行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 , 形成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
除了融合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过程中的转化链、孵化链、产业链、资金链 , 充分挖掘四川大学和兄弟院校各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专家及校友资源 , 为成都“双创”赋能外 , 四川大学科技园还与地方政府共建5000平方米的“四川大学·武侯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器” , 引导四川大学教师及科研团队就地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 同时 , 园区首创“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 , 指导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
“未来 , 我们将依托四川大学的科技、人才、信息优势 , 持续聚焦高端人才和全球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 , 以及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和公共创业服务 , 助力成都‘双创’ 。 ”陈丽莉说 。
【创业|上接01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