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 , 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 其基本功能如下:
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 , 在线示教 , 间接示教 。 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 。 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 , 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 , 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 , 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 , 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
【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 , 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 , 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 , 如手爪变位器等 。
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 , 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
11、网络接口
1)Ethernet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通信 , 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Mbit/s , 可直接在PC上用windows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 , 支持TCP/IP通信协议 , 通过Ethernet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
2)Fieldbus接口:支持多种流行的现场总线规格 , 如Devicenet、ABRemoteI/O、Interbus-s、profibus-DP、M-NET等 。

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文章图片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三、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
1、程序控制系统:给每一个自由度施加一定规律的控制作用 , 机器人就可实现要求的空间轨迹 。
2、自适应控制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时 , 为保证所要求的品质或为了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自行改善控制品质 , 其过程是基于操作机的状态和伺服误差的观察 , 再调整非线性模型的参数 , 一直到误差消失为止 。 这种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能随时间和条件自动改变 。
3、人工智能系统:事先无法编制运动程序 , 而是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所获得的周围状态信息 , 实时确定控制作用 。
4、点位式:要求机器人准确控制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 而与路径无关 。 ?
5、轨迹式:要求机器人按示教的轨迹和速度运动 。
6、控制总线:国际标准总线控制系统 。 采用国际标准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总线 , 如VME、MULTI-bus、STD-bus、PC-bus 。
7、自定义总线控制系统:由生产厂家自行定义使用的总线作为控制系统总线 。
8、编程方式:物理设置编程系统 。 由操作者设置固定的限位开关 , 实现起动 , 停车的程序操作 , 只能用于简单的拾起和放置作业 。
9、在线编程:通过人的示教来完成操作信息的记忆过程编程方式 , 包括直接示教模拟示教和示教盒示教 。
10、离线编程:不对实际作业的机器人直接示教 , 而是脱离实际作业环境 , 示教程序 , 通过使用高级机器人 , 编程语言 , 远程式离线生成机器人作业轨迹 。
四、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
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三类 。
1)集中控制系统(CentralizedControlSystem):用一台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 , 结构简单 , 成本低 , 但实时性差 , 难以扩展 , 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常采用这种结构 , 其构成框图 , 如图2所示 。 基于PC的集中控制系统里 , 充分利用了PC资源开放性的特点 , 可以实现很好的开放性:多种控制卡 , 传感器设备等都可以通过标准PCI插槽或通过标准串口、并口集成到控制系统中 。 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硬件成本较低 , 便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 , 易于实现系统的最优控制 , 整体性与协调性较好 , 基于PC的系统硬件扩展较为方便 。 其缺点也显而易见:系统控制缺乏灵活性 , 控制危险容易集中 , 一旦出现故障 , 其影响面广 , 后果严重;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 当系统进行大量数据计算 , 会降低系统实时性 , 系统对多任务的响应能力也会与系统的实时性相冲突;此外 , 系统连线复杂 , 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

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文章图片

2)主从控制系统:采用主、从两级处理器实现系统的全部控制功能 。 主CPU实现管理、坐标变换、轨迹生成和系统自诊断等:从CPU实现所有关节的动作控制 。 其构成框图 , 如图3所示 。 主从控制方式系统实时性较好 , 适于高精度、高速度控制 , 但其系统扩展性较差 , 维修困难 。

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文章图片

3)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ControlSystem):按系统的性质和方式将系统控制分成几个模块 , 每一个模块各有不同的控制任务和控制策略 , 各模式之间可以是主从关系 , 也可以是平等关系 。 这种方式实时性好 , 易于实现高速、高精度控制 , 易于扩展 , 可实现智能控制 , 是目前流行的方式 , 其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 。 其主要思想是“分散控制 , 集中管理” , 即系统对其总体目标和任务可以进行综合协调和分配 , 并通过子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完成控制任务 , 整个系统在功能、逻辑和物理等方面都是分散的 , 所以DCS系统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或分散控制系统 。 这种结构中 , 子系统是由控制器和不同被控对象或设备构成的 , 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等相互通讯 。 分布式控制结构提供了一个开放、实时、精确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 分布式系统中常采用两级控制方式 。
两级分布式控制系统?通常由上位机、下为机和网络组成 。 上位机可以进行不同的轨迹规划和控制算法 , 下位机进行插补细分、控制优化等的研究和实现 。 上位机和下位机通过通讯总线相互协调工作 , 这里的通讯总线可以是RS-232、RS-485、EEE-488以及USB总线等形式 。 现在 , 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快速、稳定、有效的通讯服务 。 尤其是现场总线 , 它应用于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多结点数字通信 , 从而形成了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FiledbusControlSystem) 。 在工厂生产网络中 , 将可以通过现场总线连接的设备统称为“现场设备/仪表” 。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 , 工业机器人作为工厂的生产设备之一 , 也可以归纳为现场设备 。 在机器人系统中引入现场总线技术后 , 更有利于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的集成 。

输出接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文章图片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系统灵活性好 , 控制系统的危险性降低 , 采用多处理器的分散控制 , 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并行执行 , 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 缩短响应时间 。
对于具有多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而言 , 集中控制对各个控制轴之间的藕合关系处理得很好 , 可以很简单的进行补偿 。 但是 , 当轴的数量增加到使控制算法变得很复杂时 , 其控制性能会恶化 。 而且 , 当系统中轴的数量或控制算法变得很复杂时 , 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重新设计 。 与之相比 , 分布式结构的每一个运动轴都由一个控制器处理 , 这意味着 , 系统有较少的轴间祸合和较高的系统重构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