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发展遇冷,淘汰赛阶段的社区团购如何找到应有生态位?

来源:中国之声
近日 , 永辉超市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 , 营收利润均下滑严重 。 此前被视为线下零售业最大“威胁”的社区团购也早已在历经“烧钱大战”后冷静下来 , 面临着单量下滑、团长出走、用户流失的危机 。 据报道 , 一些社区团购平台的区域供应商订单环比降幅达7成 。 社区团购遇冷 , 实体零售为何没有回暖 , 问题究竟出在哪?
从烧钱圈地到佛系放养:社区团购团长“出走” , 日单量仅有2、3单
刘得意(化名)是海南三亚社区团购平台的一名团长 , 2020年 , 他加入了“橙心优选”和“京东京喜”两个社区团购平台 。 “新开的平台补贴力度最大 。 ”刘得意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 , 自己服务两个平台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薅羊毛” , 最巅峰时曾在“开团日”一天入账800元 。 刘得意说 , 由于有“大额补贴” , 社区团购平台往往是“出道即巅峰” , 只是供应链总出问题 , “有一次拖了半个月才解决 。 ”
如今 , 团长刘得意(化名)的生意从一开始的“供不应求”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 , 订单量维持在每日2-3单 , 客户也几乎都是“在附近开店、有做饭需求”的熟客 。 刘得意说 , 平台成立初期“盲目发展团长数量” , 30米内就有2个团长 , 但对团长的管理却十分松散 , 既没有明确的工作准则 , 也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和标识 , “现在不少团长都退出了 , 我们这片只剩2个 , 我算业绩不错的 。 ”刘得意表示 , 自己坚持至今只是为了在偏僻的居住地“保持和人类的接触” , 并未将其视为可深耕的事业 。

新浪科技综合|发展遇冷,淘汰赛阶段的社区团购如何找到应有生态位?
文章图片
图1/1

不打价格战 , 社区电商如何挺过淘汰赛?
“互联网巨头的入场对我们的冲击非常大 。 ”量子美食社区电商创始人郑永旗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 , 互联网巨头通过“价格战”、“挖团长”等方式大肆圈地 , 导致自己平台去年的营业额降低了1/3 , 本地几十家中小平台纷纷破产 。 作为“淘汰赛”中的幸存者 , 郑永旗却并不觉得自己幸运 。 他说 , 市场竞争异常残酷 , 自己靠着健康的经营理念和在地性的行业经验才坚持下来 。 郑永旗表示 , 烧钱吸引的用户质量较低 , 靠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赢得口碑才是明智之选 。
对于“社区团购遇冷”这一说法 , 郑永旗并不认同 。 他认为 , 零售业的业态正在发生变革 , 社区团购是一片潜力巨大的市场 , 它跟商超不是竞争关系 , 而是优化资源配置后的有益补充:街头店面依靠地理优势服务往来散客 , 社区团购则基于“团长推荐”线上销售 , 产品结构和用户群体都是有差异的 。
从市场火爆到归于平稳:社区团购未来的方向是“精准服务”
《财经故事荟》撰稿人施静曾对社区团购进行过深度报道 , 她告诉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质量不稳定”是社区团购平台现存最大的问题 , 团长本身的工作复杂度和承担的风险也进一步制约了平台的发展 。 施静表示 , 只有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 才能有“回头客” , 从而让平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
“现在社区团购平台遇冷都是暂时的 。 ”施静指出 , 社区团购未来会进入一个“更加平等发展”的阶段 , 团购平台未来也应该更加注重“精准服务” ,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 这既是对现有实体店铺的有力补充 , 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多元的购买方式” 。
从“吃干抹净”到“技术赋能”:社区团购平台应是实体零售终端的促进者而非竞争者
社区团购平台往往依托于成熟的大数据技术 ,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认为 , 社区团购平台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促进线下零售业的发展 。 在李勇坚看来 , 社区团购平台不该凭借技术和体量优势对线下终端“吃干抹净” , 而应该充当一个“赋能”的角色 。
李勇坚指出 , 在社区团购平台遇冷的情况下传统零售业仍步履维艰 , 反映出线下零售业“渠道过长”和“损耗较高”的问题 , 在面对社区团购平台的挑战时 , 线下零售业应发挥贴近消费者的优势 , 积极拥抱新技术 , 而不是“和它拼个你死我活” 。 李勇坚认为 , 如果线下的“街口夫妻店”不断与时俱进 , 团购平台积极充当好协同者的角色 , 线下零售业将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
【新浪科技综合|发展遇冷,淘汰赛阶段的社区团购如何找到应有生态位?】监制:白中华
采访人员:杨昶
编辑:曹博、王天天、娜孜叶、刘晓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