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共享充电宝“蛋糕”虽大对手也多 小电科技依靠单一业务何时盈利?
_原题是:共享充电宝 , 超乎想象的惨烈竞争
《投资者网》葛凡梅
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巨头之一 , 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电科技”)正在申请赴港上市 , 但在同行企业盈利的衬托之下 , 业绩亏损的小电科技似乎已有“掉队”的迹象 。
4月30日 , 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 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 。 根据招股书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小电科技已铺设超过71万个点位 , 投放近600万个充电宝 , 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37亿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营业收入取得快速增长 , 复合年增长率112.5%;利润表现却并不稳定 , 2018年、2020年其净利润均为亏损 , 两年累计亏损1.52亿元 。
营业收入来源单一、业绩亏损的小电科技 , 此次申请港股上市似乎试图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来提升公司利润 。 招股书显示 , 小电科技本次上市募资主要拟用于服务网络扩张及配套硬件产品的采购、发展数字化基础设备以及更新充电宝及柜机、用作探索新商机、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五个资金相关用途 。
盈利难题待解
招股书显示 , 小电科技的历史可追溯至2016年12月成立的北京伊电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于2020年3月更名为杭州伊电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后于2020年6月再次更名为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唐永波为小电科技的创始人与实控人 , 拥有公司35.82%的股份 。
自成立以来 , 小电科技进行了一系列资本增资及转让 , 为业务发展筹集资金 , 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股东 。 公开资料显示 , 成立近五年时间里 , 小电科技一共进行了5次融资 , 投资方包括苏宁易购、红杉资本中国、腾讯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 。
文章图片
图1/4
作为共享充电宝服务提供商 , 小电科技赶上了共享充电宝市场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中国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市场规模于2016年至2020年期间迅速扩大 , 复合年增长率为151.1% , 并有望在2020年至2028年以36.9%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长且于2028年达到人民币1061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
作为共享充电宝四大头部企业之一 , 小电科技与街电科技、来电科技、怪兽充电一起并称为“三电一兽” 。 川财证券报告称 , 截至2020年底 , 共享充电宝行业已形成的“三电一兽”格局市占率合计达96%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是42.34亿元、163.61亿元、191.13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达112.5%;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93亿元、-1.07亿元 , 2018年与2020年两年内累计亏损1.52亿元 。 小电科技将2020年净利润亏损归因于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 。
文章图片
图2/4
【投资者网|共享充电宝“蛋糕”虽大对手也多 小电科技依靠单一业务何时盈利?】
对比小电科技的同行企业怪兽充电来看 , 截至2020年末 , 怪兽充电拥有超过66.4万个点位和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 , 累计注册用户数超2.19亿 。 由此来看 , 怪兽充电的点位数与注册用户数均少于小电科技 , 但怪兽充电目前已经实现盈利 。 2019年和2020年 , 怪兽充电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1.13亿元 。 而小电科技2020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
依赖单一业务
小电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包括共享充电宝服务业务、充电宝销售、广告服务及其他业务 。 其中 , 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共享充电宝服务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服务业务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7.8%、98.8%及97.3% 。
共享充电宝服务业务 , 主要是透过安装在点位的柜机中存储的充电宝 , 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及易操作的共享充电宝服务 , 向用户收取费用 。 从点位覆盖情况来看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小电科技在餐厅、休闲娱乐场所及高端酒店的点位覆盖率分别占29.7%、37.5%及47.0% , 在市场中排名第一 。
但是 , 增设点位带来的激励费用激增也成为了小电科技的盈利桎梏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激励费用分别为1.05亿元、7.15亿元和10.12亿元 , 复合增长率逾200% , 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长率 。
文章图片
图3/4
此外 , 小电科技的激励费率也逐年增加 。 激励费率主要是指指定期间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总额在同期共享充电宝服务总收益中的所占比重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激励费率分别为25.2%、44.2%及54.5% 。
小电科技向点位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包括进场费及分成费用 。 进场费为预先协定的固定金额 , 而分成费用则按放置在其位置的充电宝所产生收益的特定百分比确定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 , 小电科技的进场费率分别为1.0%、8.7%、16.3%;分成比率分别为24.2%、35.5%、38.2% 。
关于激励费率等费率的上升 , 小电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 , 主要是“由于需要向点位合作伙伴及渠道合作伙伴提供有竞争力的条款 , 以确保有效的扩张及保留”;“不断加大力度吸引新的点位合作伙伴及保留经选定的现有关键点位合作伙伴 , 有意与可能需要更高进场费的顶级品牌合作 。 ”
小电科技若想提升业绩规模 , 需要新增铺设点位 , 必然导致费用增加 , 从而影响利润 。 这似乎是一对难解的矛盾 , 小电科技如何解决?《投资者网》就相关问题联系小电科技 , 但一直未收到公司回复 。
涨价或削弱消费意愿
自2020年年底以来 , 共享充电宝涨价屡次引起人们热议 , 小电科技也是“主角”之一 。 招股书显示 , 小电科技根据消费场景、位置人流、当地消费者购买力及经营成本等多个因素为共享充电宝服务定价 , 在不同地区及地点的收费有所不同 。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 , 2017年至2020年 , 中国共享充电宝服务平均每笔订单的价格(不包括免费订单和99元或以上的订单规模)分别为1.3元、2.3元、4.1元、5.3元 , 并预计于2025年达至8元 。
单笔订单价格的上涨 , 共享充电宝使用单价上涨或是主因 。 安信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表示:“相比于共享充电宝初期的0.5元/小时、1元/小时 , 目前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一般区域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 , 影院、酒吧等区域为2.5元/半小时 , 人流量较大的景区、高铁站等区域价格略有上浮 , 为4元/半小时 。 部分核心商圈地段的价格变成了10元/小时 , 而共享充电宝涨价主要是基于用户续航焦虑刚需以及商户地堆成本增高 。 ”
川财证券报告中指出:“共享充电宝作为应急充电设施 , 属于刚性需求较强的行业 , 对终端充电宝租赁费用有一定的议价权 , 但涨价幅度过大、过高的费用将导致用户倾向于自带充电宝或者降低租赁时间 , 因此共享充电宝公司无法无限制的将运营成本转嫁到租赁费用上 , 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困难 , 净利润率偏低 。 ”
安信证券的相关报告中也对此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对于过度的涨价后 , 年轻人也可能养成出门带充电宝和数据线的习惯 。 以小米充电宝为例 , 5000 毫安、10W 输出规格是49元 , 相对共享充电宝半小时3元的价格来说、自带充电宝意愿增强 。 而后续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定价压力并降低利润率 , 也会阻碍继续扩大点位覆盖范围并增加收入的能力 。 ”
对于小电科技而言 , 涨价仍未给公司带来盈利 , 与此同时 , 还因无端扣费问题被大量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 , 截至2021年5月25日 , 小电科技的投诉量已经达到11049条 , 涉及内容包含乱扣费、归还后仍计费、不预退款等 。
文章图片
图4/4
另一方面 ,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美团于2020年上半年重启充电宝业务 , 凭借流量和商家资源优势 , 或许将对目前“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形成冲击;怪兽充电于今年4月在美股上市 , 获得资本加持;街电科技与搜电科技在5月完成合并 , 成为“竹芒科技” , 以3.6亿的用户规模居于市场首位;在市场竞争加剧过程中 , 营收来源单一、业绩亏损的小电科技如何突出重围?能否成功赴港上市?《投资者网》将继续关注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