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杨光: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数字化重塑一遍

作者: 沈晴
[ 上半年的“大考”6·18临近 , 不少品牌已经提前进场预售 , 蜂拥而至的流量考验着电商平台的每一处细枝末节 。 “我们做大促做内容最后都聚焦在商品上 , 设计能不能作用于商品 , 我觉得这是设计带给商业价值的一个终极目标 。 ”杨光告诉第一财经 。]
如果说电脑是了解互联网的一扇窗口 , 那么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器官 。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负责人杨光(花名青云)的观点 。
当生活方式被科技潜移默化地影响 , 24小时都离不开的手机几乎重塑了当代节奏 。 而在尺寸有限的屏幕背后 , 如何通过大数据算法叠加设计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 是这位中国初代电商设计师由始至终的发问 。
【第一财经|杨光: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数字化重塑一遍】因为兴趣接触了互联网设计 , 杨光在2005年加入阿里之后参与过80%的淘宝产品设计 , 又相继投身聚划算、手机淘宝的设计 , 几乎见证了一代电商生态的搭建和升级 。 在不久前的阿里巴巴设计周上 , 他以“让商品美而简单:设计的价值与使命”为题 , 与同行们探讨了设计3.0时代的商业价值 。
上半年的“大考”6·18临近 , 不少品牌已经提前进场预售 , 蜂拥而至的流量考验着电商平台的每一处细枝末节 。 “我们做大促做内容最后都聚焦在商品上 , 设计能不能作用于商品 , 我觉得这是设计带给商业价值的一个终极目标 。 ”杨光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
用AI做设计
AI改变了围棋 , 现在也在改变设计 。
在央视推出的综艺节目《机智过人》中 , 阿里的AI设计师“鹿班”曾与真人设计师上演了一场较量 , 两轮PK都拿出了不输阵的作品 , 在圈内引发不少关注 。 它平均1秒钟就能完成8000张海报设计 , 一天可以制作4000万张 , 早在2017年的双11就设计了多达4亿张banner海报 。
AI工具如此智能强大 , 设计师如何不沦为“工具人”?“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工具用起来越来越顺畅 , 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价值就得靠品位和创意来凸显 。 ”针对当下的中国设计教育 , 杨光建议 , 为了应对技术和工具的冲击 , 可以增设一门《设计思维》 。
“工具是随时代一直变化的 , 但是设计思维是永远陪伴着你的成长 , 就是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 , 你是如何解决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这些是我们想要的设计思维 。 ”杨光还看到有人给出了有趣的推荐:多看看艺术展 。 “这种跨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 不管是艺术、商业还是品牌都要进行跨界 , 跟外界建立连接 。 ”
数字化浪潮已席卷所有行业 , 尤其在疫情后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冲击和颠覆 , 其中也可能诞生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 “传统行业不了解消费者 , 但是通过电商平台 , 它们知道了消费者的需求 , 所以说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数字化重塑一遍 。 ”
挑战不期而至 , 设计师的职能被部分取代 , 亦被赋予更多的整合潜力 。 前几年 , 围绕阿里生态圈的设计师群体就超过100万人 , “做阿里巴巴设计周 , 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个生态圈的设计师调动起来 , 为他们赋能 。 ”杨光表示 。
设计周上还发布了“阿里巴巴普惠体2.0” , 免费面向社会开放下载和商用 。 “在数字经济时代 , 一款字体也是一种生产工具 。 ”杨光希望把普惠体打磨得更好看、更实用 , 也希望通过这种普惠开放的模式 , 让商业变得美而简单 。
设计3.0
任何行业都有视野盲区 , 对设计师而言 , 过度关注设计本身可能会忽略了 , 很多时候卖不动不是设计不好 , 而是商业环节没做好 。
“设计师这个职业与商业密不可分 , 是在商业的环境下帮人解决问题的 。 ”杨光说 。
演讲中 , 他探讨了设计在互联网商业领域中价值的演进过程 , 从为产品体验服务的1.0时代 , 到更多为品牌营销和转化效果服务的2.0时代 , 进化到基于大数据洞察 , 打通上下游设计生产资源、提升新品开发效率的3.0时代 。
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 , 设计更进一步连接着商业、艺术和消费群体 。
伴随国潮崛起 , 对个性化的追求也让设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 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 , 正欣然为颜值、趣味、文化和理念相关的设计感买单 。 一千个人眼中 , 有一千种国潮 。 “这个过程中 , 我们最大的机会就在于 , 帮助商家去做设计的转译 , 包括满足用户需要、提升文化需求 。 ”
当手机成为一个感官器官 , 无线端的作用和价值被无限放大 。 尽管阿里系无线端的销售占比早就超过了90% , 但杨光并不认为一部手机能解决一切需求 。
“我们工作的时候用电脑 , 回到家里用手机网购 , 但在看电视、开车的时候也能提供服务 。 互联网无处不在 , 终端无处不在 , 每一个终端都要解决人在当下场景中的特定问题 。 未来 , 所有的终端都是按照场景来划分的 , 绝对不可能有一个终端能替代所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