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华为云张鹏:深耕四大领域 Cloud for Good释放技术价值


新浪科技|华为云张鹏:深耕四大领域 Cloud for Good释放技术价值
文章图片
图1/1
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MO张鹏
【新浪科技|华为云张鹏:深耕四大领域 Cloud for Good释放技术价值】新浪科技讯 5月27日晚间消息 , 在“贵州·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暨贵州数字峰会2021”上 , 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MO张鹏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重要变化 , 核心都源于某种技术 。 技术源于解决问题 , 发展于商业 , 但不应止于商业 , 华为云致力于创造更好的技术 , 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
技术不应止于商业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之一 , 华为云发展之初便重点携手行业合作伙伴 , 着力构建云生态 , 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 华为云也深刻的意识到 , 商业的成功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唯一目的 。
在分享中 , 张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技术发挥力量的同时 , 技术能否多做一点 , 能否再有温度一点 , 能否做得更好一点?”
事实上 , 华为云在2019年便发起了Cloud for Good行动 , 力图在商业之外 , 与合作伙伴一起把5G、云、AI等技术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个体和组织 , 赋予技术温度和感性 , 为社会创造价值 。
在深圳 , 华为云携手医疗企业发起“理性献血 科学用血”行动倡议;在苏州 , 华为云与伙伴合作实现污染防治 , 守护绿水青山;在武汉 , 联合企业推动基因行业信息化建设 , 造福人类健康 。
正是这些案例让Cloud for Good逐渐成为一个平台 , 通过聚合多种技术 , 与行业需求、行业特性深刻接轨 , 集合技术优势与平台价值 , 进一步推动技术普惠 。
张鹏指出 , 技术发轫于解决问题 , 发展于商业 , 终应致力于为人类谋福祉 。 “技术不应止于商业 , 其本质是解决问题 , 终极追求应该是为人类创造幸福 , 为社会带来价值 。 ”张鹏说 。
深化四大领域 , 释放技术价值
中国从不缺乏技术型公司 , 然而将技术创新贯穿始终却极为不易 。
如今 , 华为云Cloud for Good行动已走过深圳、成都、武汉、苏州、重庆等20座城市 , 有300多家客户和伙伴加入了行动 , 惠及了4000多万人 。
“技术让我们拥有能力与超越技术本身的信心 。 ”在张鹏看来 , 华为云的发展已经来到了新的阶段 ,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 , 华为云Cloud for Good将专注在探索边界、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关注个体四大领域 , 在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大浪潮中发挥技术的力量 。
在探索边界上 ,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 , 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 。 FAST的工作是365天昼夜不停的采集太空的数据 , 年数据量达到10PB级 , 为满足储存及运算需求 , 中国电信与华为战略合作 , 为国家天文台提供“宇宙级”超算中心服务 , 通过高性能计算存储和云网融合的高性能网络服务能力 , 实现云上科研数据的共享互传和海量的数据分析 , 用云上科研 , 帮助中国探索时空的极限 。
在优化环境上 , 以哈尔滨为例 , 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 , 哈尔滨每年有长达四个月的飘雪寒冬 , 采暖是最大的问题 。 一些老旧小区因为供暖不达标 , 导致居民冬季生活困难重重 , 在2019年至2020年采暖季 , 哈尔滨太平供热公司与华为联合展开智慧供热的创新实践 , 基于华为云EI数据分析、算法建模能力和IoT技术 , 对换热站、单元、住户的运行规律进行画像 , 实现了1400余万平方米的热网、122座换热站、6.6万用户的热源生产精准预测 , 构建了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供热智能体” 。
在提升品质上 , 作为高风险行业之一的煤矿行业 , 招工难度极大 。 为了助力煤矿智能化转型 , 满足绿色、高效、安全的三大诉求 , 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的智能矿山解决方案 , 通过云、边、端一体化的方式打造矿山安全态势感知与信息共享体系化协同系统 , 提升整个煤炭的安全生产水平 , 最终使得煤炭产业走向智能生产、精益管理、安全运营同时 , 通过智能技术也改善了矿工们的工作环境 。
在关注个体上 , 如何关爱老人 , 及时感知他们的安全状况 , 也是智慧养老的重点工作之一 , 上海通过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与智能交互的方式 , 让老人安心 , 也让老人的儿女们放心 。
“我们常常觉得技术遥不可及 , 但技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 让我们去突破 , 去改善 , 去发展 , 去分享爱 。 ”张鹏呼吁 , 华为云希望与客户 , 伙伴一起 , 投身于Cloud for Good行动 , 挖掘技术更大的力量 , 探索边界、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关注个体 , 用创新技术让美好发生 。 (张俊)

    推荐阅读